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其他新闻 查看内容

集团公司女老总回乡下养猪 白领当农民将成潮流?

2014-11-26 19:03| 发布者: 渝北热线| 查看: 851| 评论: 0

摘要:   女白领回乡创业占到新型职业女农民四分之一Hw3轨客网_原创新闻_重庆新闻 Hw3轨客网_原创新闻_重庆新闻   姓名:丁程涔  年龄:43岁  原职业:集团公司老总  现职业:养猪场经营者Hw3轨客网_原创新闻_重 ...

  女白领回乡创业占到新型职业女农民四分之一Hw3轨客网_原创新闻_重庆新闻

Hw3轨客网_原创新闻_重庆新闻

  姓名:丁程涔  年龄:43岁  原职业:集团公司老总  现职业:养猪场经营者Hw3轨客网_原创新闻_重庆新闻

  姓名:杨娅飞  年龄:39岁  原职业:超市女老板  现职业:养蛙场经营者Hw3轨客网_原创新闻_重庆新闻

  姓名:张甜   年龄:30岁  原职业:上市公司总裁助理  现职业:水果种植园经营者Hw3轨客网_原创新闻_重庆新闻

  11月24日,由全国妇联主办、市妇联承办的新型职业女农民培训班在重庆巾帼园开班,来自市内的100名女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农产品经纪人参加为期6天的培训,课程包括农业发展形势、农产品互联网思维、商务礼仪及涉农法律法规等。Hw3轨客网_原创新闻_重庆新闻

  参加培训的部分女学员并非一开始就是农民,她们中,有人放弃年薪30万元的工作,回到农村老家发展果园;有人不当公司老总,来到乡下养猪……Hw3轨客网_原创新闻_重庆新闻

  集团公司女老总投入500万元Hw3轨客网_原创新闻_重庆新闻

  回老家养猪Hw3轨客网_原创新闻_重庆新闻

  “我这人特爱时尚的东西,朋友们知道我去养猪了,都笑我,女老总不干,怎么去当女农民?”43岁的丁程涔穿着一身貂皮,脚蹬高跟靴,一脸精致的妆容,谁都想不到,这位原工程公司的女老总会下猪圈喂猪。Hw3轨客网_原创新闻_重庆新闻

  1996年丁程涔毕业于四川建筑学院,1997年她来到江浙一带从事与建材相关的工作,“上世纪90年代,在上海有4000元的月收入。”丁程涔说,2009年她回到重庆,成立一家以工程监理和建筑工程承包为主要业务的集团公司,身家早已上千万元。Hw3轨客网_原创新闻_重庆新闻

  丁程涔老家在潼南县龙形镇丁坝村。一个偶然机会,她和朋友在聊天中谈到农业,朋友开玩笑让她去养猪,这句话玩笑话却让丁程涔动了心思。Hw3轨客网_原创新闻_重庆新闻

  “我们老家有废弃的水库,有良好的自然条件,我不但可以弄养猪场,还可以养鱼,搞果园。”丁程涔说,2013年春节回家过年,她告诉父母要回乡再创业,父亲表示支持。Hw3轨客网_原创新闻_重庆新闻

  如今,丁坝村四社的1200亩坡地已被丁程涔全部流转,在丁程涔农场工作的工人全是附近村民。“已经投入了500万元,明年1月,1523头猪就能出栏。”丁程涔说:“专家说,要达到种养结合为基础、以休闲观光为重点的体验式农业生态园,预计投入是3000万元。我相信,这条路最终能实现,我要改变附近群众生产方式,带动大家共同致富。”Hw3轨客网_原创新闻_重庆新闻

  超市女老板投资300万元Hw3轨客网_原创新闻_重庆新闻

  荒地养石蛙Hw3轨客网_原创新闻_重庆新闻

  39岁的杨娅飞是秀山县高铁镇道罗村人,在高铁镇经营超市已有19年,生活富足。Hw3轨客网_原创新闻_重庆新闻

  近几年,杨娅飞感到越来越不安,“乡镇的年轻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留下来的尽是老人小孩。”乡镇人口流失,超市生意变得很差。Hw3轨客网_原创新闻_重庆新闻

