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渝北区 查看内容
汽车质押贷款

渝北:让重庆与世界的距离再近一些

2015-5-7 23:27| 发布者: 渝北热线| 查看: 961| 评论: 0

摘要: ?   古人用“四通八达”形容一个地区交通的便利,今天的渝北,交通枢纽的地位毋庸置疑:坐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修葺完善的重庆火车北站、洛碛火车站,已经建成轻轨3号线、6号线,不断延展的公路网络,不断发展的 ...

?

  古人用“四通八达”形容一个地区交通的便利,今天的渝北,交通枢纽的地位毋庸置疑:坐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修葺完善的重庆火车北站、洛碛火车站,已经建成轻轨3号线、6号线,不断延展的公路网络,不断发展的空港寸滩保税港区……渝北已成为重庆唯一集水、陆、空、轨、铁立体交通于一体的城区,每天有数以万计的国内外游客到访这里,信息流、物流、人流汇聚于此,渝北,已经成为重庆接驳全国,乃至世界最近的地方。

  机场发展篇

  一座机场,支撑一座城市的成长

  本报记者 王彦雪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驾驶飞机“飞行者”开启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飞行;1923年,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制造的飞机“乐士文一号”正式试飞;1954年,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架由自己制造的飞机“初教-5”首飞成功,结束了中国人不能自己制造飞机的历史……

  一百多年来,航空运输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小众到大众,已经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出行方式之一,而伴随着航空运输的发展,机场的建设、壮大,往往也带动着一个地区的发展。坐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的渝北就是如此,从1985年开始动工建设,到1990年正式建成并投用,30年来,从一期到四期,江北国际机场的发展固然令人可喜,渝北这座城市的发展更是令人瞩目。

  昨天:扩建的机场,是渝北迈向世界的起步

  “30年前,机场周边就是一片片农田,那时我们听说要在这里建机场,简直是惊喜不已。哪里想到,我们从小玩耍的地方会变成今天的模样。”谈起江北国际机场给渝北带来的变化,老渝北人王安碧这样感慨道。

  在老渝北人夹杂着惊喜、怀疑、期盼的复杂情绪中,江北机场在1985年开始建设,1990年1月,机场正式投入使用。彼时的机场,占地不过4500亩,跑道长2800米,宽60米。停机坪约2.3万平方米,拥有各类机位31个,候机楼面积1.6万平方米。年旅客吞吐量不到400万人。

  从1990年到1994年,在江北国际机场起降的飞机架次迅速由1.2万架次增加至2.4万架次,旅客吞吐量增长3.23倍,达到186万人次,货运吞吐量为3万吨。随着重庆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1995年,机场国际旅客联检厅完成大规模改造,并通过验收,江北机场正式成为江北国际机场。得益于坐拥机场的有力优势,渝北成为重庆面向世界的一扇窗口,与世界有了更近距离的接触。

  2005年,2010年,随着机场二期、三期扩建工程的完工,江北国际机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机场三期工程的竣工,新建了T2A航站楼和第二条跑道。现在,江北国际机场的两座航站楼面积已达19万平方米,机位达85个,停机坪总面积为76万平方米,可满足波音747-400等大型客货机直航欧美的需要。

  在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机场的航线网络也日趋完善,机场通达性更是大幅提升,除了国内航班在不断增加之外,国际航线的持续增长更是加快了渝北迈向世界的脚步。截至去年10月底,江北国际机场已经开通重庆出港的国际(地区)定期航线达到21条,其中至欧洲、澳洲、美洲的洲际航线4条,亚洲航线13条,地区航线4条。

  今天:便利的交通,让渝北成为重庆与世界的中转站

  “现在到机场可比几年前方便多了,尤其是对于从周边地区特地赶到重庆来搭机的人来说,除了可以乘坐机场大巴之外,轻轨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今在渝北上班的万州人王月珊这样告诉记者。

  王月珊曾经在北京读书,2007年春节后,为了以更好的状态迎接开学后的一场考试,王月珊的家人特地为她买了一张机票,让她从重庆坐飞机去北京。王月珊至今还记得,那天,她是一大早坐长途客车到达渝中区上清寺,再从上清寺乘坐机场大巴到达江北国际机场,一番折腾下来,差不多花了六个小时。“如果现在要从万州出发到重庆坐飞机,不但可以乘坐直接从万州到江北国际机场的长途大巴,更是可以从龙头寺长途客运站直接坐轻轨到机场,不但方便,而且省时。”

