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两江新区 查看内容

2013年重庆GDP总值1.2656万亿 同比增长12.3%

2014-2-28 11:24| 发布者: 两路崽儿| 查看: 1121| 评论: 0

摘要: 商报图形徐侨唯制 2013年,我市经济总体运行良好。昨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13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黄可表示,经初步核算,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656.69亿元 ...

    商报图形徐侨唯制

    2013年,我市经济总体运行良好。昨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13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黄可表示,经初步核算,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656.69亿元,同比增长12.3%,CPI上涨2.7%。

    经济稳步发展,市民钱包也更鼓了。2013年,全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5216元,同比增长9.8%。

    GPD

    三驾马车并进 全市经济稳步发展

    2013年,我市经济运行良好,GDP增速较全国平均水平高4.6个百分点。黄可称:“主要是因为消费、投资、出口三方面的拉动和支撑。”

    固定资产投资首破万亿

    数据显示,201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突破1万亿,达到11205.03亿元,同比增长19.5%。黄可介绍,这是我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首次破万亿。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幅分别达21.3%、14.9%、21.7%。

    同时,去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11.77亿元,同比增长14%,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2%。黄可介绍,14个大类商品,除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9.5%外,其余13类商品零售额增幅均达两位数。

    另外,去年,我市外贸经济稳定向好,利用外商投资已连续三年破百亿。

    数据显示,2013年我市进出口总值687.04亿美元,同比增长29.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1.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467.97亿美元,增长21.3%;进口总额219.07亿美元,增长49.7%,增速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3.4和42.4个百分点。

    “连续几年,重庆外贸出口都在全国名列前茅。”黄可表示,重庆已成为外资投资热土,截至2013年底,世界五百强企业已有230家企业在重庆落户。

    三驾马车并进促增长

    黄可表示,2013年,重庆全年的经济增长势头都较好,消费、投资、出口方面增长强劲,起到强烈支撑作用。工业对整个经济保持较快的发展功不可没。

    黄可介绍,第一产业去年保持平稳增长,同比增长了4.7%。第二产业增长了13.4%,其中规上工业增长13.6%,拉动力显著。第三产业增长12%,对经济的增长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黄可表示,全国经济进入“换挡期”,重庆的经济也在转型升级,呈现出结构优化调整、产业升级、民营经济活跃、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等特点。如去年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40%。“2014年,随着全市五大功能区域战略的深入推进,各项配套政策的细化落实,将进一步促进全市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体功能提升,重庆经济增长有望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黄可说。

 CIP

    去年CPI涨2.7% 今年将温和上涨

    去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

    新涨价因素影响占大头

    分类别看,去年我市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呈现“七涨一降”格局,仅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1.7%。其中,衣着和食品价格分别上涨6.3%和4.1%。

    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和购进价格指数分别为98.0%和97.6%,总体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下降2.4%,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下降0.9%。

    “2013年,重庆CPI总体上与全国趋势比较同步。”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副总队长童泽圣介绍,全年物价呈现“M”形走势,涨幅与上年大致相当。此外,2013年新涨价的因素影响较大,2.7%中新涨价因素影响为1.5个百分点。

    今年物价仍将温和上涨

    童泽圣表示,2014年物价走势,从国际国内形势看,既有有利因素,也存在上涨压力。不过,在政府积极调控下,物价大幅上涨可能性较小,预计仍将在可控范围内保持温和上涨态势。

    童泽圣介绍,2014年宏观经济稳中有进,将有利于重庆的经济持续平稳地发展。同时,虽然成本压力仍然存在,但由于部分工业品总体供过于求,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有限,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也未彻底走出低迷状态,这都是抑制物价上涨的有利因素。

    “但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的压力也会对物价水平产生直接影响。”童泽圣表示,目前,国际经济运行也存在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新的增长动力源尚不明朗,可能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大于上年。此外,去年重庆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为2014年的消费需求增长奠定了基础,可能会一定程度推动物价上行。

    居民收入

    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速最快

    全市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8.09万人,增长4%。我市城乡居民收入也有了较大幅度提升。

    数据显示,2013年全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5216元,同比增长9.8%。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8%,经营净收入增长6.7%,财产性收入增长25.4%,转移性收入增长7.8%。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332元,增长12.8%。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20.2%,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5.4%,转移性收入增长4.8%,财产性收入增长33.7%。

