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渝北区 查看内容
汽车质押贷款

拉近偏远农村与城市的距离——渝北区实施“3个300公里”工程构建乡村公路畅联网纪略

2017-6-20 22:10| 发布者: 渝北热线| 查看: 774| 评论: 0|来自: 重庆渝北网

摘要: 拉近偏远农村与城市的距离——渝北区实施“3个300公里”工程构建乡村公路畅联网纪略  “要致富,先修路”,这句简简单单的话语实实在在地反映出了老百姓的需求,尤其是那些偏远地区的老百姓更是迫切地希望有一条畅 ...

拉近偏远农村与城市的距离——渝北区实施“3个300公里”工程构建乡村公路畅联网纪略

渝北区实施“3个300公里”工程构建乡村公路畅联网纪略插图1
渝北区实施“3个300公里”工程构建乡村公路畅联网纪略插图2
渝北区实施“3个300公里”工程构建乡村公路畅联网纪略插图3
渝北区实施“3个300公里”工程构建乡村公路畅联网纪略插图4

  “要致富,先修路”,这句简简单单的话语实实在在地反映出了老百姓的需求,尤其是那些偏远地区的老百姓更是迫切地希望有一条畅通的公路能让他们和“大城市”靠得更“近”。

  今年区交委将通过实施“3个300公里”工程,即硬化300公里农村公路、绿化300公里乡村公路、建设300公里安保设施,积极打造内畅外联的农村路网,连接一批断头路,优化一批产业路、旅游路、院坝路,推进建管养运协调发展,真正让农村公路拉近农村与城市的距离,成为农村的发展之路、致富之路、幸福之路。

  硬化300公里乡村公路

  改善乡村基础设施

  “变化太大了,你看才几年时间嘛,我们这儿就从没有公路到有了泥石路,再到现在的水泥路,好安逸嘛”。说起家门口这条硬化公路,统景镇村民龚伟显得很兴奋。

  受益的不仅是龚伟。去年以来,我区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村级公路建设不断推进。截至去年年底,我区完成870公里硬化路村村通建设,今年将把全区各镇街共300公里泥结石道路改造为水泥路。群众不需花费一分钱,只需要自行调整建设用地,待镇街完成路基工程后,渝北区交委牵头实施路面硬化。届时,“硬化路村村通”将全面实现,村村循环、社社连通的农村道路网络将覆盖渝北1292平方公里的农村。

  农村公路修好了,农村客运也要跟上,才能真正实现村与村之间的“零距离”。“百姓的出行‘小事’,就是我们应该办的民生‘大事’。”据区交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区将新增、调整农村客运线路10条,进一步方便群众出行。

  统景至大盛线路的农村客运司机刘坤全告诉记者,每月1、4、7赶场天,他都会早早到客运站,为发车做准备,因为人多,他比平日要多来回跑五六趟。刘坤全话语的背后折射出区交委的民生情怀。记者了解到,针对农村地区特有的“赶场”习惯,区交委在茨竹、大湾、兴隆片区开展赶场车试点,同时还开展了针对学生出行的早晚车试点,所有开行班车均按照定点、定时、定线路、定班次进行发车。“以前赶场我们都只能步行或者坐摩托车,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坐上‘公交’了,孩子上学也方便了,我们也觉得安全得多。”兴隆镇村民汪全海对政府专门开通这种定时定点的客运班车表示非常满意。

  绿化300公里乡村公路

  强化路域环境治理

  公路建设好了,必须要养护到位,才能保证村民的正常出行不受影响。4月5日,在洛碛镇附近的公路上,养护工作人员正在清理公路后侧的淤泥和杂草,该工作人员说,他每天都要在这条路上巡视一次,看到垃圾就随时捡走,发现塌方就及时组织抢修。

  “一年建好两年修,三年不养就要丢。”据区公路管理处养护二科科长宋盛文介绍,乡村道路的养护直接关系着行人的安全。“若桥涵不按规定养护,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裂缝、碎面不修补,会缩短使用年限;排水边沟堵塞会使积水上涌,导致路面受到浸泡、塌方下陷等事故。”宋盛文表示,渝北乡村道路多达2570多公里,养护面积广、养护难度大。

  最终,区交委经过探索,走出一条“社会化+专业化”的新路子,有效处理了乡村公路养护的难题。兴隆、茨竹、大湾、大盛、玉峰山、洛碛、统景、龙兴8个镇先后探索实现公路养护购买社会服务新模式。在专业公司的养护下,这些公路路面坚固平整,不见一处坑洼,不见一处堆土,不见一丛杂草。

  目前,渝北全区乡村道路有45%都交由专业公司养护。在实施300公里乡村道路绿化工程中,渝北区将在各镇街共300公里乡村公路旁种植树木,在防尘降噪的同时,也防止道路沿线水土流失。记者了解到,今年区交委将加大对镇街乡村公路引入社会养护指导力度,力争年底全区乡村公路社会化养护率达70%。

  建设300公里安保设施

  提高乡村公路安全系数

  在渝北的乡道上,随处可见交通标示、安全提示。据区公路处法制安全科科长罗军介绍,仅2016年,就投入了100余万元用于制作、更换此类标牌,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加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也更快融入到传统产业,推动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实现数据化、智能化。

  2016年4月,渝北区安装的公路护栏智能碰撞系统正式投用,该系统相当于给护栏安装了一个电子眼。在国道210渝北木耳段,记者看到,道路一侧的防护栏上安装有一个盒子。通过了解,该盒子是一个传感器,一旦车辆与防护栏发生碰撞,这个盒子就会通过3G、4G网络,将数据及时传到信息中心,而服务器则根据撞击力度分析碰撞等级,将撞击地点、初判情况等信息,发送到养护人员的手机上,这样养护人员便可及时对受损防护栏处理、修复,保障过往车辆的通行安全。与此同时,该系统还俱拓展联动功能,如将发送的信息同时传输给110、119、120等,并利用该系统收集的大数据,判断哪些地方事故多发,为危险路段改造提供数据分析。

  本着公路新建到哪里、防护栏就安装到哪里的要求,通过全面推广防护栏智能碰撞监控系统,渝北初步实现了远程实时碰撞监控和信息快速送达。为了进一步提高乡村公路的安全系数,今年区交委将完成300公里安保设施工程,其中包括乡村公路护栏安装及标志标牌、减速带、标线等安保设施建设,以提高乡村公路的安全系数。同时,我区在所有通行乡村道路的行政村,包括涉农社区,设置交通安全劝导队,由村支书、村主任或综治干部担任负责人,履行隐患排查、信息收集、宣传提示、巡查管控等职责。在车辆密集、人员密集的乡村道路交汇路口设置交通安全劝导站,履行“看、查、劝、宣、纠、报、封”职责。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文热点

读排行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