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两江新区 查看内容

两江新区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办好民生实事

2014-8-12 15:12| 发布者: 渝北热线| 查看: 1016| 评论: 0

摘要: 在两江新区五大功能定位中,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国务院赋予两江新区的特有职责,两江新区开发开放的过程,就是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过程。两江新区成立四年来,深入推进统筹发展,办好民 ...

    在两江新区五大功能定位中,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国务院赋予两江新区的特有职责,两江新区开发开放的过程,就是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过程。两江新区成立四年来,深入推进统筹发展,办好民生实事。

    高品质安置房确保群众安居

    两江新区坚持把开发开放过程与城乡统筹和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让群众享受开发开放成果。四年来,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共拆迁人口13.6万人。按照“一改六好”的标准(划拨地改为出让地,地段好、户型好、质量好、配套好、环境好、物业好),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累计开建新型安置房723万平方米。目前,已竣工190万平方米,安置群众5.2万人,相当于一个主城大区8年安置人口总和。2014年年底计划建成安置房112万㎡,可安置房人员2.6万人。2015年年底安置房全部建成后,13.6万人可全部分房入住。与此同时,累计开建公租房730万平方米,为企业和务工人员提供服务。
    在两江新区,以和合家园、和韵家园、和欣家园等为代表,较好体现了“一改六好”新型安置房的理念。以鱼复开发区的和韵家园为例,小区容积率3.0,建筑密度21%,低于一般商品房容积率、建筑密度的平均标准,环境绿化率高达36.56%以上,使整个居住环境舒适度更高。小区附近还有面积达7000平方米的鱼嘴镇体育文化广场,小区内布局3000平方米的幼儿园,1.5万平方米的绿化广场以及体育文化设施,均超过同类商品房的标准。
    2013年9月,1.1万安置群众住进了龙兴开发区的和合家园B组团。B组团在配套、绿化等方面与早先已经交房的A组团完全一致,总用地面积11.8万平方米,建设3877套住房,停车泊位也达到1252个。在招商方面,A组团的招租主要是为了满足入住群众的日常生活需求,而B组团的招租则重点考虑如何提升生活品质,一些高档餐饮、电影院都将在这里一一呈现。
    公租房建设方面,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就规划布点公租房项目13个,设计总套数11.68万套,地上建筑总面积726万㎡,总投资约236亿元,全部建成后可容纳约35万人居住。目前,2011年开工建设的七个公租房项目已有鱼嘴、复盛、双溪、万寿四个公租房项目部分组团完工,通过竣工综合验收可供出租的公租房共计15415套,预计到2014年底将累计竣工5万套,基本建成约300万㎡。
    目前,两江公租房公司完成3个工业开发区30多家企业对公租房的需求统计,保障企业能及时入住。针对长安汽车、韩泰轮胎等需求量较大的企业提出的房源预留、员工食堂、装修调整等个性化要求。企业员工入住公租房不仅节省员工宿舍的投资,公租房良好的居住环境还有助于企业吸引人才,稳定员工队伍。目前,工业开发区企业已租赁公租房约3000套,到今年年底还将达到10000套。
    公租房打造从硬件配套和软件服务上着手,目前已规划鱼嘴、复盛、双溪、天堡寨、万寿、思源等六个公租房公交首末站,积极推进新开通5条配套公交线路。同时,打造智慧公租房管理系统,助推两江新区智慧城市建设。两江新区公共租赁房信息网和管理信息系统已正式上线,并建立了信息系统、物业智能系统、社区智能系统、数据通信系统等智慧公租房管理平台,实现了配租、租金、物业、社区、能耗五大智能管理,使两江公租房的智能化管理达到全国一流水平,有力的助推了两江新区智慧城市建设。

    高技能培训让农民融入城市

    两江新区结合招商引资的企业用工需求,实行分类就业培训,为18岁-55岁的农转城人员提供免费技能培训、订单式就业培训、新市民素质培训,学员在培训期间的食宿全免、享受补助,结业后双向选择、推荐就业,帮助他们融入城市生活。四年来,两江工业开发区针对农转城群众积极开展保安保洁、园林绿化等门类的免费技能培训12571人次;累计开展市民素质培训7461人次。
    2013年11月,龙兴工业开发区首次举办为期10天的SYB创业培训,为农转城人员提供自主创业的专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的农转城学员,还能申请最高1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SYB创业培训,即“START YOUR BUSINESS”,意为“创办你的企业”。培训就如何创办自己的企业,帮助创业者系统学习知识与技能,增强创办企业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做了详细讲解。龙兴工业开发区城乡统筹部负责人表示,鼓励创业,不仅有利于拓展劳动者的就业门路,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有利于实现劳动者的个人价值。顺利通过培训的学员,只要满足条件,还能申请5-10万的小额担保贷款。
    龙兴工业开发区原渝北区龙兴镇高洞村三社的村民王道伟,父母均已高龄且常年患病,家中育有2个正在念书的小孩。农转非前,王家依靠仅有的土地务农维持生计,年收入不足5000元。一年前,王道伟还在为孩子的学费发愁。两江新区征地覆盖王道伟家以后,他积极参加了两江新区组织的技能培训,并成功应聘到两江物业公司工作。如今,王道伟成为两江新区影视城管理处安全员,拥有了稳定的收入。
    通过培训实现就业是农转城群众实现安居乐业的起步,而不少农转城人员心中的创业之梦,在两江新区的培训中也得到了体现。2014年5月,鱼复开发区52名农转城人员参加了“2014年农转城人员首期创业培训班”,其中部分优秀学员已成功创业。目前,已有19名优秀学员选择了创业项目,主要集中在餐饮、维修、装修等服务业领域。学员中,农转城人员徐波已成功实现自主创业。通过创业培训及老师辅导,徐波在复盛镇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餐馆——美蛙鱼头。门面虽不大,不错的地理位置加上特色菜品,生意逐渐打开。同时,这家店还招聘了5名农转城人员。“我现在自己做了老板,还能帮助周围的人就业,感觉很幸福。”徐波说,“希望以后多开展类似的创业培训,改变更多人的生活。”据统计,现已有7名农转城人员成功创业,涉及美容、保健按摩、餐饮、装饰建材等领域。

