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渝北区 查看内容
汽车质押贷款

生活在渝北挺好

2013-12-17 19:12| 发布者: 渝北热线| 查看: 756| 评论: 0

摘要:   两年前,赵乐只身一人从老家广西来到渝北;仅仅两个月后,她就从区里举办的月嫂培训班毕业并在龙溪一家家政公司找到工作;十一个月后,她在龙塔街道一个临街门面开办起了属于自己的家政公司;一年零两个月后,她 ...

  两年前,赵乐只身一人从老家广西来到渝北;仅仅两个月后,她就从区里举办的月嫂培训班毕业并在龙溪一家家政公司找到工作;十一个月后,她在龙塔街道一个临街门面开办起了属于自己的家政公司;一年零两个月后,她和认识了一年的男朋友在渝北买房结婚;如今,她已经是一名准妈妈了,一边经营自己的事业,一边静待新生命的降临。她说:“生活在渝北,一切都挺好!”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民生导向,扎实推进创业就业、切实加强社会保障、着力抓好教育科技、深入实施住房保障等,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像赵乐一样感受到了在渝北生活的惬意。

  就业在渝北

  劳动技能培训

  让务工者无差别融入

  古语说四十而不惑,可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唐小莉,却在四十岁时重新踏入学校,学起了数控车工技术。次年3月,唐小莉作为优秀学员顺利毕业,并被某机械制造公司相中,成为了该公司的一名技术工人,现在,唐小莉凭借过硬的技术,还被评为厂里的技术能手。“街道不仅给了我一个学技能的机会,也圆了我融入城市的梦想。”回想当初,唐小莉感激地说。

  唐小莉家住双凤桥街道兴旺村。一直以来,她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城市里一名有技能的工人,可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加之缺乏相应的平台,她一直都只能怀抱着梦想和丈夫在工地上挑砖打杂。2010年11月,街道得知她的情况后,让她参加“就业联盟”,并为他在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报名学习技能。3个月下来,唐小莉不仅掌握了车床、数控车床等操作技能,还能简单编程。次年3月3日,唐小莉和28名学员一起结业,分别与几个公司达成意向协议。

  文化低、年龄大、无技术,是“4050”人员找不到工作的主要原因。针对该情况,该街道探索开展了“1十3就业联盟”。在工作中,由街道出钱免费把辖区的下岗失业人员、征地转非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组织起来,输送到辖区的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订单式的实用技术培训,通过一定时期的技术培训,使下岗失业人员、征地转非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再把培训合格的学员推荐到就近的空港工业园区就业联盟企业实现稳定就业,形成街道出钱组织培训,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提供培训师资技术和场地,园区联盟企业招用培训合格人员就业的良性互动就业联盟体系。

  “就业联盟”仅仅是我区众多部门实施就业帮扶工作的一个代表。渝北地处“两江新区”核心区,随着开放开发的快速推进,大量外来人员选择到渝北工作。为了给这部分群体提供更好的服务,缩小城乡差距,区委区政府以优质服务为基础、强化部门统筹,加强流动人员的技能培训,推动这部分人群与城市的深度融合,从而实现了“同城人、同待遇”,“无隔阂、融得进”。2013年,全区通过组织开展“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就业帮扶活动,及时为流动人员提供岗位信息,帮助3.1万名城乡劳动者实现就业。

  就医在渝北

  “五位一体”救助体系

  让“看病贵”成为历史

  2012年12月,在一次意外中,木耳镇新山村低保户村民刘国碧的右踝严重骨折。这事要是搁在以往,她可能就随便在集镇上找个赤脚医生看看了事。但这次,刘国碧受伤后立即前往附近的木耳中心卫生院医治。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刘国碧康复出院,结算时,她总共花去一万余元的费用,相当于她一年的收入。但刘国碧通过医保报销了6535元,加上民政部门给她发放了医疗救助2714元,共报销9249元,报销比例达到84%。

  “小病拖、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这句顺口溜集中反映了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解决这一难题,早在2005年,我区就开始探索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立起了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医保、开展日常门诊救助、实行大病医疗救助、实施临时医疗救助、组织慈善医疗援助的“五位一体”医疗救助体系,并在实施过程中形成了医疗救助管理的“五大机制”。

  在制度设计上,我区医疗救助充分考虑与城乡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互联互补,使困难群众得到更大的实惠。全区将城乡合作医疗保险定点的医疗服务机构全部纳入城乡医疗救助服务机构,为困难群众搭建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网络。在信息共享中,我区建立了与城乡合作医疗保险信息管理平台无缝衔接的城乡医疗救助管理信息系统,管理部门通过终端可以随时监控救助对象就医情况和各医疗服务机构实施治疗情况,并及时掌握全区救助情况和效果,适时对救助基金的运行情况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在结算时,医疗救助管理系统把医疗费用自动生成合作医疗报销金额、民政救助金额、救助对象自付金额三个部分,救助对象在医院结算费用仅需交纳自付金额部分,医疗救助部分由医疗机构垫支,民政按月与医疗救助服务机构结账。同时,为保证救助资金的合理使用,民政部门与人社部门、卫生部门加强跨系统协调,建立统一的监管体系,成立由专业医务人员组成的监察工作组,定期不定期对医疗服务机构服务质量和诊疗行为进行检查,有效实现了城乡困难群体医疗救助“全覆盖”,管理手段“零障碍”。“现在我们生病不怕进医院,还得多亏政府医疗报销制度的不断完善。”刘国碧感慨地告诉记者。

