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临空都市 查看内容

渝北区临空现代农业发展综述

2017-8-17 17:47| 发布者: 渝北热线| 查看: 1255| 评论: 0|来自: 重庆渝北网

摘要:   渝北区临空现代农业发展综述   2017年7月20日,在古路镇仙桃李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在忙着将一个个仙桃李装入包装箱内,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无独有偶,在离这里不远处的石船镇重桥村,村民们也把一串串 ...

  渝北区临空现代农业发展综述

  2017年7月20日,在古路镇仙桃李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在忙着将一个个仙桃李装入包装箱内,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无独有偶,在离这里不远处的石船镇重桥村,村民们也把一串串新鲜成熟的葡萄从葡萄架上采摘下来,装箱运往全国各地。

  谈及渝北农业,似乎有太多可圈可点的东西。

  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级、区级“三农”决策部署,以建设临空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抓重点、关键突破带全局、结果导向求实效,让渝北大地演绎了一个个点“土”成“金”的故事。

  开展农产品绿色行动计划

  守住农田上的安全关口

  “现在有了这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室,很多农产品送检我们直接在镇上就完成了,不用再送到区里了,这样,一旦发现问题也可以尽快处理。”8月9日,在大湾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的检测室里,一名检测人员这样告诉记者。

  如何守住农田上的安全关口,让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面对这道考题,渝北决定从试点农产品绿色行动计划做起。为此,我区严把土壤净化、农资进入、生产记录、产地准出、市场准入“五个关口”,实施农产品产地环境筛查行动,编制完成渝北区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普查报告和农产品产地三色电子地图;开展化肥农药负增长、有机肥代替化肥行动,推广使用配方肥、有机肥施用面积47.1万亩,使用生物农药23吨,推广绿肥压青还田4万亩,实施水肥一体化项目500亩;全面禁止销售和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取缔25家高毒农药销售点,控制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量75吨左右,利用率达36.5%;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推广特色果蔬绿色防控技术应用18万亩,建成茨竹、大盛等11个村级,古路、大湾2个区级病虫害绿色监测试点;突出养殖监督、疫病防控、屠宰监督“三大环节”,科学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从源头上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控制;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建成标准化果园、标准化菜园、标准化茶园和标准化畜禽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场6个;严格执行兽医工作“三项制度”,动物产地检疫率、屠宰检疫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同时,完善质量标准、技术服务、监督监测、市场体系和建立健全品牌体系,新制定和发布农业地方生产技术标准30项,建成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完成20家企业进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新认证“三品”农产品13个,建成特色农产品展示区、专卖场和配送点6个。

  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式发展

  让渝北农业提质又增效

  如今,提及统景镇,大家一定会想到乡村旅游:春天看李花,夏天吃李子,秋天采橙子,冬天泡温泉。“现在,我们这里不光是农业,还有旅游业,热闹得很。”说话的是统景镇印盒村村民游碧容。

  统景镇仅仅是我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代表。

  为了让全区农业提质增效,我区坚持“产业基地+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以兴隆农业园区拓展区组团、茨竹片区组团、玉峰山片区组团、以统景为中心的北部片区组团为重点,推进农村全域农旅融合发展总体规划和兴隆“乡愁巴渝”农旅融合示范区、玉峰山“云漫巴渝”农旅融合示范区、茨竹“时光巴渝”农旅融合示范区、统景“原味巴渝”农旅融合示范带等重点片区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兴隆“乡愁巴渝”田园综合体项目拟落户兴隆镇兴寨村,计划投资11亿元,首期打造约2900亩项目核心区,后期建设13平方公里示范区。

  在农旅融合招商工作中,上半年,新引进现代农业企业7家,农业板块招商引资协议投资额达23.685亿元,到位资金0.86亿元;目前,多个项目正在洽谈磋商中,正大集团300万只蛋鸡全产业链建设、同鑫现代农业观光产业园建设等重点项目年内可望落地建设。

  同时,提速推进规模效益农业发展,按照“稳面、提质、增效”的思路,大力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稳定水稻播种面积、适当减少玉米播种面积,扩大春秋糯玉米、特色花生等优质粮油种植面积,拓展示范发展稻渔、稻鳅共生等生态循环农业,促进绿色增产增收,并以南北大道、统大路、两江大道北延伸段周边为重点,差异化发展名特果蔬、中药材等现代特色高效农业,提速推进木耳“七彩香村”、大湾“花漾渔村”等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新发展中药材、布朗李、生态渔业3600亩,改造提升标准化产业基地3200亩,新引进特色高效品种68个,新策划包装名优特农产品5个。

  注重基础保障和科学引领

  夯实农业发展的根基

  “过去我们灌水和施肥需要30多个人,一起工作3到7天,现在可不一样了,只用一个人在系统前一点,就可以轻松搞定。”说话的是位于玉峰山镇浓硕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他们在自己的葡萄园里建成了果园水肥一体精量灌溉控制系统和物联网综合控制中心,不仅节约了人工成本,也实现了精准灌溉。

  该公司的果园水肥一体精量灌溉控制系统仅仅是我区开展智慧化农业工作的一个代表。

  为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我区一方面加强农业的科技投入,另一方面加强基础保障建设。

  在开展科学技术引领方面,我区加大技术和市场双轮驱动,促进新知识、新技术商业化、市场化、产业化,构建现代特色效益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以“田间学校”“专家大院”等为载体,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新建农民田间学校4所,维护14所已建成的田间学校;开展农民创业就业技能培训4500人次,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人;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引导扶持,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标准化生产技术、新品种选育、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技术攻关,引进果蔬、中药材等经济作物新品种68个,开展柑橘、水稻等作物病虫害航空无人机防治1000亩;将10个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和25家农业物联网企业应用示范基地接入渝北区智慧化农业总平台,以远程监控、监测和监管为手段保障农产品安全绿色生产。

  在加强基础保障建设方面,我区扎实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实施大湾镇等3个高标准农田建设6300亩,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5%,新建成村社便道硬化57.3公里,惠及11个镇37个村,受益群众8237人;实施“1+5”脱贫成果巩固计划,购买“精准脱贫保”4648份,理赔3起、金额达11.83万元;安排产业到户扶持资金678.2万元,确保脱贫户、低收入农户产业“全覆盖”;启动农村低保和脱贫攻坚“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建立扶贫济困医疗救助基金,开展“三送一帮”结对帮扶活动等一系列工作,建立长效机制,防止脱贫后再返贫。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