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两江新区 查看内容

新闻解码:机构三合一 从整合到激活

2014-11-17 16:17| 发布者: 渝北热线| 查看: 681| 评论: 0

摘要: 导视: 【正文】工商、质监、食药监,三个部门合而为一。 【同期】(这两层就能放下我们原来三个系统五个局的人吗?)对。 【同期】现在可以一窗受理,一窗发证。 【正文】三个系统、五家单位,它们为什么要打破 ...

导视:

 

【正文】工商、质监、食药监,三个部门合而为一。

 

【同期】(这两层就能放下我们原来三个系统五个局的人吗?)对。

 

【同期】现在可以一窗受理,一窗发证。

 

【正文】三个系统、五家单位,它们为什么要打破壁垒、“走到一起”?

 

【同期】这个职能是不是我的,如果不是我的,一个电话,你找谁

 

【同期】有责任的时候,大家都推

 

【正文】从三家到一家,机构整合能否带来行政效能提升、破解多头管理积弊?《新闻解码》今日关注:机构“三合一”:从整合到激活

 

【导语】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新闻解码。今天的节目我们先来看一组镜头。上个月16号,两江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正式挂牌。工商、质监、食药监几个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身着各自系统的制服,而从这一天之后,三大职能部门合而为一,这样的精简合并,打破的是什么,带来的是什么?能不能带来大于三的整合效果,一起关注两江新区正在推行的大部制改革。

 

VCR

【正文】两江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是对原两江新区、北部新区的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大职能部门进行整合、五个分局加以合并的结果。如今,距离它的组建已过去一个多月,但新机构究竟如何运作?与以往三个部门各自为政相比,又有怎样的不同?一直牵动着外界不少好奇的目光。

 

【出像】记者 何露露

从今年的616号开始,在重庆的两江新区,以往人们所熟悉的工商、质监、食药监三个部门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由这三个部门整合而成的新部门——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新机构就在我身后的这栋大楼里办公。那么从原先的三家,到现在的一家,这样大跨度的机构整合,到底是为了什么?所谓“三合一”,又是怎么个“合”法呢?

 

【同期】两江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戴健

(那我们现在的办公地点是几层楼?)现在两层,临时性的,新的办公楼在装修。(这两层就能放下我们原来三个系统五个局的人吗?)对。

 

【正文】公开资料显示,整合前,三个部门的五家单位共有193个编制,除去基层执法人员,机关就有114人,然而,合并之后的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却并没有出现想象中机构庞大、人员奇多的状况。

 

【采访】两江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戴健

 

原来三个系统五个局有30个职能科室,现在只有15个。机关的人员减少,现在机关只有69个(人),/更多的都是按照/精兵简政/人员下沉这个要求,充实到了基层所。

 

【正文】机构整合先是通过分流减少了近30个编制,又将大量人员调配到更有需要的基层一线,从而使得现有机关工作人员从114人的规模“瘦身”到了69人。不过,相比人员的精简,科室的调整则是一个更加复杂的“工程”。

 

【同期】两江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戴健

 

信用电子商务原来主要就是工商这块的,但是现在我们把信用平台这块全部纳入商务科来管理2520这个科,就是质量监督管理,就包括原来的产品质量和商品质量,现在全部放在一起了

 

【正文】新机构的内设科室,并不是原有几家单位的简单“集合”,而是根据职能变化进行了重塑。这其中,有的科室被取消,有的合并,还有的,进行了整合重组。以食品安全的监管为例,过去,这项职能分散在工商、质监、食药监等多个部门的多个科室,而现在,都统一到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科”。

 

【采访】两江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戴健

不是说三个系统五个局把它简单组合在一起,不是说我们精简一点人员就算改革成功了,核心的是我们要打破这几个部门的格局,原来的部门格局,重新来设定它的机构,确定它的职能,这是最主要的。

 

【导语】将工商、质监、食药监三个职能部门整合成一个机构,这样的尝试在重庆乃至西部地区都还是头一次。那么,如此大跨度的重组,究竟是为了什么?机构的整合能否带来管理职能、行政效率的激活?我们继续关注。