  近年来,我区加快了机场周边交通设施建设,加大机场对周边区域的交通辐射:2010年1月1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长途客运换乘中心正式启用,目前已经开通了直达贵州省遵义、桐梓、赤水,重庆至江津、铜梁、潼南、永川、合川、荣昌、涪陵、长寿等多个区县的长途客运班车,实现了“空地”零换乘。2011年12月30日,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正式通车,不仅让乘客多了一种方式进出机场,更是进一步拉近了渝北与重庆主城其它区域的距离。

  2015年,我区将努力构建通达机场的安全可靠、便捷畅通、经济高效和绿色低碳的快速交通运输服务体系。目前已经通车的机场南联络道工程,是横向连接机场路、渝邻高速和机场专用快速路的重要通道;计划于今年建成的机场专用快速路工程,把江北机场、火车北站、寸滩港三个交通枢纽融为一体,使空运、铁路运输、水运三种运输方式更加迅速地实现换乘中转;正在抓紧实施的机场立交工程,把悦来国博中心、中央公园、空港新城、江北机场及空港保税港区紧密地联为一体,实现了江北机场、两路老城、空港新城之间的快速互通。

  明天:机场四期建设,托起渝北更美好的未来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江北国际机场2014年旅客吞吐量已达2926.4万人次,同比增长15.8%,增幅居国内十大机场首位,货邮吞吐量为30.2万吨,同比增长7.9%,安全起降航班23.7万架次,同比增长10.9%。伴随喜讯进行的,是机场四期扩建工程的建设。

  为了支持机场四期扩建,我区倾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在前期的征地工作中,渝北区级领导多次深入施工现场,召开现场会议、专题会议,协调、解决机场扩建中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建设顺利推进。“江北机场四期扩建工程是国家民航局和重庆市‘十二五’期间的重大项目,是事关全市经济发展大局的重要工程,我区相关部门、镇街积极配合,主动作为,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区相关负责人如是表示。

  而据记者最新了解到的消息,在机场四期扩建工程项目建设中,新航站楼预计于今年6月封顶,新航站楼建成后,运力将翻一番;东航站区的设计规模则为45万平方米,建成后可起降各类机型,旅客吞吐能力将达到4500万人次、货邮吞吐力为110万吨;新建第三跑道设计长度为3800米,宽75米,建成后能起降目前世界最大的空客A380机型,并可实现第二跑道与第三跑道同时起降飞机。为方便旅客,新航站楼还设计有自动步道等措施,旅客可通过搭乘捷运系统,在东航站区和现有的T2航站楼之间无缝对接换乘。“按照计划,东航站区、第三条跑道将于年内建成,明年上半年将正式投用。”市交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说道。

  据该负责人介绍,机场四期扩建工程的完结并不是江北国际机场建设的终点。按照规划,到2030年,江北国际机场将建成中国主要的大型航空枢纽,旅客吞吐量达到6400万人次,货运吞吐量达到220万吨,拥有四条跑道、100万平方米航站楼,中转率达到50%。到2040年,江北机场终端旅客吞吐量将达到7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为300万吨。“未来,江北国际机场将成为连接世界主要枢纽机场,构建与欧洲、北美、中东、澳洲等世界主要经济板块及重点地区的快速连接通道,形成‘覆盖全球、连通世界’的国际(地区)客货航线网络。”该负责人表示。

  轨道推进篇

  立体交通,改变着重庆人的生活半径

  本报记者 蒋婧

  从1946年的《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开始,到1998年《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的出现,重庆轨道交通历经了52年时间的规划、研究。2005年6月18日,2号线开通大坪至动物园段的观光列车正式运营,至此,重庆进入轨道交通时代,并开始着力发展轨道交通。而作为重庆交通枢纽的渝北,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对象。

  自2011年轻轨3号线在渝北过境运行开始,城市轨道交通便与渝北人的生活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轨道交通不仅让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同时还拉动了全区的经济增长,为渝北全方位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轨道发展,成就畅通梦想

  2008年,我区按照“畅通重庆,半小时渝北、西部主枢纽”的定位,确立了30分钟主城、30分钟渝北的发展目标,让市民出门基本不堵车。“30分钟到主城是当时每一个渝北人的梦想,没想到短短几年的时间,这个梦想就真的实现了!”家住华友西部建材城附近,见证了3号线在渝北从建设初期到开始运行整个过程的王大爷激动地说道。

