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渝北区 查看内容
汽车质押贷款

创新,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原动力

2014-3-31 13:40| 发布者: 渝北热线| 查看: 876| 评论: 0

摘要: 背景资料 以创新驱动,推动创新型城区建设 世界500强企业法国苏伊士环能集团与智得热工合资组建科菲利智得公司 科技部创新基金资助项目:智得热工移动式医疗废物高温蒸汽处理成套装置 本报记者 郑和顺 摄 今年 ...

    背景资料>>>

    以创新驱动,推动创新型城区建设

世界500强企业法国苏伊士环能集团与智得热工合资组建科菲利智得公司

 

科技部创新基金资助项目:智得热工移动式医疗废物高温蒸汽处理成套装置 本报记者 郑和顺 摄

    今年,我区将着眼重庆将两江新区打造成为“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结合贯彻落实渝北区委全会关于“建立分离与融合双机制,探索创新驱动实现形式”的要求,以“建设创新型城区”为统揽,着力探索创新驱动的多种实现形式:一方面坚持走技术创新之路,进一步做大我区企业研发中心总量;另一方面加强企业创造力建设,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加大发明创新力度,促进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占比逐年上升。

    同时,大力倡导创业之风,争取相关资金大力扶持社会创办科技型小微企业,让小微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增长点,并大力支持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引导风投基金对我区科技型企业定向投资,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区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超过150亿元,占工业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2%,渝北建成创新型城区。

    本报记者 郑和顺

    核心提示>>>

    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原动力。建立分离与融合双机制,探索创新驱动的实现形式,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是当前全区的一项重要任务。

    如何更好地发挥政策、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让科研企业、科研人才焕发活力,激活科学技术蕴含的澎湃动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区,成为政府主管部门和辖区企业共同关心的话题——

    初春的一个午后,记者带着疑问和相机向柳枝吐翠、繁花争艳的空港工业园区进发,一阵迷路、找路、绕路后,终于来到了高堡湖东路3号——重庆智得热工工业有限公司。

    智得热工,在空港工业园区的200多家企业中,可能算不上个“大富强”,但或许算个“高新帅”。特别去年的4月26日,“他”的一场盛大“婚礼”——世界500强企业法国苏伊士环能集团与智得热工合资建设在华首个合同能源管理投资项目,让记者印象深刻:一家制造锅炉的传统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自身不断的科技创新、集成创新、资本创新,探索出一条向高科技、新能源转型之路。

    与此同时,与“他”类似的企业也比比皆是。在“他们”转型升级的路上,我区相关科技部门提供的“政策+资金”,让其创新如虎添翼,驱动了企业和城区充满活力的共进共赢。

    用政策激励创新

    ——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创新热情

    创新,是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过程,是科技进步更有效地转化为经济效益的过程。可以说,一个地区、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就要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同时,让资本、资源、人才向高技术领域和产业升级集聚。

    “在技术和产品创新中,渝北区委、区政府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和支持。”在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智得热工的会议室,公司办公室负责人徐涛说,区科委通过相关政策和项目扶持,让他们在开发新产品上有了方向和底气。

    徐涛所说的新产品,就是公司的“科技部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移动式医疗废物高温蒸汽处理成套装置。该装置具有高机动性、无二次污染、全天候作业、易操作性等优势,是重庆市医疗废物处理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科研产物。据公司总工程师彭俊介绍,在科技部创新基金的资助下,他们的研发团队汲取欧美相关理论文章的营养,采用拉法尔喷管流体力学的技术,实现了从传统的焚烧处理到超声波瞬间杀菌的集成创新。

    “渝北出台的相关扶持奖励政策对企业创新具有激励作用。”彭俊说,一个小型民营企业去搞科研非常不容易,而这些年来,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已先后取得十多项专利,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多项,最新开发的小型集成化医疗废物高温蒸汽处理站已获得数十个海外订单。

    “好的奖扶政策就像一针强心剂。”据区科委主任艾道淳介绍,近年来,我区先后制定了《渝北区“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出台了《加快科技发展的意见》、《渝北区科技项目和科技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修改完善了《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和专利资助及专利奖励办法(试行)》,并认真落实了《重庆市渝北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等规定,以此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对新认定的国家和市级重点实验室,区政府会分别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和50万元。”艾道淳介绍,我区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埋单”,对授权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给予奖励,激发了企业和社会的创新热情。

    用资金引导创新——撬动资本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创新,不仅体现于技术的推陈出新,也体现在合作方式跨领域、跨国界及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的革命。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智得热工更是一个创新者,“他”与法国苏伊士环能集团共同组建的科菲利智得能源管理有限公司便是“代言”。

    “我们正处于瓶颈期。”在科菲利智得副总经理张毅夫的办公室,这位海归高管对公司当前的境遇虽颇为“头痛”,但并未丧失信心。“合同能源管理对于中国而言,还是太新了。”他说,合同能源管理就像个“物业公司”,是科技在能源监控系统中的创新模式。

    “缺项目、缺资金,但不缺信心。”他告诉记者,因为他们能帮助企业和公共部门更好地使用能源,同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从长远来看,这绝对是发展方向。“既然创新,就要能引领。”

