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两江新区 查看内容

重庆日报:感知中国 穿越新丝路专题报道

2014-2-28 11:26| 发布者: 两路崽儿| 查看: 692| 评论: 0

摘要: 西安:“渝新欧”铁路西行第一站 本报记者吴刚8月1日发自西安 图为“渝新欧媒体行”车队经过秦岭终南山隧道。 记者 吴刚 摄 “渝新欧”铁路从重庆始发,在渝北草坝出重庆界进入四川邻水,一路向北,途经四川宣汉、万 ...

西安:“渝新欧”铁路西行第一站
本报记者吴刚8月1日发自西安
 
 


图为“渝新欧媒体行”车队经过秦岭终南山隧道。 记者 吴刚 摄 
 


    “渝新欧”铁路从重庆始发,在渝北草坝出重庆界进入四川邻水,一路向北,途经四川宣汉、万源,穿越大巴山,抵达陕西安康,再穿越巍峨险峻的秦岭,到达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也是“渝新欧”出重庆后的第一站。

    其实,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经贸合作的基础、历史和前景,西安和重庆之间有很多共同话题。西安和重庆能形成怎样的经济互补?会给重庆带来多少商机?7月31日至8月1日,“渝新欧媒体行”车队沿着与“渝新欧”铁路基本平行的包茂高速一路前行“探路”。

    群山阻隔“一线”牵

    “渝新欧媒体行”车队进入四川万源县,高速公路两旁山势越来越陡峭。从植被间偶尔裸露的岩石看,这里和重庆很多地区一样,是喀斯特地貌。包茂高速从万源向北,一路除了桥梁便是隧道,很少有平坦开阔之地。其中大巴山隧道长度超过11公里,比重庆境内最长的隧道——武隆白云隧道还要长4公里。

    就是在这千山万壑中,车队穿行约500公里,到达陕西交通枢纽城市——安康。安康往北不到10公里,就是我国著名的南北分界线——秦岭山脉,一座高到可以阻断南北气候的山脉。在这里,“渝新欧”铁路与包茂高速一路爬坡,经数十个大小隧道穿越秦岭。其中终南山隧道长度超过18公里,是中国最长的隧道之一。

    一出秦岭,进入汉中平原,眼前顿时豁然开朗。再往北,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

    重庆与陕西虽然为大山阻隔,但两地自古以来却有紧密的经济和文化联系。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实现对巴蜀地区的统治,曾修筑了著名的秦岭古栈道;在元初7大行省设定中,重庆和陕西则被划在同一行政区。

    如今,依靠铁路和高速公路形成的新的物流格局,重庆与西安经济的双向交流与互动水平得到大大提升。这源于两省市良好的经济互补性。

    从产业特点来看,西安科研力量与研发能力较强,航空航天领域水平高,但受产业基础限制,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偏弱。重庆是制造业基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承接西安的研发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从资源状况上看,陕西的基础材料、矿产资源丰富,重庆可以接纳和消化陕西的产能,“陕煤入渝”极具吸引力。 此外,西安、重庆还聚集着一大批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人力资源相对充足,可以形成内在的发展动力。

    此前学界一度热议的“西三角”,便包括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不少人确信,这里将是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认为,通过“西三角”的建设,可为陕甘乃至广大远离江海的西部地区打造出一个出海口,使西部地区和华东地区乃至世界各地通过长江航运联系了起来,加快与世界经济接轨,同时也为华东地区打造出新的经济腹地。

    合作提升空间大

    虽然重庆西安合作空间巨大,但目前双方的合作能量还未完全释放。

    重庆到安康500公里高速公路上,很长距离没有服务区,“渝新欧媒体行”车队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只能在宣汉下道到附近乡镇找饭馆,在万源下道到县城给汽车加油。一路上,除了偶尔见到黑龙江牌照的大货车运送长安汽车外,很少见到货车。

    相反,包茂高速陕西宝鸡到甘肃天水段,这段长100余公里的路,媒体车队走了足足3个小时。沿途几乎排列成火车队形的各种重型卡车,显示出陕西和甘肃两省市经贸往来的频繁。

    1991年,北疆铁路开通,这意味着从连云港经兰州、阿拉山口抵达欧洲的第二条欧亚大陆桥,从硬件建设上已经完成。但事实上,在“渝新欧”铁路开通之前,这条铁路一直未能形成常态化运行。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稳定货源,缺乏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

    “渝新欧”正好解决了这两大难题——惠普等笔电企业,每年有近亿台笔电、打印机需要通过铁路运往欧洲;沿途几国共同成立的“渝新欧”平台公司,让大家都有利可图,也就有了开通和维护这条国际大通道的动力。

    同时,中国内地只有重庆被纳入安智贸协定试点,能真正实现一次申报、一次通关、一次放行。这意味着,从理论上讲,“渝新欧”往西的沿途各省市,如果将运往欧洲的货物先运抵重庆进行编组,将更加便捷高效。

