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渝北区 查看内容
汽车质押贷款

渝北:文化强区 以文化人

2016-11-25 15:55| 发布者: 渝北热线| 查看: 2463| 评论: 0|来自: 重庆渝北网

摘要: 渝北:文化强区 以文化人2016年渝北区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暨文艺演出龙塔街道“社区文化艺术周”巴渝民俗(非遗)展演三下乡四进社区到茨竹镇民间艺术团队公共演出重庆广告产业园庆中秋文艺演出  核心提示  文化彰 ...

渝北:文化强区 以文化人

2016年渝北区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暨文艺演出
2016年渝北区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暨文艺演出
龙塔街道“社区文化艺术周”
龙塔街道“社区文化艺术周”
巴渝民俗(非遗)展演
巴渝民俗(非遗)展演
三下乡四进社区到茨竹镇
三下乡四进社区到茨竹镇
民间艺术团队公共演出
民间艺术团队公共演出
重庆广告产业园庆中秋文艺演出
重庆广告产业园庆中秋文艺演出

  核心提示

  文化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性格与魅力,也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今年以来,渝北区以“基层文化年”为主题,坚持加强和改善文化民生为导向,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文强区、以文化人。随着服务途径的社会化、多元化,服务手段数字化、高效化,服务机制民主化、法治化,结构合理、网络健全、运行高效、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预计到2020年,城镇居民“15分钟文化圈”、农村居民“半小时文化圈”将在渝北成为现实。

  数读文化“十三五”

  渝北这样做!

  公共文化“4+1”

  构建区、镇(街)、村(社区)、户四级公共文化设施+每个镇街、村(社区)1个示范点的“4+1”模式。到2020年,图书馆、文化馆均达到国家地市级一级馆,美术馆达到地市级建设水平,镇(街)文化服务中心等级率达到100%,村(社区)文化室覆盖率达到100%,每个村(社区)建立文化中心户1—3户(个)。

  志愿文化“1+1”

  构建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到2020年,全区建成1支专家学者、艺术家等社会知名人士参加的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城乡各镇(街)、社区均建成1支以上文化志愿服务队伍。

  “智慧文化”100%

  建成渝北区特色文化资源库群,实现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提高数字资源供给能力。力争到2020年,全区文化数字资源总量达到100TB,100%的基层群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使用公共文化数字资源。

  品牌文化有“三名”

  打造文化名牌、文化名品、文化名人“三名工程”。到2020年,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名牌活动1-3个、全市有影响力的文化名牌活动5个以上;推出1—2台在全国有影响的优秀剧目,10个以上优秀节目、1个以上的文艺作品进入国家“群星奖”;引进1-5名国内外知名文化名人,开展5次以上渝北籍文化名人回馈故乡活动,培育5-10名本土国家级文化名家、50名国家级专业协会会员、100名市级专业协会会员,创建1-2个市级文化人才基地。

  1、健全三级服务网络

  文化建设成果为民共享

  走进龙塔街道文化服务中心,动听的合唱声声入耳,音乐爱好者们正在接受专业老师的指导。活动室内,一场激烈的乒乓球赛吸引众人围观,小小银球传递健康生活。二楼龙塔图书分馆里书香弥漫,1万多册藏书供市民免费阅读……

  据悉,这个总面积2300多平方米的文化中心现为国家一级站。其中,排练厅、器乐室、图书馆等一应俱全,可提供20多项文化服务,年接待群众4万多人次。以此为基础,10个社区文化活动室遍布街道,舞蹈、时装、拳剑等50多支群众文体队伍先后建立,处处洋溢着“民有所乐”的文化氛围。

  从区级到街镇再到村居——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三级服务网络在渝北初见效应,让市民共享文化建设的丰富成果。

  在区级层面,区文化馆现为国家地市级一级馆,区图书馆为二级馆,补充建设的两大新馆将于明年初免费开放。区博物馆、巴渝古床博物馆成为唤醒老重庆记忆的好去处。在街镇层面,全区建成11个镇文化服务中心、9个街道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分别达100%、81.8%。在村居层面,183个村农家书屋覆盖所有行政村。新建社区文化室103个,建成率达81.1%。不久前,一则《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出台,在现有183家文化中心户、101个文化驿站的基础上,所有镇街、村居到2020年均将建成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场所。

  围绕“临空都市公共文化服务便捷城区”的目标,有渝北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不断健全。

  2、文化阵地提档升级

  2000余场活动精彩呈现

  近日,历时一周的“龙山十年回眸”文化活动周在龙山街道落下帷幕。书画展、摄影展、家庭才艺大赛……一系列活动接地气、入民心。无独有偶。在双龙湖街道王家街道洛碛镇等街镇,“中国梦·巴渝风——百姓大舞台”让群众大饱眼福,欢乐和谐的气氛融入在美轮美奂的歌舞之中。

  在渝北区文化委看来,文化活动的开展首先离不开文化阵地的载体支撑。“例如对喜爱画画的市民而言,渝北多姿多彩的美术馆资源一定会让他们大呼过瘾。”渝北区文化委相关负责人举例称,围绕“美术”主题,两江美术馆、华人当代美术馆、素风堂、V·维美术馆等阵地各有千秋,不同主题的书画展览轮番上演,让人眼花缭乱。

