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渝北区 查看内容
汽车质押贷款

“十二五”工作回顾 发展势头好 城乡面貌变化大 人民群众实惠多

2016-2-2 20:27| 发布者: 渝北热线| 查看: 918| 评论: 0|来自: 重庆渝北网

摘要:   “十二五”工作回顾 发展势头好 城乡面貌变化大 人民群众实惠多   “十二五”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是渝北发展势头好、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实惠多的五年。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 ...

  “十二五”工作回顾 发展势头好 城乡面貌变化大 人民群众实惠多

  “十二五”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是渝北发展势头好、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实惠多的五年。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区”总任务,牢牢抓住两江新区开发建设机遇,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实施临空都市区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均列全市第一

  深入实施临空都市区发展战略,三大平台建设初见成效

  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以仙桃国际数据谷、创新经济走廊和国际物流分拨中心三大平台为重点,全力推进临空都市区建设。

  仙桃国际数据谷

  仙桃国际数据谷正式开园,规划体验馆、南大桥等项目竣工投用,宏碁、亿赞普等知名企业入驻办公,“3+6”产业体系打开局面。

  创新经济走廊

  创新经济走廊基础设施PPP项目顺利推进,建成石港大道、两港大道等主干道26公里,大开发格局全面展开,国家级广告产业园等96个项目投产投用,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国际物流分拨中心

  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建设取得突破,占地1000亩的远成物流城开工建设,顺丰重庆物流枢纽、苏宁云商等项目投入运营。

  创新动力不断增强,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实施“产业创新”行动,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提高到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进入创新型城区行列,评为“中国最具产业创新活力城区”。

  实施“百姓创业”行动,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全区市场主体达到11.3万户,五年翻了一番多,平均15个人就有一个小老板。

  实施“环境创优”行动,搭建创新孵化平台,优化法治政策环境,渝北逐步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高地。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型发展取得新进步

  汽车、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快于一般工业,金融和服务贸易等现代服务业增长快于传统服务业,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3.2:59:37.8调整为2.2:58.6:39.2

  汽车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年产量达到152万辆占全市一半。

  笔电产业从无到有、迅速壮大,年产量达到万台件,实现产值552亿元。

  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亿元,跨境电商交易量占全市一半。

  会展业直接收入30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增长亿元,1.3倍。

  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1.3%,成为经济发展的骨干支撑力量。

  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开发建设全面提速,城市面貌变化显著

  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开放型经济取得重大突破

  ◆整合39家国有企业,重组为开发类、产业类、功能类12家国有公司,在全市国资系统作经验交流。

  ◆研发机构法人化试点经验在全市推广。

  ◆“拨改投”试点工作得到农业部和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

  ◆五年累计利用内资2144亿元、外资118亿美元,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3.3倍和5.2倍。

  ◆进出口总额从24亿美元增长到245亿美元,增长9倍,超过全市总额三分之一。

  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

  ◆十大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快速推进,“一镇一品”布局基本形成。

  ◆统景温泉风景区提档升级,建成一批乡村旅游景点,“都市农业+乡村旅游”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新建农民聚居区38个,实施小城镇建设项目100个,发展承载能力持续增强。

  ◆南北大道完成路基工程,“硬化路村村通”、“自来水村村通”加快实施,新建改造公路1000公里

  ◆整治中小型水库25座、山坪塘2270口,建成供水工程146处。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人居环境大幅改善

  ◆扎实开展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五大行动,主要污染物削减任务全面完成。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8天、连续三年位居主城区第一。

  ◆观音洞水库竣工投用,两路老城区20万居民喝上干净放心的自来水。

  ◆开展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6%、100%。

  ◆完成127个行政村环境连片整治,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

  ◆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8.6%和45%。

  持续改善民生民利市民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创新建立民生实事动态调整和民生问题闭环处置工作机制,5年累计完成民生投入237亿元,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最关切的利益问题,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民生贡献奖。

  ◆五年新增城镇就业28.3万人。“五险”参保人数累计增加60万人次,社保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低保等八大社会救助全面到位,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更好保障。

  ◆建成保障性住房367万平方米,解决了1万多户群众房产办证遗留问题。◆新建扩建社区服务中心(站)192个,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0.22年,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率达到98.6%,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

  ◆建成标准化卫生服务设施225个,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深化,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9年,提高1.2年。

  ◆两江诗书画院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建成投用,开展文化嘉年华等惠民演出1300多场,文艺创作成果丰硕,“小河锣鼓”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体育设施逐年增加,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区档案馆通过“国家二级档案馆”复查验收。

  ◆妇女儿童规划纲要全面落实,深入开展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关爱行动,残疾人事业稳步发展。

  ◆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819元和13766元,年均增长10%和15.2%,收入差距从2.82:1缩小为2.24:1。城乡居民人均存款达到8.4万元、是2010年的2.1倍。

  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创新构建“六个一”社会治理体系,社区网格化治理工作荣获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最佳案例奖。

  ◆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稳步好转。率先启动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评估,荣获“中国质量魅力城市”称号。

  ◆健全食品药品三级监管体系,评为首批“全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区”。◆物业管理规范化建设有序推进,城区房屋物业覆盖率达96.4%。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2015年:实现“十二五”圆满收官

  1 全力以赴保增长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2%,全区总财力增长34.9%。

  2 扎实抓好投融资工作

  多渠道置换高利息、短期限的政府性债务66.5亿元,综合融资成本降为6.1%,每年节约利息支出3亿元,政府性债务保持在绿色安全区域。争取中长期、低成本融资137亿元,保障了发展需要。安排产业引导基金10亿元,直投、跟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助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金融机构新增贷款532亿元,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3 大力招商引资

  全面推行专业化、公司化招商,成功引进重大项目208个,合同投资716亿元。聚焦智能终端、智能硬件、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新引进企业53家,已投产5家。全年实际到位内资56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9.5亿美元。

  4 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

  10个农民聚居区加快建设,改造农村危旧房1148户。硬化农村公路200公里,建成供水工程67处。场镇4G通信网络和30个行政村光纤实现全覆盖。稳步发展现代特色效益农业,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快速推进。全年接待游客192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7.6亿元。深入实施脱贫攻坚行动,全区1367户3893人农村建卡贫困户全部如期脱贫摘帽。

  5 全面改善社会民生

  停车场(库)建设、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弃管小区电力设施改造等33件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6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提前两年关闭14家煤矿,率先在全市产煤区县退出煤炭生产市场,油气长输管道等领域的重大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治理,生产安全亡人事故起数和人数分别下降11.1%和10.9%。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强化治安突出问题整治,可防性案件下降12.1%。房地产、金融等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效防控。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文热点

读排行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