  上学在渝北

  新建小区配套学校建设

  让孩子上学路不再遥远

  在龙溪小学上学的周巍彦看来,能够成为第一批进入到新校区读书的学生,她感到特别的自豪且兴奋。今年8月29日,周巍彦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第一次走进了龙溪小学财信国际分校的校门。

  “我的上学路更近了,再也不用挤在本部的功能室里上课了。”别致的教学楼、宽敞的教室、精美的装饰画,这一切都让周巍彦欣喜不已。小巍彦告诉记者,以前,她一直都在位于松树桥的龙溪小学本部读书,每天上学要走接近半个小时的路。为此,她的早饭都是在路上解决的,“那时,我一手拿牛奶,一手拿着蛋糕,边吃还要边看路。”与此同时,由于学生太多,教室不够用,他们只能搬到学校的功能室上课。那个时候,周巍彦没事就常常看着外面的教学楼发呆,希望哪天自己也能搬进正常的教室听课。

  今年5月,一个消息让周巍彦和她的小伙伴们兴奋不已。为了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我区启动实施了城市新建小区配套学校建设工程,而周巍彦所在的龙溪小学也被纳入了今年的计划,并定于今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新校区紧邻财信国际小区,与周巍彦所居住的国安大厦仅有十分钟的路程。每天早晨,周巍彦都可以在家里吃完热腾腾的早饭后再步行去学校。据该校的负责人査张莉介绍,新校区占地8000余平方米,共有30余间教室,可容纳12个教学班。目前,五、六年级共11个班的学生已经搬入新校区学习。

  这样的生活随着城市新建小区配套学校建设工程的相继实施,也将走入更多学生的现实中。记者从区教委了解到,2013年,全区计划新建成小区中小学6所,即龙山小学、空港新城小学、龙塔实验学校、龙溪小学财信国际分部、和合家园小学、盛景天下小学;幼儿园6所,即金稚园金色池塘幼儿园、三色玫瑰幼儿园、鲁能宜生幼儿园、慧聪坊幼儿园、华龙财信幼儿园、启明星幼儿园。

  截至目前,6所学校和6所幼儿园已经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我们还在积极推进两江小学、木耳公租房小学、天堡寨公租房小学、金鹏宝圣华府配套小学、南方玫瑰城中学、东原香山小学的新建,以及市八中、巴蜀小学迁建及黄炎培中学扩建工程,确保如期投入使用。”区教委主任谢钢表示。

  居住在渝北

  危旧房改造安置

  让百姓从忧其屋到优其屋

  从几千年前孟子的“居者有其屋”到上世纪诗人海子的“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代在改变,人们的“安居”情怀却没有改变:高标准的道路“五纵六横”,整齐的公寓楼傲然耸立,绿色公园、文化广场、银行、邮局、商场比肩而立……

  这样的情景,随着渝北危旧房改造安置工程的实施,已逐步走进安置群众罗清秀的现实生活。今年6月,罗清秀每天都在各个建材市场转悠,为新房添置物件。“累并幸福着”,这是罗清秀最常说起的一句话。

  “我家以前就是小毛坯房,哪能想到现在居然能住上楼房呢。”谈起即将开启的新生活,罗清秀黝黑的脸上挂满了笑容。对于在农村长大的她来说,房子就是除了土地之外的另一个“命根子”。“那时最害怕的就是遇上阴雨天,屋顶时常浸雨,这边用提桶装,那边用脸盘接,叮咚叮咚,恼人得很。”罗清秀说,不是自己不想重修,可面对高昂的材料费、人工费,她家只能将“安居梦”压在心底。

  群众的梦想就是政府的行动方向。2008年,我区启动了危房改造安置工程,成立了领导小组、总指挥部和片区指挥部。每个片区指挥部由一名区级领导挂帅、一名街道或部门领导任常务副指挥长,并从全区抽调得力人员组成一线工作班子,组织各片区危旧房改造安置实施工作。截至今年上半年,共完成13个拆迁片区、34.01万平方米拆迁工作,安置2709户。

  “虽然是安置小区,可配套设施却不比商品房差。”罗清秀坦言,在告知她被纳入危旧房拆迁安置范围之后,自己也曾有过疑虑:位置好不好、周围交通是否方便、配套设施能否跟上?

  带着疑问,罗清秀曾来到启动实施的环湖雅居安置房建设现场寻找答案。环湖雅居安置房位于两路主城发达的空港工业园区中,离绕城高速公路空港收费站口仅500米,附近有桃源大道、凌空大道等城市主干道和规划中的轻轨交通站,且临近东方红水库和大型城市主题公园桃源公园,周边更有渝北中学、重庆市工职院、两江小学和医院等公共资源……看着规划图,罗清秀之前的担忧一扫而光。

  “着力把安置房打造成为能与中高档商品房小区媲美的安置小区,是我们安置房建设的目标之一。”区城乡建委主任张问伦告诉记者,在安置房的建设上,我区始终坚持按照地段好、户型好、质量好、环境好、配套好、物业好的“六个好”要求进行建设,并在周边配套建设商品房,从而实现了公共资源的合理化使用和均衡化发展。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文热点

读排行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