    不过,记者在西安获得的消息是,该市正在筹备“陕新欧”铁路,欲成为这条欧亚大陆桥新的起点。事实上,除了西安,成都、武汉、兰州等地,都已经开通或正在筹备赴欧班列。可以预见的是,围绕这条国际大通道,各省市将展开一场激烈竞争。
 


技检优先快速渝新欧班列过兰州只要半小时
本报记者吴刚8月2日发自兰州
 
 


新华社发 
 

 
    “渝新欧班列从兰州经过,只需要花半个小时进行技术检查(技检),然后就可以很顺畅地一路向西进入新疆。如果走常规程序,要花几倍的时间。”8月2日下午,在建成投用半年的兰州火车北站,该站调度车间副主任何春晖告诉我们。

    兰州北站是中国最大的铁路编组站之一,站场宽700米,50多条铁轨排成壮观的“纵队”。对经过这里的渝新欧班列,兰州铁路局先要进行技检,然后用自己的火车头将列车从西安一路拉到新疆柳林。

    何春晖介绍,渝新欧属于“五定”班列,相当于铁路货车中的“特快列车”,享有优先通行权。这种优先权不仅体现在快速技检方面,快速行进也是一个方面。他说,渝新欧班列从重庆至兰州最快只需要24小时,而一般的货运列车需要3至5天。

    “兰州和重庆相隔千里,但这两个地方的人都喜欢吃辣,西北人的耿介豪爽和重庆人的耿直一脉相通,这是双方合作的情感基础。一条渝新欧铁路,更能让两地互通有无,加快发展。”何春晖说,近两年来,重庆和甘肃政府、民间交往密切,双方目前还在共同筹建一个铁路物流园。

    兰州与重庆的密切合作,将因兰渝铁路的开通而加速。这条总投资达774亿元的铁路,预计会在2015年底建成通车,届时,从重庆坐火车到兰州,最快只需要6.5个小时。而随着兰渝铁路的开通,以及霍尔果斯口岸的开放、哈萨克斯坦境内列车的提速,未来渝新欧的运行时间可望由现在的16天减少至14天。

    围绕兰渝铁路和渝新欧货运班列,甘肃与重庆的合作基础将更加扎实,合作机会也将大大增加。重庆市甘肃商会会长石永泉介绍,作为老工业基地,甘肃丰富的矿产、有色金属和物流开放通道,能够为重庆发展提供所需;重庆装备制造、轻纺食品、现代服务业以及商贸地产等方面的优势,也将为甘肃的产业振兴、结构调整提供助力。

    “春江水暖鸭先知”,两地商人已经嗅到商机。目前,重庆斌鑫集团已经与兰州市政府签约,将在位于皋兰、永登的兰州新区东南片区开展规模达9000余亩的土地整治项目,下一步还计划进入酒泉、嘉峪关、武威等地,试水地产和教育项目。重庆小天鹅集团也将参与兰州旧城改造,在兰州黄河北岸克隆一个“洪崖洞”。
 
 


兰渝铁路2015年建成通车后,“渝新欧”班列将取道于此,从重庆直达甘肃兰州新区,运行时间将缩短10个小时
一条新丝路 串起两个增长极

 
 
 
    本报记者 陈钧 实习生 刘小磊

    8月3日,重庆地面温度高达40℃。兰渝铁路重庆段的建设者们挥汗如雨,抓紧时间铺设铁轨。

    兰渝铁路是优化“渝新欧”线路的重要一环。2015年,兰渝铁路建成通车后,“渝新欧”将取道于此,直达兰州,运行时间将缩短10个小时。

    事实上,兰渝铁路通车的意义远远不止于此。

    2012年8月28日,国务院批复了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从地图上看,兰渝铁路就像一条丝带,串联起重庆两江新区和甘肃兰州新区。

    长期从事区域经济研究的重庆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勇认为,兰州新区的设立,对重庆两江新区而言应该是一个好消息。从功能、产业布局而言,两者是互补关系。兰州新区可做能源基地、制造业基地;兰州新区有丰富的矿产、有色金属,这些原料正是重庆与两江新区所需要的。而重庆两江新区的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又能满足兰州新区的发展需求。

    “兰渝铁路将更加密切两个新区联系。”李勇表示,两江新区乃至重庆的一些产业可以向兰州新区转移,以便腾出更多空间去承接沿海和国外转移来的产业。双方还可以联手推动物流大通道与窗口建设。

    事实上,兰州新区和两江新区已有良好互动。7月4日,兰州新区管委会主任李睿就曾率队,赴重庆两江新区参观考察。
 

 

西行漫记:笔电产业撑起渝新欧

    吴刚
 
  
    时间:8月3日

    行程:甘肃兰州——嘉峪关

    里程:770公里

    谁说中国西北都是大漠风沙?阴山和祁连山合围而成的河西走廊,绵延千余里的戈壁间,时不时能看见苍翠的绿洲,竟让我偶有身在江南之感。

    兰州位于河西走廊东端,是中国华北、西南、华南地区各路火车沿着新欧亚大陆桥挺进欧洲的必经之处,在中欧贸易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目前,借道兰州、新疆,再从阿拉山口出境的铁路班列,其始发站除了重庆,还有连云港、郑州、武汉和成都。不过,真正形成常态化运行的,只有渝新欧。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连云港连接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带,郑州号称中原最大的铁路枢纽,武汉号称九省通衢,成都在西南地区有强大的物流辐射能力,但它们为何都未能形成常态化运行?

