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渝北区 查看内容
汽车质押贷款

渝北区荣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区”

2013-11-29 14:54| 发布者: 两路崽儿| 查看: 909| 评论: 0

摘要:   2月8日,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在北京举行,渝北区继去年荣膺“全国文明城区”称号过后,再次揽进“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区”殊荣,成为重庆市今年唯一获此奖项的区县。   “孩子是我 ...

  2月8日,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在北京举行,渝北区继去年荣膺“全国文明城区”称号过后,再次揽进“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区”殊荣,成为重庆市今年唯一获此奖项的区县。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就是关注渝北的未来”,渝北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琪说,近年来渝北区始终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培育“五心四好”美德少年作为工作思路,以培养未成年人健康、全面的发展作为工作目标,创新开展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渝北区看来,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助力渝北腾飞的“源动力”。

  “蛋奶工程”———实现全覆盖

  “爸爸妈妈,我在学校生活得开心,每天还能喝牛奶、吃鸡蛋,你们不用担心我。”渝北区仁睦中学学生陶莉每每打电话给在外务工的父母总要讲一讲“一个鸡蛋一杯奶”的事,在她看来这是件很幸福的事。

  目前,渝北区有农村留守儿童9663人,占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总数的9.73%。如此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队伍,如何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已成为渝北区的一项重要课题。

  渝北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把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民生改善、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为了不让贫困儿童输在起跑线上,渝北从2010年开始在全区实行“蛋奶工程”,即每天向全区7.2万余名公办中小学生免费提供一个鸡蛋一杯鲜牛奶,并向全区4000余名非寄宿制贫困小学生免费提供午餐补助。

  仅去年,两项工程就投入经费1502.2万元。现在,渝北区的“蛋奶工程”已经实现了全覆盖,保障了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都能有一个强健的体魄。

  “乡村学校少年宫”———城里孩子有的,农村孩子也要有

  在刚刚结束的寒假期间,渝北区不少农村孩子在以洛碛中心小学校为阵地的乡村少年宫里学习、读书、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度过了一个愉快又充实的暑假。

  虽然是乡村少年宫但“样样俱全”,不仅有音乐培训室、美术书画室、心理咨询室、图书阅览室、科学实验室等,还标准化篮球场、运动场,为活动的丰富开展提供了坚实的阵地保障。学生张小琴说:“在少年宫能学画画、做作业、锻炼身体,非常开心,暑假还要来。”

  据介绍,乡村学校少年宫是在市文明办的指导下,为农村学生开拓的课外活动重要阵地,为未成年人成长打造的“第二课堂”。

  渝北区依托乡村学校现有资源,建成了两路、洛碛、统景3所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管理规范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其中,“两路乡村少年宫”和“洛碛乡村少年宫”成功申报重庆市首批乡村少年宫。

  乡村学校少年宫的项目建设经济适用,场地建设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坚固耐用,功能齐全,科学实用的少年宫在周末、节假日、放学后都免费为农村学生开放,切实解决了农村学生“无人管、无处乐、无地学”的问题,真正帮助了农村学校实现素质教育。

  据悉,在未来三年,渝北区将实现乡村学校少年宫全覆盖,建用并重,让农村学生也能够享受与城区学校同等的教育条件,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平等的成长机会。

  “七彩教育”———培育人格健全的好少年

  七彩教育是渝北区教委联合文化、公安、科技、共青团、妇联等多个部门创造性地开展以“红色”激励教育、“绿色”健康教育、“黄色”平安教育、“蓝色”道德教育、“紫色”创新教育、“橙色”挫折教育、“黑色”警示教育为内容的“七彩教育·润泽未来”主题活动,是课程教学之外的人格教育,是渝北区落实市文明办“五心四好”主题实践活动的创新探索,旨在培育人格健全的好学生好少年,推动未成年人健康、全面发展。

  这项活动开展以来,全区60多个部门、单位参与其中,累计开展活动780余场,12万中小学生全部享受“七彩教育”。

  家教流动学校”———父母才是最好的老师

  家住木耳镇垭口村的村民邓成芬过去“只管让孩子吃饱穿暖,不听话就打。”认为“黄金棍下出好人”才是真理,对说服教育、劝导教育等方法一窍不通。而现在,邓成芬明白了“家长要做表率,孩子才能跟着做好人”的道理,也明白了尊重孩子、对孩子言而有信的重要性。