  这时,很多人劝她拿钱去城里投资,杨娅飞拒绝了。“城市虽然好,但我的根在农村,我当时就想找个事情做,可以带动我们那里经济发展,最好是让年轻人不再离家去千里外打工。”Hw3轨客网_原创新闻_重庆新闻

  2010年,杨娅飞在福建省吃到一种肉质鲜美的蛙肉,叫棘胸蛙,又名石蛙,3年才能长到8两重。随后,杨娅飞到处打听石蛙的养殖事宜,回到重庆,她发现重庆市场需求量大,年总产量不到一万公斤,石蛙的市场价为每公斤200元到300元。Hw3轨客网_原创新闻_重庆新闻

  “我回来考察后,决定办蛙厂。”杨娅飞说,她当即在老家废弃的荒地上租了场地,从2011年开始建设至今,她已投入300多万元。今年起,5000公斤石蛙陆续出产,超市的挂牌价每公斤320元,“目前已销出2000多公斤,供不应求。”杨娅飞说:“今后我还要开发石蛙的保健价值,带动周围的人都富起来。”Hw3轨客网_原创新闻_重庆新闻

  总裁女助理Hw3轨客网_原创新闻_重庆新闻

  放弃30万元年薪回乡种果树Hw3轨客网_原创新闻_重庆新闻

  30岁的张甜是潼南县太安镇韦家村人,她是本次培训班中年龄最小的学员。张甜年龄虽小,但魄力不输其他人。Hw3轨客网_原创新闻_重庆新闻

  “大学毕业后就去北京工作,年薪30万元,当时很多人都羡慕我。”张甜说,她学的是计算机专业,2008年毕业后在北京一家上市公司当总裁助理。然而,她心里藏着一个儿时的梦。Hw3轨客网_原创新闻_重庆新闻

  张甜说,小时候一批知青下乡来到韦家村,其中有人向张甜一家描绘了发展百果园的构想,当时仅10多岁的张甜和父亲都认为这是一个金点子。父亲从2000年开始种植果树,10年过去,果树成林,规模变大。Hw3轨客网_原创新闻_重庆新闻

  张甜一直关注农场的经营,还陪着父亲到北京学习考察。后来,张甜准备辞职回家帮忙,遭到父亲反对,“工作很好,辞职太可惜了,不希望娃儿回到农村当农民。”父亲说。Hw3轨客网_原创新闻_重庆新闻

  张甜用行动说服了家人。“我把以前父亲批发水果方式改为了分大小等级进行销售,并开始做包装,收入一下子就上去了。”张甜说,她还到潼南民营企业家聚集的外滩找了份工作,一方面对当地的发展进行深入了解,一方面向自己接触到的企业家宣传果园。Hw3轨客网_原创新闻_重庆新闻

  2011年春节,张甜辞掉工作,回家和父亲一同打造百果园农场。她两年投入300多万元,目前还没盈利。Hw3轨客网_原创新闻_重庆新闻

  “我的目标是把这里建成一个服务中心,开发知青园、百果园、荷香园、伊甸园、科技园,打造一弯一景,将来会拥有上百种景色。”张甜告诉记者,在知青农场附近,一个知青博物馆正在筹备建设中,预计明年初开业。Hw3轨客网_原创新闻_重庆新闻

  学到管理理念 积蓄启动资金Hw3轨客网_原创新闻_重庆新闻

  白领当农民将成潮流Hw3轨客网_原创新闻_重庆新闻

  “在城市学到先进的管理理念,积蓄一定的资金,然后乘着惠农政策遍地开花的良机返村创业,或将成为新形势下农村发展的一个潮流。”中国策划研究院特聘研究院、高级注册策划师、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汪红泉告诉重庆晚报记者。Hw3轨客网_原创新闻_重庆新闻

  此次新型职业女农民培训班上,汪红泉担任课程讲师。Hw3轨客网_原创新闻_重庆新闻

  汪红泉调研发现,女白领回乡创业人群约占新型职业女农民总人数的四分之一。“职业农民的发展,是要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农村中,留守儿童、老人、妇女居多,这其中妇女是最有效的劳动力。党的十八大提出扶持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业主和经营主体,回乡白领和这些脑筋灵活、做事细腻的女性将会成为政策的受益者。”重庆晚报首席记者 郝瑶 记者 代茂增 刘润 实习生 黄秋莹 摄影报道Hw3轨客网_原创新闻_重庆新闻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文热点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