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渝北区 查看内容
汽车质押贷款

枢纽渝北:交通大变身助推经济腾飞

2013-12-2 22:07| 发布者: 两路崽儿| 查看: 1735| 评论: 0

摘要: 区领导为吕家湾、滚珠两座大桥培土奠基 壹 提前两年 超速完成“五纵五横” “明年3月,又要举办‘李花节’。我家的李子,可以卖上万元!”站在自家屋后的大片李树林前,渝北统景镇印盒村村民周森林说,前几年,由 ...

区领导为吕家湾、滚珠两座大桥培土奠基

   

    提前两年  超速完成“五纵五横”

    “明年3月,又要举办‘李花节’。我家的李子,可以卖上万元!”站在自家屋后的大片李树林前,渝北统景镇印盒村村民周森林说,前几年,由于渝北道路不畅,印盒村的万亩李子烂在地里卖不出去,群众只好望而兴叹。

    如今,随着渝北区“五纵五横”农村公路骨架网建设的完成,公路修到了村口。今年统景镇举办了“李花节”,在此期间,观花踏青的人络绎不绝,1斤好的李子可以卖出10元钱。

    “这是一条致富路啊。”周森林感慨万千。

    周森林的感触,代表了大多数渝北区农民的心声。

    “受历史、地形条件等因素制约,过去渝北交通特别是农村公路底子比较薄弱,整个公路网技术等级水平偏低,高速公路里程仅占5.5%,道路建设跟不上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渝北区交委党委书记、主任段成海说,按照国务院3号文件和市政府的发展规划,渝北区在都市区及一小时经济圈具有“第一门户”的重要地位,应充分发挥集聚与辐射作用。

    但当时渝北区的交通状况与建设“枢纽渝北”和知名强区的目标,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渝北区至北碚水土、金刀峡、四川华蓥市、长寿湖东西南北4个方向的对外通道均等级低、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客货运输要求;区域内部交通发展也不平衡,东部和北部地区公路建设滞后,特别是连接北部主要镇际骨架道路等级低,制约了“以南带北”空间发展战略,难以满足各镇自身经济的发展需要……

    2007年,区交委4次易稿,修改完善了《“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分年度对建设“枢纽渝北”作出了计划:以空港为中心,建立加快连接对外综合运输通道;按照统筹东北部地区横向快速通道的规划,加快城区与11个镇的“半小时渝北”交通规划建设,沟通城乡客货运输网络;到2012年基本建成层次清晰、网络完善、支撑渝北经济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十一五”期间,渝北区交通先后投入105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56个。2009年,渝北区交委即建成了包括地狮路、中龙路、草统路、沙草路多宝湖段等28个路段的 “五纵五横”骨架道路网络,提前两年完成区政府提出的目标。

    “自2006年以来,渝北区共建设、改造农村公路1071公里,为‘十五’的6倍,比建国以来的总和还多。”段成海说,这几年渝北的农村公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下了几项历史之最。

    其中,“十一五”全区投入的交通建设资金是“十五”的8倍;建设速度以每年200公里递增,为历史最快;实现了有史以来通镇、通村、通学校3个通畅率的100%。

    随着“五纵五横”骨架道路网络的建成,目前渝北区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159公里,并增设24条线路89台农村客运车辆,建成20个农客便民站亭,彻底改善了该区广大农村地区的交通状况,使南北东西的交通差异成为历史。

    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变,为渝北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万亩环保蔬菜基地、万只生态兔养殖场、万亩梨子基地、万亩樱桃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呈现出“十一五”以来最鼎盛的时期,类似周森林一样富裕起来的村民不在少数。

    “交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都市休闲旅游、生态农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渝北区交通始终保持了快速发展态势,有力地助推了全区农业产业结构大调整、统筹城乡大发展。“十一五”末,渝北区农民纯收入比 “十五”末增长86.8%。

空港换乘枢纽


    贰

    “治烂”与“治超”  道路建设和养护双管齐下

    在大力提速交通建设的同时,渝北区也着力加强交通管理。

    “晴天一身灰,雨天泥浆飞,断头路皆是,多处绕道行。”这句顺口溜曾是过去渝北区交通状况的真实写照。

    痛定思痛。2005年初,渝北区委重组交委领导班子,开始扭转渝北交通的被动局面。

    “一些乡村公路自修成后一直不能通车,许多道路破烂不堪,下雨天,老百姓必须穿筒靴。”经过一个月的深入调研后,新一届的交委领导班子发现,一直以来,“重建轻养”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于是决定通过“治烂”、“治超”等系列措施来解决道路养护问题。

    家住旱土路的老居民刘喜生说,此前,渝北石船至两路段因道路破烂、小轿车不能通行,统景、大盛、明月、石船等镇到两路长期绕道龙兴、复盛。

    此外,玉峰山上100多家碎石厂每天有近4000辆重载车经过319国道旱土至双凤桥段,该路段年年大修仍破烂不堪,群众怨声载道。

    针对这些情况,渝北区交委在对319国道等多个国省道进行大修的同时,全面整合区养护管理机构,组建各镇(街)专业道路养护队,加大各镇(街)养护管理责任,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经费补助,实行“挂牌养护”、“养护与工资、奖金挂钩”等办法,积极推进养护制度的改革。