  轻轨3号线始于巴南区鱼洞,止于江北机场,全长56.1公里,共设有39座站点,在渝北境内一共有18座站点。2007年,轻轨3号线开工建设;2011年,两路口至鸳鸯区段开通试运营;2012年,南延伸段通车运营;2013,龙头寺站开通,至此,全线39座车站全部开通。轨道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3号线将巴南区、南岸区、渝中区、江北区、渝北区衔接起来,并与1、2、6号线共同构成主城轨道交通线网骨架,有效地缓解沿线交通压力。

  “3号线北延伸段开通了,我们这边的居民就安逸咯!”家住双凤桥街道长空路社区的居民王大妈说道,“现在去两路老城区办事,必须要避开上下班高峰期,不然好堵哦。”为了让空港地区的居民出行更便捷,2012年,轨道交通3号线北延伸段开工建设,该段起于碧津站,止于保税港区举人坝站,共6座站,全长约10公里。其中渝北段有地下站1座、高架站3座,长7公里,目前已完成投资3.27亿,其中2014年以来完成投资1.07亿。“双凤桥车站主体结构基本完成,沿线桥墩施工已接近尾声,预计今年内通车。”区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还从区城乡建委了解到,截至目前,在渝北区范围内规划的轨道交通线路共11条,其中已建成的轨道线路有2条,分别是3号线和6号线。去年开工建设的有4号线一期、10号线一期和环线等六条轨道线路,这6条线中渝北段总里程达58公里,设有35座车站,总投资341亿元,为全市最多。其中轨道交通10号线1期目前已完成投资1200万元,通车后将直达江北机场T2、T3航站楼,平时选择乘坐3号线去机场乘机的市民就可以乘坐10号线。

  铁路建设,实现西部枢纽

  轨道交通除了轻轨,还不得不提到铁路。近年来,为全力打造“枢纽渝北”,我区大力推进区域对外交通建设,渝怀、渝利等铁路都已建成开通。渝怀铁路始于重庆止于怀化,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十大重点项目之一,为双轨通车的电气化铁路,在渝北过境19.5公里,2007年客运全线通车;渝利(重庆-利川)铁路2013年正式开通运营,在渝北过境26公里,是一条连接重庆市与湖北省利川市的高速铁路,一条以客运为主、兼顾货运的国铁I级电气化铁路干线。

  据区交委有关工作人员介绍,渝怀铁路重庆北至涪陵段增建了第二线,名为渝涪铁路二线,已于2013年正式开通运营,从重庆北至涪陵,全线99公里,途经江北、渝北、长寿、涪陵区,是川渝地区联系华中、华东和华南沿海地区最重要的铁路运输通道。“这条线路向西通过重庆枢纽与成渝、成遂渝、渝黔、渝昆等快速通道,连接成渝经济区各中心城市以及滇黔两省大中城市,通过兰渝线与西北地区铁路网连接,通过襄渝线连接我国北部铁路网,向东与华中、华东和华南铁路网相连。”该工作人员说道。

  记者在区交委了解到,长寿化工园专用铁路预计今年3月正式开通。长化专线全长15公里,跨越渝北、长寿两区,在渝怀铁路洛碛段接入渝怀铁路。整条铁路设计运量为330万吨/年,专线铁路运输品种为14个,主要为危化品和电煤等普通货物。

  另外,渝万铁路路基土石方等工程已完成95%,预计于2016年底建成通车,建成后,从主城到万州乘坐动车只需要一个多小时。渝万铁路又称渝万城际铁路、渝万客运专线,是重庆主城到万州区的一条城际铁路,线路全长248公里,在渝北过境26公里,该线与沪汉蓉快速客运线、成渝城际客运专线、成锦乐城际铁路共同形成了川渝地区的快速铁路网主骨架,也是机场客流与铁路客流衔接的重要干线。

  立体交通,助飞临空都市

  2014年末,世界级轨道机车制造巨头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合并,成立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超过3000亿元,而这个世界最大机车制造商中车集团首个投资项目,重庆南车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在渝北登记成立,初期注册资金1亿元,总投资16亿元。重庆南车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将在渝北分期建设轨道交通装备生产服务基地和轨道交通配套产业基地,项目位于创新经济走廊两路组团。

  该生产基地的设立,填补了重庆没有轨道装备产业的空白。将为重庆及云南、贵州、四川等研发和制造各类轻轨地铁、城际列车、单轨及APM轨道交通车辆,并承担后期车辆的维修。这不仅进一步开拓了西部市场、优化了产业布局,也加快推进了重庆轨道交通建设,为打造渝北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提供重要支撑。“我分局全力推进招商引资,仅用了半天时间就办好了重庆南车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区工商分局相关负责人说,“在不久的将来,重庆人也将会乘坐渝北制造的轻轨、地铁。”

