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渝北区 查看内容
汽车质押贷款

渝北区文化委:《一分不能少》获奖的背后

2016-11-15 17:18| 发布者: 渝北热线| 查看: 1087| 评论: 0|来自: 重庆渝北网

摘要: 渝北区文化委:《一分不能少》获奖的背后《一分不能少》剧照渝北获奖演员回渝  从渝北区文化委传来好消息,由区文化委立项、打造、报送的谐剧《一分不能少》揽获了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第十七届群星奖。10月31日,区 ...

渝北区文化委:《一分不能少》获奖的背后

渝北区文化委:《一分不能少》
《一分不能少》剧照
《一分不能少》剧照
渝北获奖演员回渝
渝北获奖演员回渝

  从渝北区文化委传来好消息,由区文化委立项、打造、报送的谐剧《一分不能少》揽获了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第十七届群星奖。10月31日,区文化委相关负责人带队来到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迎接载誉归来的节目主创团队。今天,记者带领大家再次走进《一分不能少》,深入了解剧本和表演背后的故事。

  剧本来源真实故事

  艺术反映社会现象

  《一分不能少》由重庆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鲁广峰和渝北文化馆80后文艺工作者张静婷共同编剧创作而成,这一次,他们选择了刻画一个市井小人物来反映当今社会现象。谐剧《一分不能少》来源于万州农民工郑定祥的真实故事,善良朴实的力哥老郑为货主挑送价值2万多元的羽绒服,在中途与货主走散后,老郑一连几天挑着货物、冒着风雪苦寻失主,跑遍了服装市场、派出所、车站,最后终于等来客户。

  在重庆众多感动人物中,鲁广峰之所以选择“山城棒棒”,是因为他们彰显了山城的特色。重庆地处长江、嘉陵江交汇处的重庆,山峦纵横,有“山城”之称,一直以来是长江上游地区的水运重镇,货物进出码头都需要大量的搬运工。山城“出门即爬坡,下船就上坎”的地形导致搬东西不便,因此,“山城棒棒”应运而生。

  经过再创造,鲁广峰笔下的老郑在出场时看起来有些斤斤计较,一路上不停地跟货主讨价还价。然而,在跟货主走散后,老郑却待在原地苦等几天几夜,在等来货主后,面对对方的误解,憨厚的老郑心急如焚,不停地解释。当他得知货主的羽绒服是捐赠给山区孩子们的时候,他立马拿出75元作善款。最后,他却高声提醒货主,不要忘了付他35元工钱。因为在他心目中,有一杆清晰的称,讲价还价是市场规律,工钱是劳动所得,货物是别人的财产,捐款是自己的善心。

  为了把《一分不能少》中人物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主演凌淋一边跟编剧不断沟通探讨人物特点,一边深入“棒棒”的生活,仔细观察他们的生活规律、工作特点和语言习惯。在今年搬家的过程中,凌淋雇佣了一个“固定”棒棒,通过半个月打交道,他领会和感受了人物的执拗、淳朴性格特征。此外,在节目的排练过程中,凌淋多次到工地、学校、街道进行演出,收集反馈信息和打磨作品。

  展演巴渝民俗文化

  连续三届获此殊荣

  《一分不能少》是重庆市选送参加群星奖全国决赛的四件作品之一,凭借诙谐感人的故事情节,精湛投入的表演脱颖而出。今年的群星奖获奖名额大幅减少,只设置了音乐、舞蹈、戏剧、曲艺4个门类、20个奖项,《一分不能少》能够获此殊荣,是区文化委长期重视群众文艺创作、重视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结晶,这也是渝北区连续三届获此殊荣。

  从2014年开始,我区以“全民参与·美在渝北”为主题,实施“全民艺术普及计划”项目。区文化委、区文化馆经过认真梳理渝北区特色文化资源,结合渝北传统民俗文化底蕴深厚、文艺人才聚集等优势,将各类民俗、文化遗产优势资源整合创新,以舞台表演的方式来传播宣传。巴渝民俗(非遗)展演项目便是区文化委创新艺术普及方式,按照寓教于乐的思路,整合辖区优质特色文化资源的探索创新之举。“为推动该项目的实施落地,我区投入大量资金,成立了巴渝民俗(非遗)展演创作组,多次特邀市级专家对国家级非遗项目小河锣鼓、市级非遗项目华蓥高腔、赵氏武术、川剧、统景婚俗等具有渝北浓厚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进行二度创作、编排,力求以舞台表演形式,将渝北区非遗项目更为直观地展现在广大市民面前。”

  政府搭台全民唱戏

  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除此之外,我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全民艺术普及文化干部业务培训全面铺开,将培训时间固定为每周五下午开展,11门课程同时进行,历时3个月,共计10期。培训内容在常规的舞蹈、书法、美术、摄影等艺术类专业的基础上,增加了小河锣鼓、剪纸、川剧等非遗项目,培训手段也在单一的面对面传授的基础上,增加了培训与舞台展示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室外实践相结合等,通过创新培训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同时,把“选优”作为第一任务,从22个镇街文化服务中心分别挑选10名表现突出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点文艺队骨干参加艺术普及培训班,确保学员选送的优秀性与带头性。两年以来,培训班培训学员近3000余人次,这些参训人员逐步成为渝北区全民艺术普及工作的中坚力量。

  本报记者 周新宇 通讯员 姜燕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文热点

读排行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