    为了彻底治理超限运输,区交委在319国道、土两路上分别设置两个固定治超站;在仁睦、洛碛、龙兴、回兴设置4个固定检查站,采取固定与流动巡查相结合的方式严厉治超。当年共检测载货货车120多万辆,在全市树起了治超的一杆旗帜。

    通过以上措施,2005年底,全区公路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乡道平了,沟涵通了,车速也快了。”刘喜生说,为了减少尘土飞扬问题,区公路所经常用水车沿途洒水,周围群众的生活环境变洁净了。

区四大班子领导、市运管局领导出席区农村客运开通仪式

段成海带队为创建文明城区打扫卫生


    叁

    社会服务评议进前列  交通议案提案数量直线下降

    在城区,渝北区则以建设西部交通主枢纽为中心,强力推进城市主干道建设。

    “十一五”期间,渝北区相继打通了服装城大道与食品城大道连接段等20余条城区断头路;新改建江口大桥、太洪大桥、梅溪大桥等12座桥梁;先后贯通了西永综合保税区专用道渝北段工程、桃源大道等立体交通桥梁9座和人行过街天桥15座……城市主干道的大力建设,加强了与外区的联络,为两江新区的开发提速奠定了基础。

    截至目前, 渝北区新增沥青混凝土道路138公里,建成城区道路里程595公里,路网密度达到6.53公里/平方公里。已形成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网络,共有高速公路7条,里程达160多公里,每万人拥有近2公里,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均拥有水平。

    在加强城市道路建设的同时,区交委还努力拓展公交线路,加强客车规范化管理,以方便市民出行。

    住渝北双凤路的刘明霞在解放碑上班,以前她每天必须提前2个小时出门,而坐车上班对她无疑是一场梦魇:“不仅公交班次少,而且车辆破旧,满街喊客、赖站不走,车站也存在脏乱差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渝北区交委联合公安等部门,开展了整治“摩的”和“黑车”等专项行动的强力“治运”, 改简易公交站牌为固定永久性公交站台,公交路线也在不断调整和增加。

    到2011年末,渝北区已建成空港公交枢纽站场3个,新增公交线路68条,改建、新建公交站亭400个,新增公交车851辆;全区拥有成规模建成的道路运输企业52家,拥有运输车1万多辆。如今,渝北区满街喊客、抢客和闯红灯的现象少了,公交车站和车辆也都进行了美化,成为展示“宜居重庆”、“扮靓渝北”的形象窗口。

    “还有‘工人先锋号’、‘共产党号’这些服务非常好的优秀公交车,大家出门再也不头疼了!”刘明霞说,如今自己上班只需花1小时在路上,相比以前的“坐车难”,现在坐公交车很让人舒心。

    值得一提的还有,“十一五”以来,该区未发生一起重大交通安全事故。

    5年来,渝北区共改造危桥58座,改造渡口码头49座,分别为“十五”期间的10倍和6倍;“十一五”期间,全区共安装标志标牌4300多块,创造了历史之最;安装防护栏420公里,居全市各区县第一……

    经过几年的努力,在2009年的服务社会评议中,渝北区交委迈入到108个单位中的前8名,并连续多次荣获市公路工作一等奖、治超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路政管理工作一等奖、安全工作一等奖,成为市交通系统“廉政建设十佳”标兵单位、国家交通部的先进集体单位。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于渝北区交通的议案、提案和意见,已经从2006年的197件骤降到今年的32件。”一位人大代表说,这些年渝北区交通的变化,大家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渝北区“八纵八横”骨架公路规划图

    肆

    “八纵八横”  打造立体综合交通体系

    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十一五”以来,渝北区初步形成以长江、嘉陵江为动脉,以城际铁路为依托,以高速公路为骨架,以轻轨、城市公交、农村客运为基础的支撑渝北经济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而随着轨道3号线渝北段的完成,主城与机场实现了无缝对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已成为全国十大机场、全球百强机场,2011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16万吨。

    渝北区还拥有全国一流、西南最大的龙头寺火车站,日均发送旅客4万人次;拥有水上运输企业12家,与“十五”末比,实现了水上运输企业翻2倍、运载量翻四番,其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分别比“十五”末增长12倍、13倍。

    “渝北区作为重庆的‘第一门户’,其对外开放的基础,就是构筑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段成海介绍,抓住重庆建设“一圈两翼”、“两江新区”、保税港区等重大发展机遇,渝北区将以机场为核心,加快完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统筹衔接各交通运输方式,以形成水、陆、空多式联运,零换乘、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

    目前,根据国务院3号文件给渝北区带来的发展机遇,渝北区已高起点制定了 “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争取到2015年,全面建成“八纵八横”的农村公路骨架网络。

    届时,渝北的农村公路网络更加稠密,交通更加四通八达、方便快捷,并实现“半小时渝北”(即最远的镇到两路主城30分钟到达)、“半小时镇际”(相邻镇之间30分钟内到达)、“1小时周边”( 构建以江北国际机场为中心的1小时交通圈)的“331”时空目标。

    在此基础上,渝北还将建成两路换乘中心及空港工业园区、空港新城、台商工业园、农业园区、双凤桥5个公交站场,实现镇镇通公交、村村通客车的目标。

    届时,渝北将建设两路、洛碛两大物流园区,以及集造船、滚装、集装箱、物流配送等为一体的洛碛航运产业园区和悦来滨江不夜港。

双凤桥渝邻路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文热点

读排行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