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渝北区 查看内容
汽车质押贷款

打造临空文化创意产业走廊 2020年基本建成文化强区

2017-5-4 00:07| 发布者: 渝北热线| 查看: 1103| 评论: 0|来自: 重庆渝北网

摘要: 打造临空文化创意产业走廊 2020年基本建成文化强区广告产业园中央公园音乐节现场民俗展演书画展览  渝北区政府发布《渝北区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按照《规划》,我区在“十三五”期间有一 ...

打造临空文化创意产业走廊 2020年基本建成文化强区

广告产业园
广告产业园
中央公园音乐节现场
中央公园音乐节现场
民俗展演
民俗展演
书画展览
书画展览

  渝北区政府发布《渝北区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按照《规划》,我区在“十三五”期间有一系列文化项目和文化工程值得期待。

  关键词1:

  公共服务

  建立健全设施建设保障标准。到2020年,图书馆、文化馆均达到国家地市级一级馆,美术馆达到地市级建设水平,镇(街)文化服务中心等级率达到100%(其中一级中心率达50%),村(社区)文化室覆盖率达到100%,每个村(社区)建立文化中心户1-3户(个)。

  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结合临空都市区建设,优化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布局,大力打造城镇居民“15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居民“半小时文化圈”。到2020年,区、镇(街)、村(社区)、户(文化中心户)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

  培育和规范文化类社会组织。鼓励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成立行业协会,发挥其在行业自律、行业管理、行业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到2020年,全区社会组织开展公共文化服务100次以上,成立行业协会5个以上。

  加强文化志愿服务。到2020年,全区建成1支专家学者、艺术家等社会知名人士参加的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各镇(街)、社区均建成1支以上相应规模的文化志愿服务队伍。

  关键词2:

  智慧化建设

  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逐步实现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与大数据平台的对接,公共文化设施应建有公共电子阅览室、有线电视双向网络,免费提供上网及无线WIFI服务,镇(街)文化服务中心、村(社区)文化室提供共享国家、市级和区级文化信息资源服务。

  搭建智慧化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网、广播电视网等途径,统筹实施全区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文化社区等重点项目,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云系统建设。探索建立渝北区文化智慧一点通服务平台,整合各类文化信息资源,实时发布相关信息。定期发布全区数字文化地图。

  加快数字资源库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区文化数字资源总量达到100TB,基层群众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使用公共文化数字资源。

  关键词3:

  临空文化创意产业走廊

  在“互联网+”、“文化+”上发力,推动文化与科技、生态、旅游等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形成高端文化产品、大型文化活动品牌、文化创意创新等产业集聚区,加快建成临空文化创意产业走廊。

  打造3R产业基地、会展演艺集聚区。依托仙桃数据谷、重庆中央公园等平台,引入3R研发、制造、体验等国内外知名重大项目,建成3R产业基地、会展演艺集聚区。

  打造创意设计中心。依托重庆创意公园、圣名环球城等平台,促成文化创意设计全产业链均衡发展,形成集文化创意设计、艺术品创作与交易、文化服务贸易于一体的创意设计中心。

  打造生态文化旅游聚集地。利用自然资源、人文积淀,着力打造统景温泉游、现代田园游、玉峰山生态养生体验游、大湾湖滨亲水游、古路慈孝文化游、龙兴古镇文化民俗游、白岩樱花观光游、华蓥山避暑游,建成重庆生态文化旅游聚集地。

  关键词4:

  五大文化创意产业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百亿级3R产业,力争到2020年,3R产业年产值超100亿元;打造具有国内影响力的百亿级创意设计业,力争到2020年,创意设计产业产值130亿元;打造具有西部影响力的百亿级高端会展演艺业,力争

  2020年,高端会展演艺业直接收入10亿元,带动相关行业收入100亿元以上;打造具有西部影响力的百亿级影视传媒业,到2020年,数字传媒业实现产值120亿元以上;打造具有重庆影响力的百亿级生态旅游业,到2020年,休闲游乐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

  关键词5:

  重大项目

  加快悦来特色街区、重庆创意公园(重庆广告产业园)、重庆未来山创意企业公园、重庆华侨城大型文化旅游综合项目、东方梦工厂、重庆新闻传媒中心、重视传媒总部基地、重庆报业大厦、重庆有线电视网络产业基地、两江国际影视城等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全区文化产业发展。

  到2020年,力争落地重大项目5个以上,其中1-2个纳入市级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规划;引进国内知名企业5个以上,国际水平文化企业集团1-2家,培育1-2家文化上市企业,初步形成全市乃至西部最大的文化产业生产、展示和交易中心。

  关键词6:

  文化“三名工程”

  培育文化名牌,到2020年,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名牌活动1-3个,全市有影响力的文化名牌活动5个以上。

  培育文化名品,到2020年,推出1-2台在全国有影响的优秀剧目,10个以上优秀节目,1个以上文艺作品进入国家“群星奖”,新创本土重大题材等优秀书法、美术、摄影作品50件,并努力实现其中5部(件)作品国家级有关奖项中入围和入选,全面提升渝北在国内外的文化影响力。

  培育文化名人,加强渝北历史文化名人研究,力争到2020年,引进1-5名国内外知名文化名人,开展5次以上渝北籍文化名人回馈故乡活动,培育5-10名本土国家级文化名家,50名国家级专业协会会员,200名市级专业协会会员,创建1-2个市级文化人才基地。

  关键词7:

  传统保护

  到2020年,全区馆藏文物建档备案率达到100%,博物馆防火、防盗设施达标率达到100%,力争每年举办或引进专题展览12场以上,年均接待参观者数量达到30万人次。重点打造重庆市古床博物馆,推进数字博物馆建设,推广应用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示范项目。

  “十三五”期间,争取2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10个项目列入市级非遗保护名录,80个项目列入区级非遗保护名录(其中地方戏曲目录1项以上),建成开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10个传习所(传承基地),推荐申报1-2个市级以上的“特色文化之乡”。

  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 任天驹 胡瑾 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文热点

读排行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