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两江新区 查看内容

“两带一路”战略实施对两江新区开发开放的思考

2014-11-23 21:14| 发布者: 渝北热线| 查看: 734| 评论: 0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在国内外不同场合,相继提出合作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以及“长江黄金水道经济带”和京津冀首都经济圈。国际国内区域协同双管齐下、东西双向开放的治国方略 ...

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在国内外不同场合,相继提出合作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以及“长江黄金水道经济带”和京津冀首都经济圈。国际国内区域协同双管齐下、东西双向开放的治国方略彰显于世,勾勒出我国新一轮经济发展和全方位开放的国家战略棋局。

重庆襟带长江、西望亚欧,成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天然枢纽,向西借力渝新欧铁路、中哈原油管道、上合组织平台等,全面联通中国与中亚、欧洲各国的物流能源经贸往来;向东借助长江黄金水道,串联11个省市与“龙头”上海一起舞动新的经济支撑带。

“两带一路”战略实施对两江新区的影响

作为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理当融入国家战略、承担国家使命,并紧紧抓住机遇,站在全球治理的角度看待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要素重组,在新的国家战略层面上重新审视内外需求,结合新型工业化的实施进程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内陆地区中心城市与沿海、沿边地区联动发展,做向西开放的驱动器、发动机,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支点。

将全面改善新区对外通道和对外交流的条件。“两带一路”的建设要求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由沿线国家共同制定战略规划,加强贸易投资合作,拉动地方投资。从丝绸之路来看,既要建设以航空、高压电网、信息传输为重点的“空中丝绸之路”,又要建设以客运铁路专线、货运铁路专线、高等级公路为重点的“地面丝绸之路”,还要建设以原油管道、天然气管道、成品油管道为重点的“地下丝绸之路”。在国内形成网络互通水陆空无缝衔接、在国际形成通道便捷畅达的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为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铁路、公路、航空、港口、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将大大改善新区对外交流和联系的基础设施条件。

在开放格局中提升新区的战略定位和作用发挥。国家赋予两江新区的五大功能定位,将随着“两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而进一步丰富内涵,提升层级。在本轮国际经济格局调整中,新区的国家级承载功能成为支持重庆作为“两带一路”枢纽和起点最强有力的话语权,使重庆变成西部的中心枢纽,成为联通东西、打通南北,联系东亚与南亚、联系亚洲与欧洲、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节点及市场辐射的中心。

有利于扩大新区对外国际合作的空间。中国已成为中亚国家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中哈石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已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大动脉。201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贸易额为460亿美元,其中中国的进口额较大。中亚丰富的矿产资源、南亚的农副产品和劳动力资源均是重庆及两江新区所需,而欧洲精良的制造业、科技创新、环保、新能源、现代农业等领域具有优势,与中国经济未来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和巨大潜力释放形成有力互补,重庆及两江新区可以在这些领域开展合作、有所作为。

反过来中国的服装、建材等是中亚的畅销品,健全的工业体系,精良的制造、相对高端的技术亦是中亚诸国所需。哈萨克斯坦的最大进口需求为机械设备以及相对高端的工业制品。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海洋经济、渔业、海洋科技环保、防灾减灾、海上搜救、社会人文等各领域发展潜力巨大,新区的企业可以在这些方面扩大商品和服务出口,实现和谐相处、互利共赢。

为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来机遇。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主要借助欧美和中国之间的产业落差,沿海地区率先承接欧美和日韩产业转移,实现了东部崛起。但在目前欧美制造业回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而且中国制造业逐步升级、与欧美逐步从互补走向竞争的形势下,这种单向驱动机制受到阻力,产业升级亟需新的内生动力驱动。

目前,产业结构“微笑曲线”的高端在东部,沿海地区成为研发和高端的产业核心区以及最终产业的销售中心。加工制造这个“微笑曲线”的底端集中于中西部。长江经济带由于资源富集,科技实力较强,产业基础较好,是产业转移的最佳承接地带。沿线的其他城市,多借助海路发展对欧美交易,重庆等中西部地区城市的作用还远未发挥。