  据区城乡建委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远期规划的轨道线路中,我区主要涉及3条,分别是11号线、14号线和15号线。轨道交通11号线起于弹子石站,止于机场站,规划线路全长22公里;轨道交通14号线起于悦来站,止于御临北站,规划线路全长35.8公里;轨道交通15号线起于双碑站,途径龙兴等片区,止于奥特莱斯站,规划线路全长51.5公里。“在不久的将来,市民朋友可以乘轻轨15号线先去龙兴镇逛民国街,再坐到终点站奥特莱斯购物啦!”该负责人说道。另外,主城铁路枢纽东北环线去年开工,预计三年内建成,规划的走向为北碚-渝北-两江新区-南岸茶园-巴南-江津。“今后居民上班还可以乘坐火车。”该负责人表示。

  此外,2015年,我区将打通机场连接周边的道路,以江北国际机场为中心,构建内外通达、高效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在此基础上,区委、区政府正在积极争取早日启动“渝新欧”铁路到机场的铁路建设,以此打造铁空联运体系。届时,渝北这个重庆唯一的集水、陆、空、轨、铁立体交通于一体的城区将走上国际化道路。

  道路建设篇

  道路建设,延伸渝北城市发展脉络

  本报记者 王彦雪

  如果把渝北交通视作一个人体,江北国际机场是支撑人体正常运作的“心脏”,那么,不断延伸的公路网络则是负责把“血液”运输至“人体”各个角落所必须的“经脉”,连接着渝北的城区乡镇,带动渝北城乡实现一体化的发展。

  近年来,我区以“半小时渝北”和“镇镇通快速”为目标,围绕服务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断头路、出境路、联网路等公路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全区路网结构,完善基础设施,积极构建覆盖渝北全境的现代综合道路运输体系。

  狠抓基础建设,打通城市关键“节点”

  1月10日上午,家住空港新城某小区的居民陈曦准备开车到新牌坊去探望朋友,从家里出发,经过新开通的同茂隧道,经渝航路、滨港路进入机场快速路,总共耗时十来分钟,而在去年12月30日之前,如果陈曦想到机场快速路,也许要花费20分钟甚至更多的时间。“同茂隧道开通前,要想从空港新城到机场快速路,最短的距离就是走观音隧道,由于隧道内只是双向双车道,加之洞口十字路口设有红绿灯,一到早晚高峰就很容易拥堵。而同茂隧道里是双向六车道,大大降低了堵车的可能性。”陈曦告诉记者。

  感到更加方便的不只是陈曦,随着重点项目同茂隧道的建成通车,两路城区到空港新城又新增一条东西方向的重要城市主干道,悦来国博中心、中央公园、空港新城、江北机场及空港保税港区紧密地连为一体,不但实现了江北机场、两路老城、空港新城之间的快速互通,还使渝北两路老城交通车流得到进一步优化、分流。

  据记者从区城乡建委了解到的消息,2014年,我区正加快推进机场专用快速路、机场南联络道、秋成大道、春华大道、新城路、悦港大道、公园东三路、中央公园周边道路、南北大道、悦龙大道、石港大道等11条主次干道建设,打通城市道路关键“节点”,构建城市化立体交通体系。目前,机场南联络道、双凤桥立交二期主线、同茂隧道等重点项目已经全面建成通车,南北大道等其他项目也在持续推进当中。

  据区城乡建委负责人介绍,2014年,该委围绕“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的工作目标,重点把控立交节点、道路路网、环境整治、人行过街、市政给排等5个建设领域,兼顾市级在区重点项目服务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开工项目77个,完工项目15个,其中,区级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7亿元,已开工项目21个。

  完善道路设施,疏通城市“栓塞”症结

  除了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之外,我区也在进一步完善断头路等道路设施,力求解决困扰居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1月12日,家住龙塔街道天江鼎城小区的居民刘希吃过晚饭,照例喜欢到小区周边走走,按照他一贯的路线,刘希沿着小区外围,走到天江鼎城南路,到断头路位置就折返。“这条路我几乎每天都走一走,但到了南路这截,也不会再往里走了,因为里面要么就停满了私家车,要么就是垃圾,走过去整个人都感觉不好了。不过之前我在网上看到过消息,这条断头路要接通,今后可以允许小型车通过,周围环境整治也会一并提上日程。”刘希告诉记者。

  刘希所说的接通断头路正是我区在完善道路设施中所采取的措施之一。断头路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城市规划道路预留空地无人看管,进而容易形成垃圾场或者菜地,这不仅有碍城市美观,而且会影响周围群众出行。为完善道路设施,提高市民出行质量,我区从去年开始就着力实施“断头路”接通工程。

