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渝北区 查看内容
汽车质押贷款

渝北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区社科联主席刘文长——以小事情讲大道理 用大白话说深理 ...

2016-11-8 10:43| 发布者: 渝北热线| 查看: 2561| 评论: 0|来自: 重庆渝北网

摘要: 渝北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区社科联主席刘文长——以小事情讲大道理 用大白话说深理论  当你来到渝北的大街小巷,提起“刘铁嘴”这个名字,总能听到基层党员干部的啧啧称赞:“听刘老师讲课,不得打瞌睡!”  当 ...

渝北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区社科联主席刘文长——以小事情讲大道理 用大白话说深理论

刘文长

  当你来到渝北的大街小巷,提起“刘铁嘴”这个名字,总能听到基层党员干部的啧啧称赞:“听刘老师讲课,不得打瞌睡!”

  当你走进渝北的部门单位,提起“刘校长”这个名字,总能看到机关干部竖起大拇指:“喜欢他来给我们‘洗洗脑子’,开开窍,有道理、有趣味、有收获!”

  当你探访渝北的学校、医院、企业,提起“刘老师”这个名字,总能引起一阵心悦诚服的欢笑:“我们真佩服他的口若悬河,他总能用大白话把深理论讲清楚!”

  他就是渝北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区社科联主席刘文长。自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不论岗位、职位如何变化,无论工作、事务如何繁忙,他始终热爱理论研究、不舍理论宣讲,以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己任,32年如一日地活跃在各类讲台上,用深入浅出的大白话、风趣幽默的大实话,以专家学者的洞察、市民群众的体悟,架起理论与实际、政策与百姓的桥梁,开拓了新视野,改变了旧观念,激活了正能量,为全区理论武装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日前,他被中宣部评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是渝北迄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人,亦是今年重庆市唯一获得表彰的先进个人。

  贴近基层,理论转化的能手

  “基层理论宣讲者肩负着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传递给基层干部群众,化解基层干部群众思想疑虑、理论困惑、认识迷雾的重任。”在刘文长看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进科学理论通俗化、大众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是老百姓掌握和使用科学理论的关键所在。

  理论工作在一般人看来是枯燥的,但他却深得其中三味,对其生出一片“痴情”。他常常对其他同志讲,只有自觉的认同才能产生真诚的信服,只有心灵的对接才能产生思想的共鸣;理论宣讲最忌照本宣科,上下一般粗、“复读机”式的宣讲,谁都不爱听。他吃得透上级精神、记得住基层需求、把得准听众期盼,总能恰到好处地把科学理论与基层实际精准结合,把上级精神与群众需求无缝连接,用上级要求的“调儿”唱出群众喜欢的“歌儿”。多年来,刘文长始终致力于推进科学理论通俗化、大众化,从事理论“翻译”和“转化”工作,不断推进党的科学理论走进基层、深入群众。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重大理论、重要精神,他总是在第一时间认真学习领会,主动将这些理论转化为鲜活的事例和通俗的语言,供其他理论工作者学习参考,确保了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听得明、学得懂、用得上。

  理论的敏感必然触发宣讲的灵感。他积极响应中央、市委和区委的号召,创新提出“理论宣传普及必须充分考虑区域性、时效性和针对性”的观点,并率先应用于理论宣讲实践,使他的宣讲很对基层干部群众的“胃口”,既宣传了方针、解读了政策,又传播了正能量,弘扬了主旋律,他也因此成了干部眼中的刘校长、学员眼里的刘老师、群众眼里的刘铁嘴。

  作为分管理论武装的副部长,他总是要求各镇街、各单位要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金钱板、快板、小品等方式,提高宣讲的入耳度、入心度。他发现并培育了金钱板传人刘有贵,其被评为全市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指导策划的理论宣讲文艺化节目展演,受到群众交口称赞,被区内外媒体广泛报道。

  近年来,他先后参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重大理论的“翻译”转化工作,参与编写全区性理论宣传普及资料50余种,完成通俗理论转化成果200余件,撰写宣讲提纲、讲义、资料300余份近百万字。

  深入基层,理论宣讲的名嘴

  “刘老师讲课妙趣横生,中外故事、乡野俗语信手拈来,既大开大合,又收放自如;既通俗易懂,又受益匪浅。”回兴街道居民杜苗对不久前听的一场刘文长讲的道德养成课记忆犹新。她说,刘老师总能让大家在会意一笑中有所悟、有所得。