  邓成芬教育方式的转变也让孩子一改过去的叛逆,变得乖巧懂事起来。邓成芬说:“当她听到孩子跟我说‘妈妈赚钱真辛苦,我一定好好学习’时都差点儿没忍住眼泪。是什么改变了邓成芬的教育观念呢?渝北区的“家教流动学校”功不可没。

  渝北区的“家教流动学校”是专门针对不科学家庭教育以及农村留守儿童“隔代监护”等情况的一项家教援助计划。在这项援助计划里,渝北区成立了由45人组成的渝北区家庭教育知识讲师团、20个镇街分团,组建了由380人组成的宣讲队伍,以知识讲座、“家庭教育故事会”、家教成功父母现身说法、“亲子互动体验课堂”等多种形式,到农村、进院坝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许多家长深受教育,纷纷改变过去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有一个宽松、健康的成长环境。

  迄今为止,“家教流动学校”共开展家教知识讲座515场,培训家长26406人,其中,院坝讲座387场,培训家长16866人,覆盖218个村,102个社区。为了让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也能享受完整健全的家庭教育,“家教流动学校”还招募了7000多名“社会爸爸”、“社会妈妈”当代理家长,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分离保护庭审”———对失足少年不抛弃不放弃

  为了保护未成年犯幼小脆弱的心灵,让他们以后可以继续有尊严的生活,渝北区法院以不公开审理为原则,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实行“分离保护式”庭审模式。

  渝北区法院少审庭龚庭长介绍,少年法庭分成审判区、保护区和感化区三个区域。审理未成年案件时,审判区只有审判人员、公诉人、辩护人、法定代理人或者同案成年被告人,未成年被告人则在审判庭后面单独隔离的保护区接受审判。审判区和保护区由声、像自动跟随数字系统连接,庭审答辩、证据展示、最后陈述等所有庭审程序均通过这一系统完成。感化区紧邻保护区,庭审后,由法官安排未成年被告人与其父母、长辈或老师见面,从情感上触动、感化被告人。对于未成年人非监禁犯,相关部门还将提供就业援助,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步入正常的人生轨迹。(据《重庆日报》)

 

  相关新闻>>>

  张琪代表我区赴京领奖

  本报讯(记者 李璐璐)继去年成功“卫冕”“全国文明城区”后,我区再次喜获国家级荣誉。2月8日,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视讯会议在北京召开,我区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区”称号,成为我市唯一获此奖项的区县。

  作为“全国文明城区”复查验收的重要内容,去年,我区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中央文明委相关专家检查评比,最终以超过95分的高分顺利通过验收,跻身“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区”。应中央文明委会议邀请,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琪代表我区赴京参加了主会场会议,并接受了现场颁奖。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反复研究,先后审议通过了农村留守儿童行动计划、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等制度、文件,安排部署具体工作,并作为系统工程整体推进;区委周旬书记、区长黄玉林多次参加未成年人关爱活动,与青少年互动交流,勉励他们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努力,我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涌现出不少亮点。其中,推行蛋奶工程,每天向全区7.2万余名公办中小学生免费提供一个鸡蛋一杯鲜牛奶,并向全区4000余名非寄宿制贫困小学生免费提供午餐补助;已建成两路和洛碛等重庆市首批乡村少年宫,未来3年还将实现乡村少年宫全覆盖,让农村学生也能够享受与城区学校同等的教育条件;家教流动学校,由区家庭教育知识讲师团和20个镇街分团组建的宣讲队伍,到农村、进院坝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扎实开展网吧、校园卫生安全、出版物等专项治理,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另外,还推出七彩教育、分离保护庭审等一系列创新举措,让孩子充分得到社会的关爱,享受平等的成长机会。

  作为赴京参会的代表,张琪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现场赋诗一首:“播洒春光期未来,小苗茁壮一排排。园丁勤奋耕耘巧,朵朵花儿遍地开。”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文热点

读排行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