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渝北区 查看内容
汽车质押贷款

2016年渝北区思想文化建设工作综述

2016-12-28 18:21| 发布者: 渝北热线| 查看: 1482| 评论: 0|来自: 重庆渝北网

摘要: 2016年渝北区思想文化建设工作综述“千万市民升国旗”活动社区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在大湾镇,重庆好人费敏秀、渝北区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杨茂兰与镇机关干部、部分群众代表分享着他们的感人故事 ...

2016年渝北区思想文化建设工作综述

千万市民升国旗活动
“千万市民升国旗”活动
社区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社区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在大湾镇,重庆好人费敏秀、渝北区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杨茂兰与镇机关干部、部分群众代表分享着他们的感人故事……

  在碧津公园内,冬日的暖阳下,几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在自弹自唱,其乐融融……

  在全区各村、社区,“微型党课”巡讲团的成员们为基层党员干部带来了一堂堂意义深刻的党课……

  五年来,我区各级各部门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方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唱响主旋律、发出好声音、凝聚正能量、营造好氛围,为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临空都市区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和良好的文化条件。

  奏响时代主旋律,凝聚向善道德力量

  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不仅需要广大群众的力量,更需要党员干部走在前面带好头。近年来,我区各级各部门扎实开展“梦想课堂”“千万市民升国旗”“千万市民学法律”“好人在身边”“道德讲堂”“礼让斑马线·文明我点赞”等系列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落地生根。

  “我的梦想就是帮助有困难的人实现梦想。”“我的梦想就是在城里买一套房子。”“我没有宏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把身体养好,带好自己的孙女,减轻子女的生活压力。”2013年6月,重庆市“梦想课堂”第一课在双凤桥街道安康路社区、回兴街道宝圣东路社区分别开展,“80后”村官、退休职工、进城务工人员在课堂上分享了属于他们个人的“中国梦”,令不少在场观众动容。自此以后,我区积极发挥五个市级“梦想课堂”的示范带动作用,配强师资力量,优化课程设置,“梦想课堂”活动影响日渐扩大并受到学校师生、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直接参与市民超过30万人次。此外,我区还先后组织开展了梦想沙龙、梦想社区、梦想驿站等系列“梦想”活动,通过专题讲座、文艺展演、互动体验等方式,向市民传递社会正能量。

  “过马路的时候要小心,不要乱闯红灯。”在双龙大道民俗文化村入口的十字路口,一个身穿红马甲,手拿“礼让斑马线·文明我点赞”的牌子,脖子上戴着口哨的文明志愿者正在劝导想要闯红灯的行人。“这几年渝北的宣传教育工作确实做得好,走到哪儿都可以看到文明志愿者。”一旁的行人纷纷夸赞道。近年来,我区将志愿服务与网格化治理工作相结合,推动志愿服务覆盖全区1334个社区网格。数据显示,目前全区注册志愿者人数已经达到22.4万人。

  与此同时,2016年,我区常态化开展了“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加强典型事迹的深度挖掘,大力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感人事迹。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曹世贤、勇斗持刀歹徒的教师徐四周、风里来雨里去的交通安全劝导员费敏秀、30多年精心养护公路的养路工靳克胜等纷纷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与大家分享他们的感人经历,激发了群众以道德模范为引领,共建和谐美丽家园的信念。

  传递社会正能量,还需群众的积极参与。记者从区委宣传部了解到,2016年,我区在双凤桥环湖雅居社区、龙山余松路社区分别打造“点赞公民·千万市民学法律”“点赞公民·千万市民升国旗”市级示范点,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落地生根的路径。“千万市民学法律”着眼于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公众参与度和工作实效性,引导现代公民为应有的法治信仰点赞,着力提高干部群众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千万市民升国旗”从珍爱家庭、友爱社区开始,逐步延展到关爱社会、热爱祖国,着力增强市民的家国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目前,两个示范点在推动社区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完善三级服务网,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灵魂的体现。近年来,随着“文化惠民”工程的深入推进,一系列覆盖城乡的文化事业发展政策措施相继实施,我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日趋丰富多彩,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网络健全、运行高效、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现在的社区什么文化娱乐设施都有,我们可以在里面喝茶打牌、唱歌跳舞、看书看报,还能做按摩呢!”近日,走进回兴街道双湖路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棋牌室、图书室、按摩室,舞蹈室等文化服务设施应有尽有。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区全面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的要求,每个镇街、村(社区)建1个示范点的模式,在全区打造了12个基层文化活动基地示范点,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大力推进区图文两馆新馆、特色文化广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等建设……从区级到街镇再到村居,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三级服务网络在我区初显效应。