    在渝新欧媒体行车队从重庆出发之前,记者采访了重庆市经信委副主任杨丽琼。她认为,渝新欧的“秘密”,一是建立了恰当的利益分配机制,即与沿线几国合伙成立渝新欧平台公司,让大家都有利可图,从而有了共同开设这趟班列的动力。第二,也是最关键的,是重庆已经形成了庞大的笔电产业集群,产生了每年近亿台的笔电产品运输需求。目前的产量,能让渝新欧每周开出三趟列车。未来,重庆笔电产能全部释放后,能保证每天开出一列渝新欧列车。

    在兰州火车北站,杨丽琼的这种说法得到了印证。兰州火车北站调度车间副主任何春晖说,兰州很想成为这条国际大通道的中国终点站,但苦于没有像重庆笔电这样稳定的基础货源,否则,他们会在更早的时候开设“兰新欧”。
 
 


从骆驼到火车 从丝绸到笔电
嘉峪关见证古丝绸之路变迁

    吴刚
 
 
    时间:8月4日

    行程:嘉峪关就地休整

    晚霞、余晖,茫茫戈壁滩。隆起在天际线上的,是一座古城楼的剪影。

    这就是嘉峪关,万里长城最著名的关口之一。

    从嘉峪关往南1公里多是兰新铁路。如今,最多的时候每周会有3趟渝新欧班列从这里呼啸而过,一路向西,朝着新疆哈密疾驰。

    嘉峪关原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吴生贵介绍,2200多年前,张骞和他的后继者们,正是沿着这条路线,把中国产丝绸、陶瓷,带到了中亚、欧洲。

    到了明中期,明朝政府为抵御外敌,从如今嘉峪关所在地为起点,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尽管如此,以军事防御为目的的嘉峪关,并无意阻断东西方的贸易往来。所以,在嘉峪关屯兵驻守的同时,明朝政府在此设立了税务机构。

    吴生贵说,明朝以来的中西贸易尤其频繁,为满足巨大的贸易流量需求,明朝政府最后不得不在嘉峪关以北20多公里的地方增设嘉峪关副关。嘉峪关,由此成为明以后中西贸易的见证,高耸的塔楼和威武的守关将士一起,每天目送川流不息的驼队一路向西,消失在大漠深处。

    18世纪晚期,冷兵器的衰败让嘉峪关的军事功能渐趋于无,商贸通关成为嘉峪关唯一功用。但到了上个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相继开通的兰新公路和兰新铁路,并没有从嘉峪关关口通过,新的物流路线,让嘉峪关从此仅剩下象征意义。

    1991年,北疆铁路建成,新的欧亚大陆桥打通。火车从江苏连云港始发,经西安、兰州,沿着河西走廊一路向西。不过,由于这条线路缺乏基础货源和合作机制,因此并没能形成常态化运行。

    2010年,重庆首开渝新欧班列,此后每年近亿台的笔电产品,与这座古老关口擦身而过。600多年来,嘉峪关见证着历史变迁,从骆驼到火车,从丝绸到笔电,而逐步进入常态化运行的渝新欧,则肩负起了串起“新丝绸之路”的使命。
 
 


在嘉峪关开餐厅的一半是重庆人
本报记者吴刚8月4日发自嘉峪关
 
 


    重庆人熟悉的餐饮企业陶然居,居然在近3000公里之外的嘉峪关开有分店。这是渝新欧媒体行记者的意外发现。

    8月4日中午,记者一行在这家陶然居店用餐,菜品皆为重庆人熟悉的品种,包括回锅肉、辣子鸡等。

    他乡遇故知,餐厅总厨夏毅十分惊喜。他操着一口正宗重庆话向记者介绍,陶然居和当地一家名叫酒钢集团的国企合作,于2005年在嘉峪关市雄关广场开设了这家店。一开张就赢得在当地工作和经商的重庆人、四川人的青睐。

    夏毅介绍,这家陶然居有100多名工作人员,其中40名技术和管理骨干均来自重庆。同时,店里用的主要辅材,如辣椒、花椒均从重庆运来。

    “在嘉峪关开餐厅的有一半是重庆人。”在另一家做重庆菜的饭店渝州人家,老板夫妇见到这么多老乡同时出现,一脸喜悦。这对来自铜梁的夫妇介绍,有很多重庆人在嘉峪关开矿、做建筑和其他小买卖,他们都想吃家乡菜,所以重庆餐厅生意很不错。目前,陶然居已经成为嘉峪关最高档的餐厅之一,结婚包席甚至需要提前一个月预订。此外,刘一手火锅、秦妈火锅在这里也有分店,生意也都不错。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文热点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