  “小事情讲大道理,大白话说深理论!”可以说,这是刘文长在逾30年的理论宣讲中探出的道路和形成的风格。他认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服务对象在基层,理论工作也只有面对基层,紧扣时代特征和群众需求,解决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赢得群众,真正做到大众化通俗化。他善于将生活中的琐事碎事、民间的言子段子和时下流行的语言语句与宣讲内容有机结合,让深奥枯燥的理论顿时“活”起来。

  他到基层讲课,总能把大主题转化为小切口,把书面语变成口头语,把普通话翻译成重庆话,一个理论连着一个案例,一个故事接着一个体会,娓娓道来,一气呵成。讲道理让人信服,提建议贴人心窝;严谨中不乏幽默,谈笑中带着哲思;没有哗众取宠的偏激言辞,没有言不由衷的高谈阔论;说的是平常事,阐明的却是大道理。他面部表情生动,肢体语言丰富,时而抑扬顿挫、激情奔放,时而如数家珍、平实舒缓;重庆话里夹着普通话,家常话里说出实在话,往往让听众在轻松快活的气氛中感受到理论的魅力,接受到理论的熏陶。

  在宣讲形式上,刘文长也一直大胆探索和稳健创新。任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期间,他改革教育方式、创新宣讲模式,带领区委党校一班人走村串户,送课上门,主动把课堂搬到机关、企业、学校,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调任区委宣传部任常务副部长后,他立足渝北实际,提出了渝北大讲堂、镇街大讲堂、行业大讲堂和乡村大讲堂“四级讲堂”宣讲模式,得到新华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中央媒体宣传报道。

  在理论龙门阵“五个一百”“五提升”活动中,他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紧密联系渝北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基层干部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以执着的精神和饱满的热情深入到社区院坝广场,深入到农村田间地头,分对象分层次分专题开展宣讲活动,面对面地解读理论、讲解政策,推动党的科学理论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

  三十多年来,刘文长同志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区的所有的镇街、村社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累计开展各类理论宣讲活动600余场1000多学时,受众人数突破5万。今年以来,他已开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等宣讲活动16场30余学时。

  服务基层,理论研究的达人

  听过刘文长讲课的人都说,他的课有“魂”,有理论的深度。“这是我所听到的理解最深透、最接地气的一课,也是最给我带来震撼的一堂课。”今年7月,统景镇人大代表陈方云听了刘文长所作的“镇人大代表如何履职”的专题讲座后,深有感触地表示。

  精彩的课堂源自于深刻的思想,深刻的思想产生于睿智的头脑。之所以有“魂”,在于刘文长不仅擅“讲”,更善“思”。他总是说,真学真懂才能真信真用,越是生动的宣讲,就越需要深入的学习思考,只有自己学习透彻了,自己研究全面了,讲起来才能以理服人。

  一直以来,刘文长坚持以积极的治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深入进行理论学习,不断加强理性思考,扎实开展理论研究,积极撰写经验文章。他勤于调研、善于探索,总是把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研究成果。为了课题研究,他常常奔波于基层、单位、书店“三点一线”之间,查阅各种书籍资料,深入基层调查走访,摸数据、搞调研、写报告,加班加点、废寝忘食。

  勤学好思,自然硕果累累。近年来,他先后承担过《重庆市区县党校特色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引入第三方机构,加强人大监督研究》《关于区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比较分析及我区的对策研究》等重点课题研究并顺利结题;撰写的《一堂好课的十大要素》《试论对内开放中消费力与生产力互动的实践内涵与逻辑》等理论文章分别在《求实》《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等学术报刊上公开发表;组织编写的著作《以人为本话领导》《传统美德话党员》等受到市领导的高度肯定。

  在刘文长看来,开展理论课题研究,既是丰富理论内涵,提升理论素质的迫切要求;又是推进科学理论宣传普及,促进理论通俗化大众化的必要手段。也正是因为这“入木三分”“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让听过他宣讲的人,总有一种如沐春风、耳目一新的感觉,人人都觉得听得过瘾、听得解渴。

  “一开始我们都在埋头看手机,但渐渐地,我们都被他拉入他的宣讲中。绝了,掌声、笑声说明了一切!”刚到渝北环保局入职半年的公务员小张由衷地说。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文热点

读排行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