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两江新区 查看内容

“小轻新”云集 两江新区产业生态圈渐成气候

2014-11-23 21:14| 发布者: 渝北热线| 查看: 1011| 评论: 0

摘要: 重庆某孵化园现场图   小轻新   轻公司的概念源于《轻公司》一书。轻公司依托独特的技术平台,在传统行业的价值链中找到崭新的商业模型。它们的成长往往是自生的而且高速的,中间会产生一批在经济中有举足轻重地 ...

重庆某孵化园现场图

  小轻新

  轻公司的概念源于《轻公司》一书。轻公司依托独特的技术平台,在传统行业的价值链中找到崭新的商业模型。它们的成长往往是自生的而且高速的,中间会产生一批在经济中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成功企业。而轻公司专注于新技术产业,将结合成为更具成长潜力的“小轻新”企业。

  经济生态圈就如一个森林,有参天大树,也要有灌木小草。两江新区中小企业孵化园的出现,正在改变人们对两江新区“大企业、大投入、大产出”企业模式及格局的固有印象:8月底,刚刚投入使用的两江新区科技创新创业中心(水土基地)迎来首批21家中小创新型科技企业;9月底,两江创新创业大厦暨赛伯乐移动互联网孵化园开园,迎来了49家以移动互联网为重点的科技型、创新型小微企业。

  近日,记者走访了两江新区范围内的多个中小企业孵化园,发现了一个正在趋向完善的产业生态圈。

  现象

  “小轻新”崛起

  临近傍晚,两江新区赛伯乐移动互联网孵化园的一家互联网传播公司经理秦辉还带领着团队加班加点为客户做新品推广方案,他服务的对象是一家知名汽车企业。

  秦辉告诉商报记者,他曾就职于一家专业汽车杂志,后又拉起团队专门为汽车企业做传播服务,见两江新区汽车行业集群不断壮大,就将团队拉到了两江新区,为汽车企业做贴身服务。

  重庆海润节能技术股份公司是另一家新技术企业,这家公司起步于1999年,曾是致力于环保企业的一家营销型公司。2010年入驻两江新区,在新技术氛围的影响下,逐渐发展成为一家研究型企业,除了为服务对象提供产品服务以外,还成为绿色建筑解决方案研发服务商,为医院、酒店、住宅和公共建筑提供智能化节能通风系统和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技术咨询及运行管理。“作为一家研究型企业,其实是站在微笑曲线的两端,更加具有成长潜力。”海润公司总经理助理雷震告诉商报记者,“我相信随着两江新区建设规模的扩大,海润的市场也会越来越大。”

  在两江新区,这类“小轻新”企业越来越多,它们或是以产业孵化园小微企业出现,或已是渐成规模的中型企业。

  商报记者从重庆孵化器协会了解到,全市中小企业孵化园共有55家,两江新区内的孵化园已经超过十家,汇聚创新创业型企业近千家,而加上孵化园之外创新型中小企业,规模超过两千家。

  探因

  “巨无霸”带动

  这股“轻新”之风为何在两江新区吹起?

  重庆领鑫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曾是一家规模只有50万元的小型企业,后根据市场需求,利用两江新区企业高技术创业中心的资源优势,开发自有产权技术,两年时间成长为一家规模近千万的新技术企业,主要业务为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物联网产品及解决方案。高技术中心一位负责人告诉商报记者,领鑫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之所以能够迅速成长壮大,主要是因为它抓住了市场,搭上了一些大企业的车。目前,领鑫安的服务客户包括华为、EMC、金算盘、中科院软件所重庆分部等知名企业。“大企业的密集,吸引领鑫安入驻两江新区,更加毗邻于市场,又增加了两江新区内巨无霸企业的粘附性,形成了良性循环。”该负责人说。

  重庆孵化器协会秘书长李晓林也认为,这主要是大企业的粘附作用。两江新区成立以来,大量世界500强企业和大型跨国集团涌入两江新区,其正成为跨国企业、港澳台资、内资布局中国的新战略,成为世界500强和跨国企业的投资新热点,由此逐渐形成了航空产业、笔电产业、轨道、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每个大型企业背后都连着很多小型企业,主要是给大企业做配套生产、延伸服务等。比如两江新区入驻的世界五百强企业,福特、通用、本田等汽车企业,需要零部件加工、维修、配送等配套服务,因而有上百家中小型企业在为之服务。这些大企业是创新性企业存在的‘载体’。”李晓林说。

  趋势

  生态圈成型

  “一直以来,人们始终对两江新区有一个固有印象,认为世界五百强云集,入驻企业都是大投入大产出。但一个经济生态圈就如一个森林,有参天大树,也要有灌木小草,这是大自然生物圈的原则,也是经济生态圈的原则。一些创新性企业在两江新区的存在有利于促进两江新区经济生态的完善。”赛伯乐移动互联网孵化园负责人黎和生告诉商报记者。

  目前,两江新区的中小企业几乎都与新区内的重点发展产业相对应,比如软件园集中了大批软件企业为笔电行业配套;刚刚开业不久的两江新区科技创新创业中心(水土基地),入驻的中小型新型科技企业业务涵盖机器人、智能终端、新材料、航空无人机等多个领域……

  “实际上,在西永、高新区、经开区,都非常注重配套产业的发展,而这些配套企业,大部分都是‘小轻新’企业。随着骨干企业的技术更新及产业升级,配套企业也跟着更新和升级,这就造就了大批创新性中小企业。拉动与推动,是巨无霸企业与中小企业的良好互动,大企业拉动小企业成长,而小企业的配套功能又能推动巨无霸企业的发展。”李晓林说。

  纵深

  “小轻新”模式可推广

  黎和生告诉商报记者,赛伯乐移动互联网孵化园采用独特的“投资+辅导”创业导师制度、“大带小、小抱团”的众帮模式和智慧楼宇管理系统,培育科技型、创新型小微企业快速成长。并计划打造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法律、知识产权、财务、税收、宣传营销等方面的综合服务。赛伯乐公司还将利用公司资源优势,与北京资源打通,使孵化园直接面向全球。秦辉刚刚入驻孵化园,就感受到了“抱团取暖”的利好,“房租便宜,有园区的保姆式服务,可以利用大公司的资源,最重要的,还可以与同行一起交流学习,分享一些资源。”

  领鑫安信息技术公司原属于高技术创业中心孵化园的孵化企业。该中心一位负责人告诉商报记者,高技术创业中心采取“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模式,不但在企业培育期提供资金、技术服务,在企业“毕业”之后,依然可以提供投融资服务。在孵化器成长的中小企业,可以享受与大企业一样的优惠政策和成长环境。

  李晓林说,孵化器模式不单单是两江新区中小企业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整个重庆中小企业的发展契机,在很多地区,工业园入驻门槛较高,中小企业很难进入,孵化器刚好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稳定务实的发展平台,在孵化器这个苗圃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可以移植到工业园,成长为规模企业,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文热点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