  随着文化阵地的提档升级,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渝北聚集,用“以文化人”的氛围提升城市文化内涵。今年以来,渝北区累计开展文化活动2000余场,数百万市民参与其中。一幕幕文化剪影精彩不断——

  为增进渝北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成功举办“临空都市国际文化季”,市民在自家“门口”便可领略德国、荷兰等国家的文化嘉年华。为进一步拓宽市民的文化视野,“草莓音乐节”、“星空音乐节”、“鲁能泰山音乐节”等节会闪亮登场,小伙伴们不必远赴外地,家门口也能尽享音乐盛宴。为不断提升文化品位,先后举办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作品展、中德城市当代艺术展国际巡回展等艺术展览,渝北正在成为重庆的文化高地。融入地方特色的大湾小河锣鼓、茨竹华蓥山歌、兴隆杨梅节、古路慈孝文化节等形成品牌,书写渝北文化符号。

  3、推行全民艺术

  惠民文化工程送达街镇

  家住两路街道的市民仲敬睿,至今还记得夏天那场阅读盛会。伴着碧津公园的青山绿水,她与邻居们一起分享好书、畅谈阅读感想、参与知识问答,短短半天里受益匪浅。据悉,以碧津公园为起点,18场“文化进社区·阅读伴我行”在渝北依次上演,全民阅读的浓郁氛围逐渐形成。而这也是渝北区推广全民艺术普及的行动之一。

  “今年,我们特别制定《‘全民艺术普及’文化干部业务培训班学员手册》,面向区内全体文化干部集中培训。从书法、声乐、‘非遗’等七大类别入手,开课20个课时,为更规范地普及全民艺术提供保障。”区文化委负责人介绍。在此基础上,区文化馆年均举办各类艺术培训班15次以上、文艺演出活动180场,全年接待量21万多人次。区图书馆总藏书量33万册,年均开展报告会、讲座、展览等读者活动60次,吸引26万多名读者参与。各镇街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社区文化室均实现免费开放,全年接待群众60万余人次。

  随着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通”工程的实施,渝北率先在全市恢复农村有线广播,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户户通”电视直播卫星接收设备3万余套,切实解决偏远山区群众收看电视的需求。同时,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成1个区级支中心、20个镇街基层服务点、291个村居基层服务点,创新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与文化信息资源整合融入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率达100%。

  另悉,惠民电影放映工程的推行,让农村电影数字化成为现实。全区193个行政村每年放映农村电影2600多场,127个社区放映电影588场,放映农民工惠民电影16场。

  4、文艺创作层出不穷

  原创精品获中国“群星奖”

  在一次挑货中,力哥老郑不小心与货主走散。经过几日原地等待,心急如焚的他终于将货物亲手归还货主。当听说这是一批送给山区孩子的羽绒服时,善良朴实的他立刻掏出75元作为善款。不过在最后,“斤斤计较”的老郑没有忘记高声提醒货主支付35元工钱。

  这是谐剧《一分都不能少》中的场景,由渝北区文化委策划、立项、打造。老郑心中有杆清晰的秤,讲价还价是市场规律,支付工钱是劳动所得,货物是别人的财产,捐款是自己的善心——一位市井小人物的形象淋漓尽致地再现深刻的社会现象。不久前,该作品在5000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揽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第十七届群星奖,这也是渝北区连续3届获此殊荣。

  近年来,随着文艺创作扶持力度的加强,“渝北产”精品层出不穷。目前,全区已组建各类文艺创作队伍10支,囊括创作人员300余人,拥有国家级、市级作家、艺术家协会会员118人。在各区县中率先创编《两江文艺》、《巴渝民俗》等本土文艺期刊杂志,组织编印《巴渝七十二行》、《渝北民间文学》等特色文化书籍,拍摄公益电影《古路》在全国公映。《土家女儿会》、《记住乡愁》、《橘子红了》等原创,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据统计,渝北目前年均创作文艺作品约100余件,5年来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100件。

  5、弘扬传统文化

  用“非遗”留住渝北记忆

  小河锣鼓、华蓥高腔、渝北剪纸、赵氏武术、谭氏面塑、土沱麻饼……曾经难得一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今在渝北重新“流行”起来!

  据悉,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每周六上午10时,巴渝古床博物馆内都会准时上演精彩的渝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民俗表演。目前已累计演出40多场,吸引5万多人次观众观看。本月初,渝北区文化委重磅推出的又一品牌活动“巴渝文化讲堂”新鲜开幕。区作家协会主席李蜀霖主讲的《巴渝民俗文化之节俗文化》作为首场讲座与市民见面,趣味讲述巴渝汉族人民在春节、元宵、清明等传统佳节中的习俗。据悉,该公益讲座今后将不定期举办,还计划走进学校、社区等场所,弘扬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渝北,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一直备受重视。目前,现存不可移动文物445处,其中包括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1处、市级文物单位4处。根据掌握与挖掘的100多条“非遗”线索,公布区级“非遗”项目48项,并成功申报获批1项国家级“非遗”、9项市级“非遗”。其中,渝北被命名为重庆市“小河锣鼓”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龙兴古镇被评为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据规划,到2020年,渝北区馆藏文物建档备案率达到100%,力争每年举办或引进专题展览12场以上,年均接待参观者数量有望突破30万人次。

  文/王彩艳 罗兰

  图片由渝北区文化委员会提供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文热点

读排行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