    商报记者 孙琼英

非公经济

    去年非公经济增加值7784.1亿 占GDP2/3

    去年我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7784.1亿元同比增长12.4%。昨日,市中小企业局发布的2013全市“三类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去年,我市三类经济(非公经济、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呈现快、稳、升、进的运行特点。

    非公经济单位147.5万户

    市中小企业局局长尹华川介绍,快体现在市场主体培育快。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达66.5%,拉动全市经济增长8.2个百分点。到去年底,我市非公有制经济产业活动单位达147.5万户,同比增长10.9%。市中小企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创业活力持续释放,近3年(2011年—2013年)新增60.4万户非公企业,是前三年(2008年—2010年)的3.3倍。”

    稳即指标处于平稳增长的合理区间。升即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信心逐步回升。去年,反映订单减少的企业大幅下降7.8个百分点。进是指工业主导、税收支撑、就业主渠道、出口拉动四方面作用进一步加强。如去年非公经济新增就业51.2万人,累计达961.3万人。

    外贸出口同比增长22.1%

    去年,我市三类经济运行涌现多个亮点。尹华川介绍,如非公企业完成出口454亿美元,同比增长22.1%,占全市出口比重较上年末提高0.6个百分点。

    同时,汽车、电子“双引擎”支撑明显。他称,去年,全市汽车、电子产值同比增长22.9%和24.1%,两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占非公规上产值比重42.6%,较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去年,我市三类经济亮点不断。尹华川称,主要有3方面原因,其一,经济运行环境渐趋好转。其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持续发力。另外,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如通过加大投入促研发来推进转型升级,推动了三类经济发展。

    商报记者 侯佳

商贸发展

    重庆社零总额增14% 电商超十万户

    在电商和大型商贸企业带动下,2013年重庆商贸业发展迅速。商报记者昨日从市商委获悉,去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11.77亿元,增长14%。市商委表示,大型商贸企业的拉动和展会的带动,成为重庆社零总额增长的主要动力。

    十大企业销售额超千亿

    市商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我市出台振兴商业经济的八条适应性措施。同时,抓住消费旺季,开展系列惠民促销活动。通过系列措施,推动我市商贸业快速发展。

    去年,我市限额以上法人企业零售额2930.5亿元,占社零总额比重达65%,比年初提高4.5个百分点。商社等10家重点监测商贸流通企业(集团)销售额1029.5亿元,增长10.2%。其中,以三四级市场为批发对象的新日日顺家电销售额突破500亿,增长13.1%,成为我市第一家销售上500亿的单一法人企业。永辉加大在渝布局力度,零售额突破100亿,增长12.8%,成为我市第一家零售上100亿的超市。

    我市电商主体破十万户

    网络零售的蓬勃发展是去年我市社会零售业一大亮点。据市商委统计,目前,全市新增电子商务市场主体10000多户,累计超过10万户,各平台活跃网商数量过万。

    抽样调查显示,我市10家重点电子商务企业中9家企业增速超过70%,全市年交易额10亿以上电子商务企业8家,新培育市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达10家。

    商报记者 李阳 实习生 颜珍妮

纵深

    参与全球竞争 两江新区成火车头

    以两江新区为代表的中西部市场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昨日,来自两江新区管委会消息称,去年,两江新区外贸进出口总值达305.1亿美元。截至目前,已有118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两江新区。

    两江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1年至2013年,两江新区实际利用外资逐年上升,占全市比重约1/3。去年,两江新区外贸进出口总值达305.1亿美元,同比增长43%,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的44.4%。其中,民营企业贡献最大,出口值达136.2亿元,占44.6%。其次是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123.1亿美元,占比40.4%。

    该负责人称,作为内陆首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其内陆开放门户效应初显。两江新区金融、保税、物流、会展、云计算、口岸等开放功能的完善,加工贸易迅猛发展、服务贸易破题,是两江新区进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

    “重庆及两江新区通过大开放、大通道、大通关的内陆开放体系建设,正成为内陆开放当之无愧的桥头堡。”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勇表示,尤其是重庆作为连接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枢纽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其水、铁、公、空以及互联网5位一体的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建设,将大大提升内陆地区参与全球竞争的水平,并促进其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高端装备产业等核心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奠定重庆在国际贸易和全球产业链中的发展基础。

    商报记者 严薇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文热点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