 

VCR

 

【采访】两江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副书记 贺楠

就拿这个食品药品来讲的话,基本上就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质监管生产,工商就管流通,食药监就管后面的消费和使用,有可能同一个店,同一个企业,同一个单位,工商也去,质监也去,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去,但是有责任的时候,大家都推。

 

【正文】贺楠说,多年来,我国市场监管形成了以分段管理为特点的监管格局。分段管理的本意,是为了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管理效率,然而现实中,却时常陷入“九龙不治水”的尴尬。究其原因,谁都在管的结果,往往是谁都没管。不同部门之间,由于条块分割、职责界定不清,监管存在真空,甚至“有利则上,无利就躲”。事实上,回看国内历次食品安全事件,无不暴露出其中的弊端。

 

【采访】《改革》杂志社执行总编 王佳宁

就是说一个事情出来以后,比如说与执法机构的既定职能,甚至与他们本身的利益立场有冲突的时候,那少数人,少数的执法人员,可能会“绕道走”。

 

【正文】而在日常监管中,多头管理模式下,其实各个部门的执法人员,都有各自的困惑和无奈。彭纲,机构整合前是工商部门的执法人员。

 

【采访】两江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一所所长 彭纲

很典型一个例子,比如说卤菜作坊/工商局的规定就是说卤菜作坊,卤菜它是属于现制现售,属于生产加工,我们发食品证这块,以前是不管的,但是作为质监部门来说,它认为这个卤菜也不能够(纳入它的监管范围),因为它各方面的规模,生产条件这些,达不到它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的要求,它也不能发食品生产许可证,就导致这一块就是个空白。

 

【正文】张戟,机构整合前是食药监部门执法人员。

 

【采访】两江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 张戟

比如说我们处理投诉的话,我们在超市发现的(问题),有可能涉及到生产环节,那我们就要通知质监局啊。

 

【正文】罗莉,机构整合前来自质监部门。

 

【采访】两江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 罗莉

原来的监管方式,马上就形成了(一种心态),就是这个区域是不是我的,这个职能是不是我的,如果不是我的,一个电话,你找谁。

 

【正文】那么,机构整合后,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当分散在工商、质监、食药监多个部门的管理职能被统一到一个机构、甚至同一个科室,情况会有所不同吗?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科,两江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统一负责食品监管的科室。但凡涉及食品安全,无论生产环节、流通环节还是消费环节的问题,现在都由这里“一把抓”。科室工作人员来自不同的职能部门,短短一个月,他们经历着从心态到工作方式的一系列改变。

 

【采访】两江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管科 刘军

 

我们原来只管流通环节,生产环节就是质监管,有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大家都不管,你现在整合到一个部门来,你就没法,不得不管/现在我没有退的余地。

 

【采访】两江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管科 罗莉

 

当时觉得理所当然,还没有什么困惑,反正这件事情可能是工商的吧,跟我没什么关系,但是现在就是要想深一点,这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的问题,但都是我的事情,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的问题,把这个症结找出来。

 

【采访】两江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管科 张戟

以前就是多头管理嘛,现在就是一家管理,那么整合以后,比如说我们的食品,就会从源头一直到消费环节,全部都一竿子插到底,从生产到消费,这样对食品安全更有把控性。

 

【导语】以往,对于市场管理,由于监管单位众多,彼此又权责不清,导致了“多龙反而不善治水”的怪象。对此,批评之声由来已久,什么“七八个部门管不了一头猪”、“十几个大盖帽摁不住一桌菜”,就是群众由此生发的调侃不满。而在现实中,也许你还经历过这样一些烦恼:好不容易创业,办个证却要和诸多部门打交道,时间长头绪多;买到假货、遇到消费纠纷想投诉,可林林总总的投诉电话却不知道要打哪一个。机构整合,除了让监管更有力,还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最贴近的改变呢?

 

VCR

 

【正文】在两江新区,原来工商、质监、食药监3个系统5个分局,一共承担着60项审批事项。那么,机构整合后,这些审批事项又去了哪里呢?

