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渝北区 查看内容
汽车质押贷款

渝北力推农产品“周末赶集”展销活动

2013-12-2 22:05| 发布者: 两路崽儿| 查看: 1032| 评论: 0

摘要: 农民腰包鼓了 市民吃得笑了 本报记者 李薇帆 渝北区,一个大城市与大农村共存之地。 这里有繁华的都市、繁忙的机场,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梨橙生产基地、西部最大的李子生产基地、全市最大的杨梅生产基地和奶源生产 ...

农民腰包鼓了 市民吃得笑了

本报记者 李薇帆

    渝北区,一个大城市与大农村共存之地。

    这里有繁华的都市、繁忙的机场,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梨橙生产基地、西部最大的李子生产基地、全市最大的杨梅生产基地和奶源生产基地,拥有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39个、绿色食品9个。由于生产与销售脱节,渝北不少优质农产品在区内都没有叫响,更别提走向全市了。

    今年初,渝北推出了农产品“周末赶集”活动,根据农产品上市季节,选择周末在区府广场展销,将农产品直接端上了市民餐桌,也让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滞销的产品火了

    丰收本是好事,但是大湾镇的部分村民却为糯玉米的丰收伤透了脑筋。

    今年,大湾镇将区里结对帮扶部门送的1.2吨糯玉米种子发到凤龙、河嘴、大湾、三沟、团丘、龙庙6个村,通过科学种植、精心管理,5000亩糯玉米果大、子满、香脆可口。但由于贵州等地的糯玉米源源不断涌向重庆市场,大湾镇糯玉米销售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

    该镇尝试与一家大型超市联系,但超市把价压到了每公斤0.4元,而且还要求村民自己把糯玉米拉到超市。看着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东西如此贱,不少村民无奈地将糯玉米拿来喂猪。

    “多亏了‘周末赶集’,在区政府广场摆了糯玉米专场,销路一下就打开了。”大湾镇有关负责人表示,展销当天就销出了约50吨,每公斤价格不低于2元,为农民带来了10多万元的销售收入。

    “有了展销平台,滞销的农产品也能火起来。”渝北区农委主任李世伟近日告诉记者,该区根据农产品上市的季节进行专场促销,这是一个公益性平台,农产品进入全部免费,由政府埋单,很好地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

    2000多农户受益

    “真没想到能卖出这么好的价钱,太意外了。”大湾镇空塘村村民杨厚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养的土鸡居然卖出了每公斤32元的高价。

    杨厚芳养了多年土鸡,过去她都是把鸡提到两路城区卖给鸡贩子,很多时候每公斤16元都卖不出去。但是,现在她只需把养出的鸡交给合作社,再由合作社逢“周末赶集”时拿去卖,价格便提高了一倍。“我准备今年多养点鸡,脱贫有希望了”。

    同样,兴隆镇产出的嫩南瓜平时每公斤0.6元都难卖出去,但是“周末赶集”时卖到了每个1元,还供不应求。

    “‘周末赶集’,让农产品卖出了好价钱。”李世伟坦言,以前农产品销售的利润被中间环节挤占了不少,农民的收益并不大。现在让农户直接与市民对接,减少了中间环节,农户的收入自然大幅增加,市民也觉得实惠。

    目前“周末赶集”活动已举办21场,实现销售收入100多万元,有2000多户农户直接受益。

    据悉,该区已注册“两江源”商标,下一步将把渝北特色农产品统一包装上市,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市场含金量,同时提高农户的品牌意识、标准化意识和产业化意识。

    市民吃上放心菜

    自从怀孕后,渝北双凤桥街道居民邹丹芍就成了“周末赶集”的常客。

    “这里的农产品新鲜,吃着放心。”邹丹芍指着刚买的土鸡说,“你看嘛,这只鸡羽毛紧凑有光泽,身长腿短脚细,和饲料鸡就是不一样。买回去炖汤香得不得了,我已经来买了好几次了。”

    家住龙山街道的市民徐永前,也喜欢来凑热闹。他说:“这些农产品货真价实,价格也比较公道。虽然住得比较远,但有空我也会过来买。”

    渝北对参加“周末赶集”的农产品全部戴上了“紧箍咒”:该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会对这些农产品进行采样检测,只有达标后才能进行销售,确保安全卫生。眼下,土鸡、水果和无公害蔬菜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尤其受到市民青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文热点

读排行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