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两江新区 查看内容

时代周报报道:重庆两江新区 后发也是一种优势

2014-3-20 12:47| 发布者: 渝北热线| 查看: 668| 评论: 0

摘要: 边越 摄 本报记者 邓全伦 发自北京 “十二五”之后,我国“西快东慢”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逐渐形成,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代表的内陆市场,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从2009年到2013年,两江新区的GDP、规模以上工业 ...

边越 摄

本报记者 邓全伦 发自北京

“十二五”之后,我国“西快东慢”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逐渐形成,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代表的内陆市场,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从2009年到2013年,两江新区的GDP、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及进出口总额的年均增长分别达到20.5%、30.6%和73.5%。未来3—5年,预计每年GDP将保持600亿元左右的快速增长,到2017年全域GDP将超过4000亿元。

作为中西部首个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自3年前获批开始,就以探索内陆开放新模式为己任。近4年来,其经历了怎样的探索?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何处?未来产业规划如何设置?在国家新一轮区域发展战略下,又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就上述问题,时代周报记者专访了正在北京出席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两江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

内陆开放“骨架”初成

时代周报:自成立之初,两江新区就肩负起“创新开放体制机制,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的使命。近4年来,你们是如何通过改革创新,拉近与世界的距离的?

汤宗伟:内陆开放最大瓶颈是物流不便。地处中西部腹地的两江新区,距离沿海、沿边都在一二千公里以上,没有顺畅的国际通道,开放就无从谈起。

新区自成立以来,一方面发挥长江黄金水道江海联运优势,开港运营中国内河最大水港果园港,目前已初具规模,成为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江海联运的物资集散地;另一方面积极融入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与欧洲工业中心连通,努力打造向西开放“桥头堡”,已经成为我国运输量最大的对欧陆上贸易大通道;此外,通过不断开拓空中物流网络,先后开辟19条国际货运航线,可通达世界主要工业城市。

我们还争取设立了寸滩保税港区,这可以说是内陆开放的一大创举,此前我国只有沿海、沿边才有保税区;还着眼于开放型经济高端环节,努力打造以江北嘴中央商务区为核心的现代金融平台等。

目前,两江新区对外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格局开始显现,内陆开放的“骨架”初步形成。

时代周报:经过3年多的强基固本,两江新区的经济增长呈现出怎样的水平?

汤宗伟:两江新区2013年GDP增幅达16%,均快于浦东新区、滨海新区;进出口增幅也领跑西部,内陆开放的门户效应初显。我们认为,两江新区经济即将进入新的增长阶段,今后一段时期的潜在增长率会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四大驱动力保增长

时代周报:两江新区即将进入新增长阶段这一判断,除了基于浦东、滨海两个新区的发展经验,你们的信心还来自哪些方面?

汤宗伟:新区经济保持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有四股驱动力量。主要是投资、出口、消费三大驱动力,再加上工业、商贸、金融、会展四大领域高速增长带来的强劲驱动。

首先是投资驱动。两江新区成立的2010年,投资500多亿元,到2013年投资1470亿元。根据测算,从2014年开始,新区的投资规模将在未来8年左右,继续保持以20%左右的增速高速增长。

其次是出口驱动。两江新区进出口总额由2011年不足百亿美元,到2012年突破200亿,再到2013年超过300亿美元,同比增长43%,绝对值超过周边省市。

再次是消费拉动。两江新区区域消费潜力巨大,2013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5亿元,增长11.2%。四是工业、金融、商贸、会展“四轮驱动”。

时代周报:未来对两江新区的优势产业是如何设计的?预期目标呢?

汤宗伟:我们坚持产业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发展方向,布局了5000亿汽车、4000亿电子信息、2000亿高端装备等核心优势产业,并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同时重点发展通用航空、机器人、生物医药、页岩气、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高效利用资源迎头追赶

时代周报: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设立西咸、贵安两大新区,国家级新区达到8个,两江新区面临“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又添新兵”的挑战局面。对此,你们该如何应对?

