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渝北区 查看内容
汽车质押贷款

渝北:“四耕”给力绿满田野

2013-9-16 15:42| 发布者: 两路崽儿| 查看: 796| 评论: 0

摘要: ■本报记者 陈勇 通讯员 唐良超 赵小凤 渝北网讯 初夏五月,走在渝北乡间田野上,只见昔日白花花的田块已经被新栽下的秧苗覆盖,和风吹送,翻起一轮轮希望的绿波,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了解,今年,由于 ...

    ■本报记者 陈勇 通讯员 唐良超 赵小凤

    渝北网讯 初夏五月,走在渝北乡间田野上,只见昔日白花花的田块已经被新栽下的秧苗覆盖,和风吹送,翻起一轮轮希望的绿波,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了解,今年,由于全区农田水利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田里不缺水,为秧苗的栽插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各地针对农村多是留守老人和妇女的情况,采取了干部助耕、邻里互耕、机插秧扶耕等形式,圆满实现了水稻田块满栽满插。

    “小农水”保耕易旱田块“不喊渴”

    “建成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我们天险洞村的田块再也不用等雨栽秧了。”近日,在大盛镇天险洞村,几位正在田里栽秧的村民高兴地对记者说。

    天险洞村属于我区张白路蔬菜基地覆盖区,全村大部分土地都种植蔬菜,重点发展无公害及反季蔬菜。但由于地势较高,每逢干旱,蔬菜都会大面积减产,农民收入受到严重影响。

    “以前缺水的时候,全村大人和小孩都被发动起来,人拉肩扛从几公里远的山下运水去浇灌菜地。”村民曹爱民告诉记者,他种植的5亩蔬菜本来能有十万元收入,前年遭遇旱灾蔬菜收成大减,实际收入还不到3万元。

    “不但蔬菜不愁水浇了,而且栽秧也不愁了。”曹爱民说,今年他家不但蔬菜长势很旺,田里的秧苗也能及时栽完,“小农水”真是帮了村民的大忙,既节省了劳力又减少了成本。“自从建了小农水工程后,只要拧开阀门水就来了,再也不用费力去挑水了。”

    原来,2011年,我区成功申报小农水工程市级重点区县,今年张白路蔬菜基地小农水专项工程总投资达1210万元。主要新建、整治了山坪塘28座,新建蓄水池30口,新建泵站2座,新建渠道5.39公里、整治2.55公里,喷灌1575亩,管灌480亩。目前,该工程已全面正式投入使用。

    据区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区自2007年以来,大力发展小农水工程,总投资已超过2000万元。先后完成5个乡镇的小农水工程建设,新建、整治山坪塘112座,新建蓄水池184口,新增灌溉面积1万多亩,恢复灌溉面积3500多亩,大大提高了全区的农业抗旱能力。尤其在近期的秧苗栽插工作中,“小农水”为实现水稻满栽满插提供了坚实的用水保障。

    干部助耕 缺劳户不用愁了

    “疏密要适中哈,栽的时候心里要有把尺子哟。”近日,大湾镇黄阳村8社6旬老人刘竹英家里来了几位“亲人”,他们二话不说,挽起裤腿就下到田里帮她家插秧。“我们也是你的‘亲人’,帮忙插秧是应该的。”面对老人的感激,几位“亲人”笑着打趣。

    这些自称为刘竹英亲人的,是大湾镇黄阳村的几位村干部。如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留在家里的多是老人和幼儿。刘竹英老人已年过花甲,儿女在外务工,家中就剩下她和老伴。最近雨水丰足,秧苗长势好,可两个60多岁的老人要栽3亩多田的秧苗有些力不从心。眼看农时要误,老俩口很是焦急。

    在大湾镇,像刘竹英老人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为了解决缺劳农户的当务之急,大湾镇各村成立了服务队,每个队四五个人,下到缺劳户田间地头“问计万家,帮农助耕”。

    “现在不好请人,靠我们两个老人哪里栽得完哟。”看着田里埋头插秧的“亲人”,刘竹英连声道谢。

    “没得关系,这是应该的。”正在田里插秧的段强对老人说,“不光是春耕春播时节,平常有什么困难,都可以随时告诉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

    据了解,我区在春耕生产大忙时节,不少干部都主动帮助缺劳户生产,有的送农资、有的送劳力、有的送技术,全区一片热火朝天的春耕助耕景象。

    邻里互耕 牵手演绎“远亲不如近邻”

    “我们也知道村里有助耕服务队,但我们也不能坐等啊,能自己做的就先做着吧,邻里之间互相帮助也很管用。”近日,记者在悦来街道合力村采访时,该村村民姚兴文说到邻里互耕的好处时眉开眼笑。

    姚兴文说话间弯下腰又忙着栽秧,他此刻并不是在自家田里忙活,而是在帮助邻居黄方模。

    “黄大哥家里缺人手,我们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姚兴文道出了心里话。与他一道帮助黄家的还有邻居林泽碧。

    自从来了帮手后,老黄家的责任田里就闹热了起来,远远就能听到几个大嗓门在有说有笑地摆家常、议农事、干农活。

    “真是远亲不如近邻,我家有近10亩地,全靠邻居帮忙分了忧!”黄方模说到邻居的帮助感激不已。他和家人勤劳肯干,除了自家的五六亩田地外,还把人家的空地要来种上了蔬菜。这样,家里人手根本不够,于是他就与邻居换活路。

    与黄家情况差不多的邻居林泽碧、姚兴文,与黄方模达成了互帮互助组,彼此成为对方的好助手,这样一来,三家人合力赶农时,不但邻里关系更亲近了,而且农活儿也往前赶了!

    据了解,在我区农村,像黄方模一样与邻居达成邻里互助组的不在少数,邻里互助组不但有利于合力推进农活,而且使邻里间有了依靠感、信任感、安全感,村风民风也明显好转。

    机插秧扶耕 省时省力又省心

    “使用农机具栽秧硬是好,不但速度快,而且大大地节省了劳力。”近日,在茨竹镇同仁村,村民封传万欣喜地告诉记者。

    在封传万家水田里,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操作手驾着插秧机,在田间不紧不慢地来回奔走,大约20分钟,这块约一亩面积的囤水田便实现了满栽满插。

    比封传万更加高兴的是该镇三江村种粮大户曹玉玲。“要不是机插秧来帮扶我,我家这100多亩地根本就无法紧跟农时耕作完毕。”曹玉玲高兴地说,她本是茨竹镇经营种子、农药、化肥的经营户,自从有了现代农机助耕,她也轻轻松松地当起了种粮大户。

    如今,曹玉玲家的100多亩田在不到10天的情况下就实现了满栽满插,真是又省时又省力,而且非常经济实惠。

    “机械化插秧效率是人工插秧的20倍,对于田块较大的地方,实行机械化耕作的确是减轻劳动强度,节省成本,提高效率的有效方式。”区农机站站长秦国伦介绍,今年我区主要在茨竹、大湾、兴隆3个镇推广机械化插秧。

    在机插秧工作推进过程中,区农机站派出专人到耕作现场,对育秧、犁田、耙田、蓄水等每一个环节进行指导、把关,相关镇街和村社干部也大力支持,今年计划机插秧2000亩的目标已圆满完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文热点

读排行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