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渝北区 查看内容
汽车质押贷款

渝北文化的多面风采

2013-11-28 12:06| 发布者: 两路崽儿| 查看: 668| 评论: 0

摘要: 我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渝北网讯 随着“文化兴区”战略的持续推进,今天的渝北,无论是乡村还是社区,从配备齐全的社区文化中心到各有侧重的农村书屋,从形式多样的文艺表演到一件件展现各界风貌的本土文艺作品,文 ...

我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渝北网讯 随着“文化兴区”战略的持续推进,今天的渝北,无论是乡村还是社区,从配备齐全的社区文化中心到各有侧重的农村书屋,从形式多样的文艺表演到一件件展现各界风貌的本土文艺作品,文化,正成为渝北的又一张闪亮的名片。

    文化进社区,良性互动得双赢

    6月28日晚,龙头寺公园,龙塔街道首届“社区文化周”闭幕式文艺活动正在举行,辖区居民们载歌载舞,表达着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在人群中,一群身穿火红色蒙古服装的阿姨尤其引人注目,她们是刚刚从俄罗斯海参崴载誉归来的重庆市老龄委金秋文化艺术团的演员。看着她们熟练地转圈、下地、跳跃,很难想象她们的平均年龄已经达到了55岁。

    “我们都是退了休的老年人,跳跳舞,能满足爱好,打发时间,还能锻炼身体。现在政策好,街道社区也在为我们创造更好的条件,当然要珍惜这个机会哦!”艺术团团长王多宁笑着告诉记者。

    得益的不只是金秋文化艺术团,今年以来,我区着力狠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仅以龙塔街道为例,随着新建的文化服务中心投用,舞蹈、乐器、拳剑、书画等功能室每周可接待千余人次;同时,辖区内20余个社区文化活动点的对外开放,初步形成了15分钟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圈,政府自上而下的主导性活动与群众自下而上的自发性活动交相辉映,良性互动初现效应。

    “现在社区为我们创造了更好的训练条件,当社区需要我们出力时,我们当然尽心尽力。”王多宁表示。

    文化入乡村,开辟休闲新生活

    “以前,我们没事就爱聚在一起聊天打牌,现在喜欢到书屋看书长见识。”洛碛镇沙地村村民王利芳说,早上刚吃过饭,她就匆匆带着本子和笔来到书屋。当她赶到时,已经有好几位村民开始看书了。“现在天气这么热,我想做些有益健康的饮食给家里人吃,我记得书屋里有关于这方面的书籍。”王利芳一边说着,一边在书架上寻找,很快,她找到一本《良药美食——家庭保健妙方》,聚精会神地看了起来,并不时在本上写写画画。

    “经过几年的建设,我区现已拥有农家书屋206个、图书外借点654个,农家书屋实现行政村100%全覆盖。”区文广新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农村书屋的建设大大改变了乡亲们的休闲娱乐方式。然而,改变也不仅是这样,为了进一步丰富乡村群众的生活,我区还积极开展送演出、展览下乡以及放映惠民电影活动,让乡村群众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实惠。

    “虽然现在很多电影在网上也能看,可我就喜欢跟着大家一起看露天电影,多热闹啊!”龙兴镇和合家园居民杨大国说。

    文化大发展,潜心创作兴趣足

    “现在的创作条件越来越好,当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无论是已经83岁的国画家潘方全还是80岁的书法家童述猷,在谈到自己的未来时,他们的看法都一致,那就是依靠作品来说话。区文广新局负责人也表示:“文化要发展,作品才是硬道理。”

    在这样的思路之下,近年来,我区坚持办好《两江文艺》、《新农村》等本土文艺刊物,还通过举办展览、组织采风写生等形式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更通过加强文艺骨干培训,提升全区文艺创作水平。

    于是,潜心创作、力出精品自然成为更多文化工作者的追求,区书协秘书长李健告诉记者:“现在区里重视文化创作,各个协会相继成立,文艺创作的专业性更强,活动层次也更高,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作品水平越来越高,文化发展自然也是越走越强。”

    本报记者 杨荟琳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文热点

读排行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