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渝北区 查看内容
汽车质押贷款

渝北工业经济耀眼的“秘诀”

2013-10-20 22:50| 发布者: 两路崽儿| 查看: 1931| 评论: 0

摘要: 本组照片由本报记者 郑和顺 摄 渝北网讯 “今年的销售特别好,我们计划引入双缸机生产线,进一步扩大在渝北的产能”,重庆科勒银翔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张兴渝告诉记者。这个由美国科勒发动机公司与重庆银翔摩托车(集 ...

 

 

本组照片由本报记者 郑和顺 摄

    渝北网讯 “今年的销售特别好,我们计划引入双缸机生产线,进一步扩大在渝北的产能”,重庆科勒银翔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张兴渝告诉记者。这个由美国科勒发动机公司与重庆银翔摩托车(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合资公司,自成立后取得了骄人业绩。

    取得骄人业绩的不只是企业,区经信委最新资料显示,今年1-8月,我区工业呈“高开高走”态势,规模企业完成总产值1527亿元,强势增长39.3%,总量与增幅均保持全市第一。

    渝北工业持续增长的“秘诀”是什么?企业的动力、创新的推力、政府的拉力产生了怎样的前驱合力?带着这样的思考,记者走进了这个耀眼的领域,探索渝北工业成功的“奥秘”。

    工业领先靠什么:转型升级

    驱车进入空港工业园区,沿途尽览高楼、厂房和绿树的和睦。据介绍,这个“园林式工园区”现有各类企业200余家,主要以汽车,通信、计算机及电子设备,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和金属加工机械等制造业为主,显得既“轻巧”又“清洁”;但园区的工业总产值却是越来越“重”,今年上半年完成213.756亿元,同比增长25.27%。

    这“一轻一重”之间的转换,关键在于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的调整优化。自去年9月全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后,我区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做优存量、做大空间、做强集群、做靓品牌”的思路,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产业结构升级为主导,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为新型工业化持续健康发展铺设了一条“快车道”。

    “我们坚持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并围绕4+1支柱产业布局,基本形成了以长安、恒通汽车、恒通电动为代表的汽车产业体系。”区经信委主任尹华伟自豪地说,而随着长安睿聘、逸动、CS35、恒通CKZ6896客车等产品的面市,我区还实现了自主品牌汽车、中高端客车、新能源客车的同步发展。

    除此之外,银翔、泰山等产品已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港鑫公司也抓住收购“东本”的契机,加大研发生产电动摩托车等系列产品;嘉陵—本田、科勒银翔、嘉泰等通机产品提档升级;航空配套、数控机床、精密模具逐步形成;光大倒车雷达进入长安福特配套系统、深渝北斗车联网智能终端、再升科技VIP纳米芯材等高科技产品和一大批临空制造业的引进,无一不彰显着渝北工业的实力。

    细数这些成绩,记者“阅读”到辖区重点工业企业的信心和雄心,更“感受”到持续发展的实力和扩大生产的动力。

    增长引擎在哪里:创新驱动

    如果要问渝北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的引擎在哪里?让我们走进海特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瞧瞧。

    这是一家坐落于空港工业园区的企业,厂区不大,却“拥有一支包含了2名博导、5名博士、16名硕士,各种高级工程师、经济师90多人的管理、科研骨干队伍。其自行研发生产的“HT牌”汽车尾气净化器荣获国家科技部、国家环保局等五家部委评定的“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称号。

    据尹华伟介绍,像海特环保公司这样的权重企业,渝北有近300家,渝北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的背后,是高新技术驱动“开花结果”,是主导产业的拉动聚集效应。

    新兴产业发展增速亦是“引擎”之一,如快速充电客车、杜瓦瓶低温绝热材料、人防过滤纸、内窥镜、新型植入材料多孔钽产品、特高压电缆等具备国际领先技术的产品,将引领我区企业向新能源、新材料、重大装备、专用设备等新兴产业发展。

    政府角色怎定位:培育服务

    企业转型升级拼创新,地方政府的竞争和转变职能拼什么?渝北的答案是:培育+服务。

    “培育”体现在“加大产业培育力度”,如出台《关于促进实体经济加快发展的意见》,通过贷款贴息或无偿补助方式,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全区工业发展规划的项目给予支持,优先支持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显著的项目,“培育”又落实到“着力培育骨干企业”的行动中,通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全力推动泰山二期、万向钱潮等40个项目竣工投产。

    “政府服务是重要的生产力,拓展空间、搭建平台、输出服务体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尹华伟说,为了支持辖区工业企业扩大产量、加快发展,我区坚持存量空间挖潜与发展空间拓展“两手抓”,积极开展同德组团和石坪组团的规划编制报批工作,希望为渝北工业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扶上马,再送一程”,尹华伟告诉记者,我区各相关部门均坚定“服务者”和“扶持者”理念,企业服务和科技扶持政策覆盖了“从想法到技术,从技术到样品,从样品到产品”的全过程,突出了创新与市场紧密结合的特点。比如,我区出台了《渝北区专利资助及奖励办法(试行)》,鼓励企业发明创造;对创建市级名牌成功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于创建“中国名牌”、国家级品牌成功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等等。

    本报记者 郑和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文热点

读排行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