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渝北区 查看内容
汽车质押贷款

童立梅:坚守山区29年的班主任“妈妈”

2013-9-12 19:00| 发布者: 两路崽儿| 查看: 936| 评论: 0

摘要: 本报记者 李璐璐 她,19岁登上村校讲台,扎根山区教育事业29年;从教的这29年里,她连续当了29年的班主任,成为班里留守儿童、孤残儿童们的“妈妈”;她把自己的家打造成温暖的“爱心家庭”,让贫困、迷途的孩子们 ...

    本报记者 李璐璐

    她,19岁登上村校讲台,扎根山区教育事业29年;从教的这29年里,她连续当了29年的班主任,成为班里留守儿童、孤残儿童们的“妈妈”;她把自己的家打造成温暖的“爱心家庭”,让贫困、迷途的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重返校园。她,叫童立梅,是重庆市华蓥中学的教师,是我市“感动重庆十佳教师”,也是我市第四届劳动模范。

断腿跪行劝学生重返校园

    1983年,刚大专毕业的童立梅被分配到原江北县最偏远的山区大湾乡中学任教,并担任班主任工作,一干就是29年。山区的贫瘠、生活的艰苦和办学条件的落后,使学校师资力量匮乏,学生流失严重。

    有一年,山里收成不好,青黄不接,家家都陷入了窘境,学生们更是没了上学的兴趣和读书的斗志,每个月都有几个学生从课堂上“消失”。为劝返流失学生,童立梅决定一户户的去家访、去劝导。

    山路十八弯。一个大雨倾盆的夜晚,高度近视的她在泥泞曲折的山路上重重地摔了一跤,钻心的疼痛让她意识到:腿摔断了。“不能拖,一定要尽快见到流失的学生!”于是,她用木板、旧篮球皮、废旧轮胎制作成船形鞋绑在膝盖上,跪行在崎岖的山路上继续她的劝学历程。这一幕幕,最终打动了家长和孩子们的心,在其真情、真爱的感召下,她顺利地劝返了所有流失学生。

创建“爱心家庭”

治愈孩子受伤的心

    山区的贫困,让不少家庭的青壮年选择进城打工维持生计。但这样一来,就增加了不少留守儿童、孤残儿童的数量。由于长期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缺乏家长监管,这些孩子们开始在学校打架斗殴、与老师斗嘴,以此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

    班里有个学生,从小没有母亲,父亲常年外出务工,在没有人监管的情况下,养成了小偷小摸、沉溺网络的恶习。童立梅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我要给这些可怜的孩子们一个温暖的家!”于是,她挤出家里的房间,建立起了收留留守儿童、孤残儿童的“爱心家庭”,让这个学生住进来,像自家孩子一样地去培养。让她欣慰的是,从她家里走出去的孩子们,如今都已经成家立业了。

    “我用我的人格向党和人民保证,我一定要在山区当一辈子老师,在山区教一辈子书,在山区当一辈子班主任!”这是童立梅走上讲台第一天许下的誓言。就是这三个“一辈子”,她用了29年的青春来诠释。这句用青春兑现的誓言,足以让所有人铭记,那巍峨的华蓥之巅,有这样一位好老师、好“妈妈”,她用青春和爱心浇灌一颗颗幼苗长成参天大树,绽放美丽花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文热点

读排行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