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渝北区 查看内容
汽车质押贷款

我区开展农民新村建设工作纪实

2013-11-13 18:45| 发布者: 两路崽儿| 查看: 4258| 评论: 0

摘要: 整洁漂亮的农民新村   垂柳依依,湖光粼粼,假山亭台相映,街道笔直平坦,绿树繁花中一座座乡村别墅、一排排整齐的现代化农场鳞次栉比……   行走在渝北的乡村,这样的景色随处可见。“从没景到美景,提升的不仅 ...

整洁漂亮的农民新村

  垂柳依依,湖光粼粼,假山亭台相映,街道笔直平坦,绿树繁花中一座座乡村别墅、一排排整齐的现代化农场鳞次栉比……

  行走在渝北的乡村,这样的景色随处可见。“从没景到美景,提升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环境,还有我们的幸福指数。”作为农民新村建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古路镇草坪村14社村民陈万树感慨地说。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和农村公用基础设施为目标,以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巴渝新居建设为契机,全力推进农民新村建设。目前,已建成农民新村21个、改造农村危旧房4577户。

  重视前置工作 营造良好环境

  “现在,我们也住进了小洋房。”11月8日,站在自家的白色“小洋房”前,草坪村14社的李廷辉一脸的骄傲。他告诉记者,房子的外观、里面的设施设备、周边的景观打造,村民都一一参与了。

  建什么?怎么建?这是开展农民新村建设必须回答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村民最有想法最有发言权。

  为此,我区责令各镇采取走村入户的方式,详细调查各自辖区内农村居住现状,全面了解需整治搬迁农户数量、范围、意愿及承受能力,为农民新村建设提供第一手资料。我区还组建了专门的宣传工作组,深入社区、院坝、农户家中,现场宣讲农民新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同时,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稳步推进土地、林权、户籍制度改革,积极培育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并建立了全市首个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大力实施土地流转,累计流转农用地14.8万亩,农村土地集中经营度达到33%。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为农民新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统一建设标准,凸显渝北特色

  走在古路镇草坪村,记者看到,户户都配了慈孝楹联、《二十四孝》挂图、慈孝书籍。“如今,慈孝文化已经深入到我们村的各个角落,慈孝也成为村里的一张名片。”陈万树说。

  为体现各村特色,我区先后投入20万元,编制渝北区巴渝新居标准图集,并规定凡是新建农村集中居住点必须按照标准图集修建。在建设中,要求农民新村建设除实现市政府规定的“六通”、“六有”外,每个农民新村必须要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污水集中处理,污水集中处理率须达到90%。同时,突出文化建设,注重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实现“一村一主题,一村一文化”。

  为推进农民新村建设,我区成立了区农房改造工作指挥部,负责农房改造、农民新村的统筹、协调,并将其纳入目标考核内容,对不能按时完成目标任务的实施问责。在资金使用上,按照“政府补一点、群众投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并打捆使用,确保每个新村区财政补助基础设施建设费100万元。

  坚持民生导向 赢得村民支持

  “当时一听说要实施农民新村建设,我们村里很多人举双手赞成。”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陈万树告诉记者,农民新村建设不仅注重了房子的建设风格,还配套了产业发展政策,将城镇发展与农村劳动力就业、农业产业化发展相结合。

  “农民新居建设不仅仅是为村民修房子,更多的是通过这项工作,带动当地的发展,使农村环境更加宜居。”区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除了配套产业规划外,还加大了对在建村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投入力度。

  在实施中,我区要求交通、电力、水利、农业、市政、环保等部门配合农民新村建设,推进对外连接公路、供电、供水和沼气池等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共投入4850万元,实施“一池四改”10700户。在社会事业建设中,通过区级统一规划扶持、引进外部资源等方式,在农民新村建设点集中实施文化、体育、卫生、通讯、广播电视等村级社会事业项目,使得在建设点里,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卫生室、便民超市、体育健身场地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方便村民的生活。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文热点

读排行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