  随着文化阵地的提档升级,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我区相继开展,一幕幕文化剪影精彩不断,以“文”化人的氛围越发浓厚。“中国梦·巴渝风——百姓大舞台”、“我们的节日”系列文艺活动、“文化进社区·阅读伴我行”、书画展、摄影展、家庭才艺大赛……据统计,仅今年,我区就累计开展文化活动2000余场,数百万市民参与其中。

  文艺精品是文化强区的重要标志,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催生文艺精品的产生,我区完善奖励机制,设立了文艺创作专项资金,由区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了渝北宣传文化艺术贡献奖文化艺术类奖励申报工作,文学、美术、摄影等文艺作品在获得市级及以上奖项的基础上再获此专项奖励。其中,《橘子红了》等17件作品获得地市

  级以上荣誉奖励;《记住乡愁》获第三届重庆市原创歌曲大赛银奖;公益电影《古路》在全国公映;原创谐剧《一分不能少》在5000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揽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第十七届群星奖,这也是我区连续3届获此殊荣。此外,我区积极创编《两江文艺》《巴渝民俗》等本土文艺期刊杂志,组织编印《巴渝七十二行》《渝北民间文学》等特色文化书籍,出版发行《重庆渝北诗集·两江潮丛书》,举办“《重庆渝北诗集·两江潮丛书》首发仪式暨诗歌研讨会”,有力地带动了渝北区文艺事业大发展。

  与此同时,渝北不断提升文化品位,先后成功举办了“临空都市国际文化季”“草莓音乐节”“星空音乐节”“鲁能泰山音乐节”及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作品展、中德城市当代艺术展国际巡回展等文艺活动,让市民尽享丰盛的文化大餐。一个文化强区逐渐呈现在大家的眼前。

  打出系列组合拳,不断强化理论武装

  思想理论就是旗帜,就是方向。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区将加强理论武装作为正本清源的重要推手,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学习、活动,积极帮助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理清思想认识,凝聚思想共识。

  “一名合格党员,正确的价值观是基石,这样才能以身作则,在群众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今年8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微型党课”街道序列决赛在龙山街道举行,13位来自基层的党组织书记上台,讲述身边党员先进典型,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据区委宣传部理论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自今年四月以来,我区牢抓党支部这个“牛鼻子”,推动每个党支部都学起来、动起来,并创新开展支部书记“微型党课”比赛,在区直机关、镇、街道、教育系统、医疗卫生系统等五个领域进行层层选拔,最终从参赛选手中遴选出了18人组成了4个巡讲团,深入全区各级党组织开展党课巡讲。

  与此同时,我区各级各部门、各镇街从机关干部、草根名嘴、文艺骨干等群体中挖掘培养文艺、理论“名嘴”,组成22支常备理论宣讲队,实现了宣讲的横向到边;区级部门依托普法宣传、科技下乡、文化下乡等时机,让理论巧“搭车”,实现了宣讲的纵向到底。

  “听刘老师讲理论,有道理、有趣味、有收获,受益匪浅呐!”走进渝北的部门单位、大街小巷,提起“刘文长”这个名字,总能得到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一致称赞。刘文长不仅是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区社科联主席,也是一名党员干部,自参加工作以来,刘文长坚持用小事情讲大道理,用大白话说深理论,三十多年来,他深入基层开展各类理论宣讲600余场1000多学时,受众人数突破5万,被中宣部评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此外,区网信办张玉将乡里邻间的小故事巧妙地融入形势政策和国家大政方针中进行宣讲,赢得了群众的掌声,被市委宣传部聘为重庆市“名嘴进百家”宣讲团成员;大湾镇退休职工刘有贵等基层党员干部,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形式,在基层开展多场理论宣讲,被市委宣传部评为基层宣讲先进个人。

  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区各级举行中心组学习500余次;全区各镇街组建宣讲队52支、开展基层“微宣讲”220余场,直接受众2万余人;五个领域的“微型党课”决赛和优秀“微型党课”展演已完毕,共累计开展40场次,受众达4000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文热点

读排行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