 

【采访】两江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科科长 孙杰

 

现在一共是市级加区级的审批权限一共是60项,全部集中在行政审批科,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行政审批大厅。

 

【正文】两江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将这60项审批事项全部从业务科室分离出来,专门成立了一个行政审批科,并进入位于星光大道一号的两江新区行政审批中心。

 

【采访】两江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科科长 孙杰

 

我们最大的好处在于,现在我们原来的三大职能部门的证照,现在可以一窗受理,一窗发证。

 

【采访】市民

应该是方便得多,在一个地方就可以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不会几个地方这种跑,对我们办事来说,简化了流程,简化了程序,减少了时间。

 

【采访】市民

以往的话,就会到处跑嘛,就会跑几个部门,而且比较分散,不是这样集中在一个政务中心的,就要东跑西跑,而且部门不会像现在这样比较清晰啊,窗口什么的,速度比较慢。

 

【正文】出门办事、办证办照,市民怕的是多跑路、跑冤枉路,而遇到了消费纠纷,则担心“踢皮球”、维权无门。过去,虽然各个执法部门都有自己的投诉平台,但普通消费者很难分清要向谁反映问题。而现在两江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成立了统一的行政审批中心,涉及工商、质监、食药监的任何投诉,都由这里集中受理。

 

【采访】两江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科科长 汪立峰

就是12315也好,12365也好,12331也好,都在我们这里来了,来了过后,我们就把所有的集中,然后可以下到所里和相关业务科室,这一块在处理投诉也好,有举报也好,就是更快,更快捷地解决。就是打击假冒伪劣也好,或者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也好,就比较快了。

 

 

【导语】把职能相近的部门加以整合、把多部门分段管理变为少部门统一管理,强化监管力量的同时,也更好地服务了群众。而放眼全国,这种基于“大部制”思路的机构整合,其实不乏先例。更在最近几年,成为不少地方政府新一轮机构改革中,一个带有共性的选择。

 

VCR

【正文】就在今年年初,上海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挂牌成立,同样是工商、质监、食药监的“三合一”。像这样基于大部制思路的机构整合,正在国内开始提速。

 

【采访】《改革》杂志社执行总编 王佳宁

那么它的整合,第一个是有利于提高运行效率,第二个在执法的联动上,会更敏锐更快捷。

 

【正文】王佳宁认为,整合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是未来政府机构改革的大方向,也是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选择。不过,机构整合虽然让原来部门与部门间的协调问题迎刃而解了,但外部的协调难度只是转移到了内部,内部的权力磨合和协调运行解决不好,整合就容易流于形式,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采访】《改革》杂志社执行总编 王佳宁

整合实际是从职能上算初步理顺了,但是它想以后走得更好,还会有个过程/这个主要涉及原来不同职能之间的这些工作人员的磨合/特别是我们提到的,像两江新区这种有执法,公共监督管理的职能整合以后,它还有待于进一步细化内部的二级职能。

 

【正文】记者对两江新区的调查也发现,随着多家职能部门整合成一家,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技能也在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采访】两江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管科 刘军

你比如说我们工商原先只管流通,我是工商过来的,我过去只管流通,但是现在就不得行了,生产也归到里头来了,生产监管的东西我必须要去学啊。

 

【采访】两江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科科长 孙杰

新的挑战就是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现在觉得自己的知识量少了,我们要学质监局的一些法律法规,之前一点都不懂,现在要学食药监的一些法规,它的专业性比较强,所以我们学习起来的难度也有点大。

 

【正文】对此,王佳宁也提出建议:机构整合后,相关的人员培训必须及时跟上,只有尽快帮助大家实现“转型”,整合才能平稳过渡,整合后的机构职能也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实现。

 

【导语】探索大部制意义上的机构整合,对于避免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推诿扯皮等公共管理中长期存在的弊病,无疑迈出了具有实质性意义的步伐。但外部的管理难度转移到了内部,怎么来高效配置、协调运行,并避免精简后再膨胀的现象,依然是有待深入破解的难题,也只有打破固化的利益,最大限度简政限权,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释放改革红利。好,感谢您的收看,再见。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文热点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