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渝北区 查看内容
汽车质押贷款

软环境“裂变”新动力的渝北实践

2013-11-8 23:56| 发布者: 两路崽儿| 查看: 1226| 评论: 0

摘要: 行政服务大厅作为我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平台,“规范、高效、便民、廉洁”的政务服务运行机制已走在了全市前列。 本报记者 马力 摄 渝北网讯 秋日的渝北,激情四射,从重点项目建设工地到企业生产车间,处处涌 ...

行政服务大厅作为我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平台,“规范、高效、便民、廉洁”的政务服务运行机制已走在了全市前列。 本报记者 马力 摄

    渝北网讯 秋日的渝北,激情四射,从重点项目建设工地到企业生产车间,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国博中心、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空港新城等重要开发建设平台用高效建设演绎着“渝北速度”;台湾百货巨头新光三越入驻中渝国际都会,将带动嘉州商圈的快速发展;世贸中心、香港置地、德国施泰根博阁酒店、五谷地意大利休闲度假农场等“重量级”项目也相继落户渝北……

    是什么把渝北搅动得如此火热?除了渝北是重庆都市功能拓展区的优越区位之外,更重要的是渝北注重经济软环境建设,突出“大服务”意识,让软环境“裂变”出加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使渝北这座年轻的城区不断焕发出强大的“吸金”能力。今年1-9月,渝北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商品销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1767亿元、620亿元、130亿美元,分别增长39%、22%、140%。新引进项目101个,合同投资额达80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6个。

    瘦身审批 “长征路”变“短跑”

    “我们通过审批流程图上计算,从立项到办好初设批复,不包含中介环节都需要110个工作日。没想到只用了10天,渝北区就为我们办好了初设批复。”西南政法大学负责办理逸夫大楼建设手续的曾春林并不知道,这个速度已刷新了渝北记录。

    “整个建设领域的审批,如果业主按审批流程一步步走完,法定时间累计需要花上507个工作日。10个工作日办好初设批复的记录,得益于‘流程再造’,通过对审批环节、时间的‘瘦身减肥’,让‘长征’变‘短跑’。”渝北区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谢贤友告诉记者,渝北在建设领域推行了“三个联合”审批,对建设领域重点项目的踏勘、审图、验收环节,由牵头单位和协办单位开展,避免了同一事项不同部门多次审查勘验,确保重点建设项目区内各审批环节除中介外,能够在40个工作日内办结。同时,渝北还对符合要求的项目,进行集中会诊、平行审批,开辟出一条破解审批瓶颈的快速通道。“有了快速通道,我们才创造出新纪录。”

    如今,在渝北行政服务中心,通过一系列对审批事项、审批时长的“减肥瘦身”,已压缩出70%的法定时间。不少需要几十个工作日才能办理的审批服务,被压缩到几个工作日,最快的审批达到了立等可取。

    10月15日,从沿海城市来渝北发展的重庆因特帕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冉小兵,欣喜地拿到了新办理的企业注册登记证件,对渝北速度赞不绝口。“不到3天,我们在工商窗口办理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印章准刻证及刻制印章这些手续就办了下来。而以前我们在外地办同样的手续,却花了接近一个月的时间,渝北的办事效率让我们感到了活力!”

    “保姆”服务 深入企业解困

    前不久,空港工业园区企业服务处的工作人员顶着烈日,带着相机、皮尺等工具,来到飞龙江利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刚修好的标准厂房工地进行测量。

    “那几天热得很,在路上多走一阵全身都是汗,可是园区的同志为了尽快给我们返还配套费,解决资金困难,没叫一声苦,没喊一声累,甚至连水都没喝我们一口。”飞龙江利公司项目负责人代渝斌说,公司为扩大生产,新建了2万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新研发的产品正处于实验阶段,加之今年受市场大环境的影响,流动资金出现了紧张。正当公司在为资金发愁之际,园区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来了解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帮忙出主意想办法,决定按照区里鼓励特色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的实施意见,比照规定对标准厂房及时检测验收,实施配套费返还,“这返还的236万元配套费,真是雪中送炭,帮了我们大忙。”

    这样的走访,不光解决了园区企业的资金难,部分企业用工难的问题也因此而得以缓解。

    “我们的产品有40%的订单来自美国、英国等欧美市场,但却因为人手不够,无法满足订单需求,园区组织的招聘会,给我们解决了人手不足的大问题。”重庆恒伟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办公室负责人杨茂燕介绍,空港工业园区的工作人员常常来到公司走访,得知缺人手的消息不久,空港工业园区就组织了一场大型招聘会,很多园区企业在这个招聘会上都招到不少工人。

    在空港园区企业服务处,处长白莉拿出一个本子告诉记者,上面记录着大家收集到企业的各种困难。“你看,我们处里有10个人,每天有一半多的位置都是空着的,他们不是在企业里走访,就是在为企业办事的路上。”她说。

    阳光政务 打造最优环境

    “以前,一听说有执法部门要上门检查,我们就会把一些精力花在迎检接待的应酬上,隔三差五的检查,让我们很难集中精力抓生产经营。现在有了‘宁静日’,感觉所有的劲头都扑在促进企业发展上了。”这是一家企业负责人的感受,也是渝北区在严格执行企业“宁静日”制度后的真实对比。

    “宁静日”制度是渝北区开展六大“阳光政务”建设的一个小小缩影。纵观六大“阳光政务”建设,涉及了廉政风险的“阳光防控”;财政专项资金的“阳光操作”;行政审批的“阳光服务”;公共资源交易、工程建设的“阳光监管”;损害群众利益的“阳光治理”;行政执法、行政检查的“阳光操作”等。

    六大“阳光政务”建设“剑指”阻碍渝北政务服务质效的“顽疾”,在渝北区委常委、纪委书记阚吉林的眼里,它却是“治病”的良方。“好的‘软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经济效益,六大‘阳光政务’都是些硬措施,但却能优化‘软环境’。”

    如今,走进渝北各机关单位,几乎在每一位工作人员办公桌上,都能找到一本由区纪委制作的《渝北区提升效能服务市场主体发展专项行动工作制度》,这里面汇集了《渝北区机关效能建设十一项制度》、《渝北区涉企检查和处罚“三要三不要”》、《渝北区服务企业“六个严禁”》、《渝北区机关作风建设“十条禁令”》、《渝北区发展环境“十不准”规定》、《渝北区转变作风、优化发展环境问责暂行办法(摘录)》等多项制度。

    “这些制度约束是优化‘软环境’的保证。”阚吉林介绍,在强化制度建设的基础上,渝北区34名区级领导还带头深入到联系的重点企业,开展走访调研,一方面宣传专项行动的有关情况,另一方面还仔细倾听企业对发展环境的意见建议。通过一系列找问题、解难题的工作,不断扫清了阻碍“软环境”提升的障碍。

    “虽然我们收到了《企业投诉举报专用信封》,但是这些信封其实派不上用场。”重庆东方滤芯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凌建说,自从企业落户渝北以来,得到的是各个部门的关怀与支持,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解,在这里享受的是宽厚的政务环境,带来的是企业的快速发展。“看来,这些举报信封我们只能留作纪念了!”

    本报记者 周精丹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文热点

读排行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