  据记者从区城乡建委获得的消息,截至去年9月,我区已经对龙溪片区断头路进行了综合梳理,共梳理出断头路19条,拟建设道路总里程6.8公里,总投资37942万元。其中,龙山街道辖区内包含广场南一路、中华置地横二线、中华置地横三线、中华置地纵三线、旗龙路延伸段、冉家坝广场左侧八字形道路、旗山路延伸段和龙脊路延伸段在内,共计8条道路;龙溪街道辖区包含新溉支路延伸段、佳园一支街、星辰路和星辰支路在内,共计4条道路;龙塔街道辖区包含天江鼎城南路、鲁溉路西延伸段、天宝路、尚品路、黄龙路上跨桥、紫元路断头路和长安丽都支路在内,共计7条道路。

  “今后,我委将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加快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配套服务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区城乡建委负责人这样表示。

  推进疏堵治理,畅通城市“血液”流动

  每到上班日,家住轨道金渝站附近小区的居民邓林都会为上下班出行而纠结。邓林在双凤桥街道空港广场附近上班,坐轻轨不能直接到单位,开车或者是乘坐公交车又会遭遇拥堵的问题。“从我家到单位要经过好几个堵点,回兴立交、绿梦广场转盘、双凤桥立交,单位要打卡上班,又不能迟到,这无论是坐车还是开车,时间都不好把握,为了不迟到,现在我都是提前出门,延后下班,才能避开拥堵,也挺闹心的。”邓林告诉记者。

  相信不少市民对于交通拥堵这个话题都有着一肚子苦水。据区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渝北两路老城由于开发起步早、原道路规划预留拓宽红线窄等多方面原因,导致老城区道路路网结构不合理、路网密度低等多方面问题,拥堵日益严重,双凤桥立交、绿梦广场转盘、回兴立交等沿机场高速路对外出入节点高峰时段拥堵严重;两路老城南北向道路由于承担主要的城市内部交通和服务功能,沿线开口多,信号灯设置不合理,加之占道停车影响,高峰时也容易造成拥堵;与此同时,渝北货运通道不完善,过境货运交通也严重干扰城市内部交通运行。“此外,随着经济条件不断发展,市民的汽车保有量大幅增长,道路承载力接近饱和,堵车就成为了不可避免的结果。”该负责人介绍道。

  推进疏堵治理,让市民有一个舒适的出行体验,考验着每一个管理者的智慧。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从去年开始,我区启动了治堵工程,对全区几个重要堵点进行集中改造。

  其中,两路拥堵节点改造共计7处,主要包括机场立交、双凤桥立交、机场联络道、绿梦广场、义学路交叉口、一碗水转盘等;两路城区内部道路改造合计4条,分别为双凤路、双龙大道、滨港路、汉渝路;同时,加快秋成大道、春华大道、椿萱大道建设,构建货运走廊,解决汉渝路交通拥堵。在“三龙”地区,对李家花园隧道进行改造的同时,将对新牌坊周边交通情况做详细研究,进而为下一步改造打好基础。

  短评>>>

  便利交通, 城市发展先行者

  判定一个城市的发展程度,交通便利一定是一个基础要素。便利的交通,不仅为城市当下的发展予以基础的支撑,更给城市未来的发展走向创造更好的条件。

  正向着临空都市区大步前行的渝北,在交通上有着其它区县难以比拟的优势:坐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渝怀线、渝遂线等多条铁路从此过境,已经通车的轨道3号线、6号线,四通发达的公路网络,不断发展的寸滩保税港区……这个重庆唯一集水、陆、空、轨、铁立体交通于一体的城区,正在用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诉说着便利交通带来的好处。

  近年来,尽管我区在交通设施建设上不断着力完善,但城区道路拥堵不畅、断头路偏多、行人过街设施不足等现代城市交通发展的通病,依然时时闪现,并成为制约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持续改善这一状况,我们的决策者就要以一种长远的发展眼光来衡量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积极构建高效便捷的公铁空联运立体交通网络体系:紧紧抓住江北国际机场为中心这一交通核心,加快推进城区快速干道、主次干道,加强支路支线和交通节点改造,助推轨道交通体系建设,引进其他城市在交通管理上的先进经验,提高交通智能化水平……相信,当促进渝北发展的各个要素能够在城乡范围内自由、快速流动,渝北的未来才会拥有更多的可能。

?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文热点

读排行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