结合“两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实施,重庆及两江新区可以抓住中亚及南亚、东南亚市场机遇,突出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经济结构升级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高新技术、研发机构、结算中心、营销总部等微笑曲线两端的发展以及智能装备、可穿戴设备、智慧医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两带一路”战略形势下两江新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着力内陆开放西部中心枢纽的功能建设。立足向西开放战略,抢抓长江经济带整体开放的转型升级战略机遇,围绕内陆开放的枢纽功能建设,以完善外向型经济服务促进体系为目标,以优化国际贸易大通道为抓手,加快建设长江中上游国际物流中心、国际商务中心;建设大运量国际接轨、水陆空无缝对接的综合运输交通体系;丰富指定口岸门类,提高口岸通关能力;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监管制度和行政法规,增强带动长江流域扩大开放的贸易、金融、商务、法律等配套服务能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支持重庆成为长江中上游要素流动的西部中心枢纽创造充分必要条件,支撑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着重增强国家战略的承载能力。一是国家重要产业的集聚和引领功能。以“推进支柱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优势传统产业高级化,加快建设现代制造业产业体系”为指导思想,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围绕建设“智慧两江”、低碳城市,大力发展新能源、互联网、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临港产业。优势制造业做强做大,按照集群式布局、垂直整合产业链,促进产品提档升级,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航空等制造业打造升级为国家级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做优做精,依托保税港区、国博中心、江北嘴等载体平台,深入开展两江新区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促进保税物流、加工贸易、服务贸易、离岸贸易一体化全面发展,建设西部国际物流中心和全球重要的商品集散分拨和贸易结算中心,积极发展要素市场交易结算和总部结算,大力引进跨国公司结算中心,建设内陆地区金融高地。文化旅游业做新做奇,以温泉、古镇等富集资源为底蕴,实施大型主题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策略,打造世界级旅游品牌,建成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西部旅游集散中心。

国家重要的制度创新、政策创新试验功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包括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公租房建设管理、农民工就业培训等在内的一揽子制度的先行先试;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完善创新促进机制和政策优势,为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科技教育中心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提供支撑、服务和引领。

产业承接和结构转型的示范功能。瞄准中亚、东南亚等外需市场的消费工业品生产,承接沿海、沿江产业转移,进而调整经济结构,内需与外需“两需并重”,“走出去”与“引进来”同步进行,借助“渝新欧”国际物流大通道,打造中欧经贸合作基地,辐射整个西部乃至全中国,成为重庆承载国家战略目标建设的核心区。

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规划及储备。主动对接、积极参与国家部委牵头编制的有关“两带一路”区域经济战略发展规划,在国际分工中进一步明确重庆的功能定位,着眼“两带一路”流域的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大手笔地加强策划积极完善两江新区承载国家战略功能的交通项目、物流项目、能源项目和通讯项目等,扎实做好重大项目前期可行性方案比选论证工作,力争把涉及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国家级重点项目纳入规划,支持落户在重庆、布局在两江新区,做好重大项目库的筹备和管理。

适当调整招商引资重点和方向。引进外资方面按照“巩固日韩、发展欧美、开拓东南亚”的思路;引进内资方面依托长江经济带,紧紧抓住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承接优势产品的加工贸易。针对主导产业的重点骨干支撑项目,主动策划组织延伸产业链,着眼全球配置资源招商选商,遴选培育具有国家竞争力的产品体系,以商招商形成产业集群。注意把握几个重点方向:一是形成产业落差互补型。例如东盟的农副产品与中亚的矿产资源;二是新兴产业市场开拓型;三是产品外销改良型。例如承接欧洲的高端商品及制造业经保税加工后外销东南亚等地,同时承接东南亚的农副产品并深加工后集散分拨返销到中亚等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文热点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