    高就业保障推动农民立业

    两江新区大力推动产业发展,将之作为解决农转城人员出路的重要力量。两江新区选择的是新型工业化之路。在开发区内打造万亿级民生工业新城。目前,已有127家世界五百强企业落户两江新区。2013年,两江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92亿元,增长33.1%。在新区38万征地农转城人员中,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有约20万人。目前,两江新区的鱼复、龙兴、水土三大工业开发区农转城人员中约有13万名就业人员,加上自主就业的人员,基本实现了充分就业。新区还积极创造就业岗位。鼓励入驻企业拿出就业岗位招用农转城人员。目前,通过两江人力资源公司和就业平台,累计已推荐6409名农转城人员就业。同时,两江人力资源公司,今年又新开发岗位3922个。
    以两江新区“订单培训”为例,通过建档、摸底、动态跟踪,两江新区在探索农转城人员就业保障方面逐渐摸索出“开发岗位——培训技能——竞聘上岗”的路子。一方面,新区为农转城人员提供保安保洁、园林绿化、月嫂家政、叉车等免费的技能培训,让农转城人员掌握职业技能;另一方面,新区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录用农转城人员。以两江置业公司为例,两江置业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其下属的物业公司、酒店公司、艺农公司等基层岗位中90%招聘名额面向本地的农转城人员。目前,公司已累计录用农转城人员近2000名,其中4050人员298名。
    “成功创业不仅可改善农转城人员生活,还可带动就业。”两江新区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创业带就业,可开发更多岗位,帮助农转城人员就近就业。”

    构建社会保障全覆盖体系

    两江新区确保开发区内农转非人员“即征即保”,及时享有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解除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确保有条件的农转非人员再就业后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商保险、生育保险,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
    构建教育服务体系。按照“同步建设、门类齐全、均衡布局”的原则,规划建设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教育服务体系,使农转城人员共享大众化教育。在开发区内高标准建设一批小学、初中、高中及职业学校,引进1-3所国际学校,增强区域教育国际化保障能力。构建优质医疗保障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与工业开发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让农转城人员病有所医,享受更加优质的医疗保障服务。
    新区还在鱼复、水土、龙兴三大工业园区配建一批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15分钟医疗保健圈”。将新建2-4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逐步引进国内和国际高水平医疗服务机构。建设功能齐全的养老服务机构和儿童福利院,构建开发区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医疗保障服务体系。
    今年9月,两江新区蔡家组团教育配套项目蔡家小学将正式迎接新生入学。蔡家小学项目用地面积2672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097.75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3585.3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565.43平方米,设计规模为36个班,能接纳约1800人入学。项目建设共包括教学楼、食堂、走廊、地下车库、风雨操场及周边环境建设等工程内容。两江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两江新区蔡家组团发展迅速,逐渐由以工业开发为主,转入城市综合开发的新阶段,对城市公共配套设施的需求日益凸显。目前蔡家组团内,中安翡翠湖小学、凤林小学、两江名居公租房幼儿园和小学、兼善中学蔡家分校等相继建成投用,两江新区蔡家组团的教育配套将逐渐完善。
    2013年10月,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园成立以来首座新建小学——鱼嘴小学正式投用。1160名原鱼嘴中心小学学生正式迁往新校区。鱼嘴小学由3栋教学楼、风雨操场、食堂、教师宿舍组成,总占地面积为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可容纳2160名学生。新校区每间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校内有标准规范的室内外运动场,大容量师生食堂,以及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舞蹈房、音乐室、美术室、多功能报告厅等教学设施。据两江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鱼嘴小学是鱼复工业园成立以来第一所新建小学,作为鱼复工业园完善相关基础配套设施、解决农转非居民子女入学的民生工程,其教学资源将满足鱼复园区适龄儿童的就学需求。
    到2020年,两江新区将安置被征地群众20余万人,全面解决农转非群众的住房、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问题,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谭熹琳)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文热点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