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渝北区 查看内容
汽车质押贷款

红层涌清泉汩汩润民心——渝北实施红层找水工程记略

2014-3-1 12:29| 发布者: 两路崽儿| 查看: 713| 评论: 0

摘要: “刘大爷,你真悠闲,小喇叭放出的《最炫民族风》隔着两个院子都能听见。” “是啊,现在不像以前,天天急着去老水井那里排队挑水,当然悠闲了。” 这是近日在大盛镇东河村村民刘常春院坝前,发生的一幕简单对话 ...

    “刘大爷,你真悠闲,小喇叭放出的《最炫民族风》隔着两个院子都能听见。”

    “是啊,现在不像以前,天天急着去老水井那里排队挑水,当然悠闲了。”

    这是近日在大盛镇东河村村民刘常春院坝前,发生的一幕简单对话。81岁的刘常春心里一直喜滋滋的是,去年通过红层找水,国土部门给他家免费打下了一口机井,井水通过水泵,直接抽到了厨房的水缸里。这样的变化,改变了他多年来每天辛苦找水的生活方式。

    一项从区国土局传来的数据显示,自2007年以来,我区已连续六年在广大农村缺水地区实施红层找水工作,先后打井近9000口,为像刘常春一样的缺水村民,送去了汩汩解渴的清泉。

    山区村民心结:天干缺水喊渴

    “以前是家里缺水,人却是满肚子苦水。”刘常春说,多年来,他家附近的几十户村民都守着村里的一口老水井挑水过活。大家最怕过夏天,一到伏旱季节,老水井的水位就会下降,水量供应不上。大伙儿常常要半夜起来在水井前排队等水,取水的人一多,打上来的井水也很混蚀,得等水里的泥沙沉淀后才能用。

    “有时在老水井前等了很久也打不到水,就不得不舍近求远,走上近半小时到外边的地方去挑水,每天光是挑水就会花上不少的功夫。”说起缺水往事,刘常春唏嘘不已。

    我区以红层丘陵地貌为主,受地形及地势的影响,全区约有四百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饱受缺水之苦。田边、地角、坎下或地势低洼处挖出一个凼、一个坑,里面的浸水都吸引着一双双渴盼的眼睛。而在枯水季节或干旱之年,这些不太洁净的饮水也无以为继,村民们常常要翻山越岭、披星戴月到数里以外挑水。

    红层找水解困:打井引出甘泉

    “给山区缺水的老乡实施红层打井找水,虽然工作繁重,但看到乡亲们家里用上了干净方便的机井水时,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区国土分局地环科科长陈云忠说,从2007年起,我区在缺水山区实施红层找水工作以来,经历了村民们从置疑、观望到踊跃参与的转变。

    刚开始,一些曾经自行打井却没有出水的村民对此抱着怀疑的态度,通过区国土分局组织相关科室及施工单位人员分赴各缺水镇村进行宣传,耐心讲解红层打井找水的原理,逐步消除了村民们的顾虑,一些村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报名打井。这一口口打出清泉的机井迅速成为了红层找水工作的活广告,激发起山区村民们的打井热情,以前没有报名打井的村民,纷纷加入到申请红层打井的队伍中。

    “前年没报名打井,让我后悔了一年,邻居家的机井水都可以直接接到锅的上方,太方便了。”村民周长芳在去年终于尝到了红层找水带来方便的甜头。只要合上抽水泵的电闸,甘甜的井水就从厨房水槽上的龙头里哗哗地流了出来。“有了机井水,我洗菜做饭都方便多了,感觉饭菜也比以前更好吃了。”

    “老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没有花一分钱,就得了这么好一口机井,心中的感激无法言语。”刘常春说,“挑了几十年的水吃,没想到老了还有这样的福气,轻轻松松在家就能用上干净的机井水,这都是党和政府的恩情,咱老百姓永远都不会忘记。”

    本报记者 周精丹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文热点

读排行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