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渝北区 查看内容
汽车质押贷款

民生向下 民心向上 渝北“民生三部曲”

2013-9-12 19:00| 发布者: 两路崽儿| 查看: 717| 评论: 0

摘要: 宽松环境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干部走进农村助推农民增收 台商工业园区二期安置房项目 民生问题事关民心向背。近年来,渝北区从转变机关党员干部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入手,入户认亲帮困、下访基层 ...
宽松环境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干部走进农村助推农民增收
台商工业园区二期安置房项目

    民生问题事关民心向背。近年来,渝北区从转变机关党员干部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入手,入户认亲帮困、下访基层解难、结对群众带富,将一件件民生问题落实在老百姓的生活里、工作中、发展上,演绎出“民生向下,民心向上”的“民生三部曲”……

    汉渝路是渝北两路城区重要货运通道,交通流量大、车载货物重,时间一久就出现路基断裂、塌陷等情况,影响了车辆通行和市民出行。

    3月23日,市民反映了这一情况后,渝北区 27日随即召开城市管理工作紧急会议,4月初启动了汉渝路修补整治工程,5月底将全面完工。

    “民生无小事。”市民没想到区委、区政府反应如此迅速。其实,这仅仅是渝北“民生三部曲”的一个“小插曲”——

    前奏曲:

    认亲——济万家困

    “老王,资金的事我们帮你想办法。”4月23日一早,邬德品给王正国去了个电话。邬德品是茨竹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王正国是他认的“穷亲”。

    6年前,王正国办理了驯养证件养天鹅,结果天鹅没养大,积蓄花光了,老婆也走了。就在老王一筹莫展之际,邬德品却跟他攀上了亲戚。老王原以为“认亲”只不过走走形式,没想到邬德品这个亲戚却很上心,养殖技术、喂养饲料、销售路子等都帮忙打点。

    4月22日,王正国的养殖场又孵化出1500只小天鹅。大天鹅没卖出去,小天鹅又要张嘴吃食,老王钱尽粮绝了。他“厚着脸皮”给邬德品打了个电话,没想到这个亲戚爽快地答应帮忙。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党员干部“认亲”济困,成了群众的恩人、亲人,更是一家人。像邬德品这样成为群众“家人”的干部,在渝北还有很多。

    “女儿啊,气温高了哦。”4月22日气温达到了30℃,58岁的粟淑群提醒社区主任张琴注意防暑。粟婆婆是回兴街道宝桐路383号居民,她称张琴为“女儿”。

    8年前,粟婆婆的女儿患癌症去世,老两口就靠粟婆婆老伴1000余元工资度日。张琴主动上门认下了这个妈妈,没事就去陪老人聊天,周末带老人去爬山钓鱼;逢年过节还将二老请到家里团圆、送上新年衣服,让二老走出了丧女之痛。

    在渝北,14249名党员干部职工“认亲”14749户,他们不是简单地串门走亲戚,每一个党员干部手里都记载下了“穷亲”的家庭情况、具体困难、解决进度,他们走进了“穷亲”的生产、生活和心里,走出了一份份亲情。

    时时问候、月月走访,事事关心、件件落实。干部的情、党员的意温暖着困难群众的心,改变着他们的生活。                                                         

    认亲济万家困仅是一首 “前奏曲”,渝北“民生三部曲”正由此拉开序幕。

    进行曲:

    下访——解百姓难

    去年,区民政局下访中社区居民反映,办理一个老年证跑的地方多耗的时间久,很不方便。

    “前移工作平台,方便百姓办事。”随后,渝北区整合民政、计生、就业等20余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在城乡社区成立社区工作站,配备10余名专职工作人员,将政府的行政服务职能延伸到社区楼院,对不适用简易审批程序的,实现前台受理后台代理流转的方式,在承诺期限内办结。

    “3分钟搞定。”双凤桥街道安康路社区56岁居民李明芳,生病住院费花了近8000元,很快在社区工作站申请办结医疗救助。

    2008年以来,渝北区持续开展干部大下访活动,不仅解决了群众办事难的问题,还在下访中了解、解决群众的各种疾苦。

    统景镇滚珠村与大盛镇明月村一河之隔,两地村民靠一座平桥来往,赶上涨水季节,村民要绕行10余里路,娃娃上学更是让人担心。

    “大家受累了。”去年4月,区委书记周旬下访到统景镇,了解这一情况后当即表示,一定想办法让大家放心过河。

    同年6月22日,东接大盛明月,横跨御临河,西接统景龙安滚珠村的滚珠大桥开工建设,今年6月将完工投入使用。

    近年来,渝北区类似这样事关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全区小农水工程总投资超过2000万元,新建蓄水池184口,新增灌溉面积1万多亩,恢复灌溉面积3500多亩,提高了农业抗旱能力;投入16亿元资金建设改造农村公路1220公里,投入1亿元安装公路防护栏510公里、改造危桥55座。

    “设身处地体会老百姓的难处,认真解决好群众的诉求。”周旬说,下访倾听民声、体察民情,就是要切实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居住环境改善等民生问题。

    据悉,2010年以来,渝北区已基本建成安置房122万平方米,妥善安置拆迁群众4万人。去年年底,渝北区又投资46亿元,集中开工建设了悦来阳光雅居、洛碛迎祥雅居等6个安置房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48万平方米,建好后能安置群众5万余人。

    协奏曲:

    结对——带群众富

    去年开始,渝北全区统筹,组织100家帮扶单位、100个帮扶企业和100名帮扶专家与村社结对子,深入开展“三百帮扶”活动,变过去送钱送物的“输血式”帮扶模式为培育产业、转移就业、帮助创业的“造血式”帮扶模式。

    41岁的肖仁平家住古路镇草坪2组,他流转了8亩田地种蔬菜,可事与愿违,同处一个位置的上下两块菜地,下面一块田老是长不出新鲜的菜来。肖仁平打起了“退堂鼓”。

    “中间挖沟,下雨就抽。”区农委蔬菜站副站长林华荣一句顺口溜解了肖仁平的难题。这之后,林华荣与肖仁平结上了对子,当上了肖仁平的顾问,有了新技术、好品种主动推荐,遇上啥疑问有求必应。现在肖仁平这8亩菜地年收入远超5万元。

    “促进城市资源与农村生产要素结合,激活农村发展活力。”区长黄玉林说,“三百帮扶”活动,带给帮扶对象的不只是技术,还有观念、市场、管理等方面的资源。

    兴隆镇永庆村拥有丰富的竹林资源,重庆泰山电缆有限公司在结对帮扶中,将电缆包装材料竹排、竹席编织业务交由永庆村承接,并签订竹制品外包装长期供应合同。永庆村因此每年可获得70万元收益。

    “结对帮扶更是帮富。”渝北区微企办宋文峰称,在微型企业发展中,也形成了“大带小”、“老带新”的结对帮扶模式,让微企与个私协会中有实力的企业对接,从管理、业务、技术,甚至市场拓展方面给予帮扶。

    宋文峰介绍,两年来全区发展微企1174家,培训创业者974人,区级财政补助1026.9万元,返税74.76万元,为社会提供9136个岗位,解决了近千户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来源问题。

    认亲,帮扶了困难群体,转变了干部作风;下访,化解了群众难题,拉近了党群关系;结对,带动了一方发展,促进了城乡统筹。 

    “民生向下,民心向上。”一项项民生举措落实下去了,一颗颗民心凝聚上来了,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紧密。

    渝北,“民生三部曲”正在奏响。

    文/吴黎  彭瑜  杜开舟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文热点

读排行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