汤宗伟:8个国家级新区中东部4个、西部4个。浦东、滨海作为国家级新区的先行者,国家支持力度大,开发建设时间长,改革发展成果显著。两江新区作为追赶者,相对而言,后发即是一种优势,有沿海开放20年的经验教训可资借鉴,可少走弯路,更加高效整合、利用资源。主要体现在:

一是战略优势。与东部新区相比,随着国家战略重心的转移,改革开放的重点正从沿海到内陆,从东部到西部。尤其是国家“两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及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重庆尤其是两江新区就处在战略交汇点上,在全国的战略支撑地位更加凸显。

二是要素成本优势。两江新区形成了低物流、低税费、低要素(成本)、低物业(价格)、低融通(成本)的“五低成本”投资环境,可享受全国最优惠的叠加政策。

三是市场腹地优势。重庆位于我国内陆的几何中心,地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与西部地区的结合部,与周边武汉经济圈、关中经济圈等经济也有紧密联系,可以形成辐射范围覆盖10多个省市自治区、4亿多人口的经济腹地。

而两江新区和西部几个新区比较,因战略使命、功能定位及发展重点等各有不同,互补、合作大于竞争。设立两江新区,主要是探索内陆开放新路;兰州新区主要是促进向西开放,拓展兰州城市空间;设立西咸新区则探索以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贵安新区主要探索欠发达地区后发赶超路径。

最大放权,率先试点

时代周报:两江新区到底拥有怎样的核心竞争力?

汤宗伟:任何一个地方的核心竞争力都离不开它所处的区位,区位不同,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也就不一样。

两江新区的核心竞争力首先体现在人才上。如果简单地比较,你会觉得两江新区在人才上比不了上海、深圳。但是,从两江新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尤其这些产业所需要的人才的结合度上看,你就会比较清楚地看到,两江新区在中西部具有人才优势。比如重庆的高校和各类科研机构年均培养各类人才16.5万余人;入驻重庆的世界500强企业一半以上在两江新区,有120家,这也带来了人才的集聚;此外,新区成立后很注重对科研队伍的引进,不惜花巨资引入中科院绿色智能分院等机构。

因此,两江新区首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正在大规模聚集人才和技术队伍。这是新区发展主导产业的基础。

第二个核心竞争力是辐射功能。内陆要发展,短板在区位上。这10多年,重庆市在补短上已经逐渐开始凸显出它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枢纽性功能,已基本形成“一江两翼三洋”的对外战略大通道格局,向西有渝新欧国际铁路通达大西洋,向东有长江黄金水道通达太平洋,向东盟有在建的通向西南的铁路“渝滇缅”通达印度洋,水、陆、空、铁立体综合交通优势突出。而这几大国际通道的节点都在两江新区,这就奠定了两江新区面向国际国内的内陆综合枢纽的地位。

第三,两江新区在目前全国整体发展空间比较局促的情况下,竞争力还体现在它的空间广阔。国家批给两江新区的开发建设用地面积超过400平方公里,而且又处于城市的核心区,因而两江新区的区位和空间在中国内陆第一,有非常大的竞争优势。

时代周报:两江新区在开发、开放中,在体制保障上有何改革、创新?

汤宗伟:两江新区步入中后期开发、开放阶段,客观要求管委会在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政策等方面的统揽能力上急需加强。为此,我们去年9月以来深入推进了行政体制改革:

在经济发展、开发建设、财政体制、行政审批上,重庆市委、市政府最大限度放权,两江新区被赋予重庆市级管理权限。除涉及中央权限的、涉及中央和市级专项资金分配的、与两江新区建设关联度不高的权限不下放外,其余审批权限应放尽放。目前,283项市级行政管理事项已经下放给新区;为进一步增强新区的统筹协调能力,重庆市还把原属市国资委系统的4家公司划转我们直管。

未来我们还将抓住内陆地区面临全球产业转移的机遇,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行政管理体系。

当前正处于最大限度发挥改革效用、形成改革示范效应、纵深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点,我们建议在两江新区开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完善市场体系、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方面的深化改革试点。

比如放宽汽车、新能源、通用航空等一般性制造业的外资股比限制,放宽外资准入改革试点,设立外商独资或控股的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等企业;比如建设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扩大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试点外资企业资本金意愿结汇,推动离岸金融业务发展。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文热点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