    “创新者,前行的道路往往不怎么平坦,有时候需要导向一下,有时候需要搀扶一把,要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壮大。”艾道淳说,对于这些传统制造业来说,转型升级确非易事,政府部门正想办法通过政策、资金等途径帮助他们渡过初期难关。

    润泽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郝莉娜对此感触深刻。在公司开发医用多空钽材料期间,我区提供的30万元资助一度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与润泽情况类似,恒通客车云监控系统、长安纯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自主集成开发、星河光电新型LED太阳能路灯示范等11项科技计划项目获得立项,分别获得10——100万元不等的资助。

    “对在研的高科技项目,我们有一系列资金扶持计划。”区科委工业科陶柱铸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区累计投入各级财政性科技发展资金7.1亿元,实施科技技术推广项目240余项,年均增长分别达到27%、23%,带动企业投入近40亿元,全区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预计超过3.5%,充分利用了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用创新驱动发展——释放技术进步的内生动力

    创新,是驱动经济发展的强大“正能量”——去年,科技进步对我区经济增长贡献率将达到59%以上;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原动力,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6%。

    转型升级,要靠创新来驱动。“中国微玻纤空气过滤行业的领导者”——再升科技公司的转型便诠释了这一铁律。该公司拥有的检测设备和研发团队,是其从制造普通玻璃转型为开发玻璃纤维空气过滤纸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驱动的核心是科技创新,要释放技术进步的内生动力。”重庆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王怀祖认为,企业是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是技术成果的主要创造者、使用者和推广者。要用创新驱动结构调整优化,不仅要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更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促进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用创新主体开展科研攻关。

    由此可见,只有大幅度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真正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到创新驱动的轨道上来,才能摆脱对低端产业、低成本劳动力、资源环境过多消耗的依赖,破解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完成渝北经济从粗放到集约的蜕变,产业从单一到多样的调整,引擎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换挡。

    “我区将坚持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以创新引领转型升级,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区科委主任艾道淳表示,今年,将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健全以企业技术创新平台为核心的创新体系,努力探索适应市场规律的科技投入运行模式,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建立更加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特别要用活‘政策’和‘资金’这两个杠杆。”艾道淳告诉记者,一方面将改变过去科技资金安排上存在的散乱问题,突出重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另一方面将推进财政科技资金投入体制改革,对科技企业或项目实行贷款贴息或拨改投。“从长远来看,还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投融资体制、资源市场化配置等改革,建立科学合理、富有活力、更有效率的创新体系。”

    记者手记>>>

    “第三次工业革命” 即将到来

    郑和顺

    “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升级换代……”当我从科菲利智得公司走出来时,上述时髦词汇突兀涌上心头。面对如科菲利智得这样崭新商业模式遭遇到的现实困境,我不禁感叹: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又何其困难!

    好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它将摧枯拉朽地改变一切:“互联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将结合起来,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创造强大的基础,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改变世界。”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一书中预言,依托新材料、新能源、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等新技术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改变世界,这些技术综合应用于制造业,将实现制造数字化、能源民主化、发展低碳化,进而引起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在新的制造模式和组织形式下,生产过程使用的劳动力将大幅减少。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来源,将不再是同质化产品的低成本价格竞争,而是利用先进制造技术向市场提供价格合理、质量优越的创意产品。在商业模式方面,传统、集中的经营活动也将被分散的经营方式所取代……科技创新与企业、经济发展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直接和密切。

    从这个层面而言,不调整经济结构,不推进产业升级,不转变发展方式,我们的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创新,即推进技术革新、发展新兴产业、节能降耗等已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的必然选择。为此,不管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地区,都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着眼长远,新字优先,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

    想到这里,我便也释怀了。譬如科菲利智得项目,暂时的困境或迟疑,可能并非方向的失误,而是时机的未熟。就像冬日播下的种子,要等到春天开花、夏天结果、秋天丰收一样,勇敢的创新者们,一定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稳得住信心,在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怀下,等待春风的吹拂,沐浴夏日的阳光,赢取先行先试者应得的辉煌。

    各方声音>>>

    区科委副主任杨长寿:

    根据渝北汽摩、电线电缆、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占比很大及创新能力具备一定基础的情况,我们认为,渝北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注重“一个融合”、“两个战略”。

    “一个融合”指支持汽摩、电线电缆、模具、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与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从而实现全区工业结构调整升级。我们鼓励传统企业通过技术合作、引进的方式,获得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尤其支持传统企业在信息化管理系统、机器人生产线、3D打印设备、精益数字化工厂等方面的创新,建设传统产业与信息化、智能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

    “两个战略”指创新驱动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其核心就是通过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效益,减轻产业对资源尤其是渝北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的依赖。具体来讲,就是要推动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关键产业技术创新攻关和加强企业科技交流合作,力争在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汽车、工业机器人、微型手术机器人、新型医疗机械等新兴领域取得突破,形成新支柱集群,支撑渝北新型工业化可持续发展。

    重庆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王怀祖:

    要实现创新驱动,关键是要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与创新能力。这需要从市场需求拉动、竞争推动与知识产权保护三个层面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而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促进两种形式的合作,一是国际合作,二是产学研合作,并需要建立良好的科技金融环境。政府促进创新驱动的相关政策与服务可以从上述层面入手来制定,从而推动本地区的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文热点

读排行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