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渝北区 查看内容
汽车质押贷款

内外兼修渝北蝶变——渝北区卫冕“全国文明城区”

2013-12-2 22:01| 发布者: 两路崽儿| 查看: 1135| 评论: 0

摘要: 核心提示:一坛存放多年的老酒,开封之时,必定香气袭人;一座城市,追求“文明”之路走了24载,如今脚步仍在向前。 进入刚刚成功卫冕“全国文明城区”的渝北区,人们发现,这个曾被称为“远郊主城”的城区,早已在 ...

    核心提示:一坛存放多年的老酒,开封之时,必定香气袭人;一座城市,追求“文明”之路走了24载,如今脚步仍在向前。

    进入刚刚成功卫冕“全国文明城区”的渝北区,人们发现,这个曾被称为“远郊主城”的城区,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蝶变出了今非昔比的文明素质、美丽容貌和文化内涵。

    “预备,跑!”1月16日一早,随着一声响亮的枪响,渝北区2012年迎新春万名群众健身跑活动拉开了序幕。近万名来自渝北区各行各业的体育爱好者,从长空支路浩浩荡荡出发,开始了总长1.5公里的长跑比赛。

    “我的耐力好多年轻人都比不上,有信心在第一梯队冲过终点!”随着长跑大军前进的步伐,渝北龙塔街道居民白太明也渐渐加快了脚步。

    白太明和伙伴们的信心和激情,恰好是渝北区“精气神”的缩影,如同他们跨向终点的脚步,渝北区在“全国文明城区”的建设道路上,正越走越好。

    公共文明测评指数渝北居西部第一

    2009年1月,渝北人凭着22年如一日的毅力和决心,成功摘取“全国文明城区”这块金字招牌,改写了西部地区无“全国文明城区”的历史。

    2011年12月20日,中央文明委在北京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作为西部第一、重庆首个“全国文明城区”——渝北又以京津沪渝4个直辖市最高得分通过复查,成功“卫冕”。

    3年来,渝北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170万群众和10万志愿者,广泛深入参与“全国文明城区”建设,通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努力、奉献、坚守,将文明建设贯穿到了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民利改善的始终。

    “人人践行文明,个个争当先进”已成为一种自觉,成为渝北人不停、不息、不倦的永恒追求。

    特别是2011年以来,渝北区将“千万市民文明行动”与迎接“全国文明城区”复查有机结合,公共文明测评指数居西部第一,有力地确保了“全国文明城区”金字招牌保牌升位,添彩增辉。

    10万志愿者激发渝北“文明细胞”

    去年12月的一天早上,刚过7点钟,家住回兴街道的王大妈就带着孙子出门了,祖孙俩并不是早起去“遛弯”,而是带着小桶和火钳,在小区附近花台周围捡拾垃圾。

▲去年11月22日,渝北区渝北广场,第一次乘坐新款校车,孩子们很兴奋。记者 崔力 摄

    “我和孙子都是志愿者。”王大妈说,孙子是她发动起来参与的,还让他加入了街道的阳光少年志愿者队伍,趁着周末,她带着孙子一起来做一做公益活动。

    “城市这么漂亮,我们住在里面,有义务好好维护。”王大妈说,她当志愿者的初衷很简单。这几年,渝北区的变化很大,道路又整洁又宽敞,大大小小的公园修得很漂亮,蓝天白云更多了,住在这样的环境里很舒心,自然也想出一点力,维护好家园的环境。

    走在渝北区的大街小巷,像王大妈这样的志愿者随处可见。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科普志愿者、环保志愿者、社区志愿者……据了解,渝北区至少有10万文明志愿者,占全区户籍人口的12%,有45个志愿者分会、200多支志愿服务小分队。他们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活动,负责文明劝导、帮扶弱势群体、提供便民服务等。

    “10万个志愿者是10万颗文明的种子,播种在每一个人的心田。”渝北区委书记周旬说,真正的文明城区不是靠政府的行政作为强制推行,而是人人参与、人人共建,每一个渝北人都是文明的代言人,也是文明的传播者。

    走在渝北,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公众场合乱丢乱吐的现象少了,爱护公物多了;粗言粗语的现象少了,礼貌问候多了;乱穿马路的现象少了,等红灯的人多了……对于渝北区居民来说,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历程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升华着每个人的心灵。

    从1月16日起,渝北区的居民将陆续收到一封来自区委书记周旬、区长黄玉林的“新春感谢信”,信里写着:“2011年,渝北作为西部首个‘全国文明城区’,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复查。这份来之不易的答卷凝聚着千千万万市民朋友的汗水和热情,是由每一个生活在渝北的市民朋友倾情抒写……”

    诚如他们所说,渝北人新的“精气神”正在逐渐凝聚,文明素养不断提升,志愿服务遍布全市各个角落,无论去到哪里,都能得到热心人的相助。

    “创文”紧贴民生让百姓得实惠

    从数十年“文明名片”的培育轨迹可以看出,渝北没有漂浮在“为文明而文明”的肤浅层面,而是将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民利改善和“五个重庆”建设的始终,彰显出“以人为本,共建共享,文明发展”的底色和亮色。

    天气一晴朗起来,渝北双凤支路社区花园里就格外热闹,跳舞的、打球的、晒太阳的市民络绎不绝。

▲16日,渝北两路街头巨大的红灯笼装点出浓浓的节日氛围。 记者 崔力 摄

    在双凤支路居住了10多年的居民王大爷,每天都会到这里来逛逛,有时和棋友下盘棋,有时和老邻居拉拉家常。他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外墙经常脱落,像‘秃头’一样;现在拆了密密麻麻的旧房子,种上了高大挺拔的银杏,路面更整洁了,绿化也很好,我们随时都能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据悉,这个高品质的社区公园,面积相当于一个城市公园的规模,有70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高档次的草坪、行道树,而未来还将有一个可容纳300多辆车的地下停车库,整个社区完全被包围在了公园之中。

    如今,老朋友们都羡慕王大爷住上了“花园洋房”。

    “我们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就是要让广大市民在创建过程中提升幸福感,建设幸福渝北,共享幸福生活。”渝北区委书记周旬说,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绝不仅仅是为了拿一块牌子,而是一个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推动城市文明进步、让市民得到更多实惠的重要举措,是巩固发展城市环境面貌“大变”成果的必然要求,关系到渝北的城市形象和地位,对于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渝北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组数字展示着这座城市的变化——新建成开放12个城市公园、10万平方米城市广场,完成森林工程建设16.2万亩,新增城市绿地面积614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4%;城区空气质量年优良天数保持在320天以上;实施畅通项目11个,镇际道路硬化率、通村道路通畅率均达100%,西部交通主枢纽优势进一步凸显;完成149栋房屋立面改造、200万平方米主次干道黑化、35万平方米危旧房改造和21个城区菜市场标准化改造;区体育馆建成投用,建成塑胶运动场46片、标准化公卫所13个,在全市率先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覆盖率100%;重拳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建立完善重大疫病、气象灾害等防御体系和治安防控体系,群众安全感指数稳定在95%以上。

    “创文”为了什么?答案已不言自明。说到底,还是为了群众的舒心笑容。

    渝北人聚起新“精气神” 

    “唱读讲传”、城市美化、开放高地……通过多年的培育,渝北的文明建设从精神领域逐渐延伸、扩散到经济领域,形成了全方位、深层次推进的格局。

杨应珍在广场上指导队员们进行比赛前的最后一次的彩排。 记者 崔力 摄

    如今,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已经成为渝北人生活的“调料”,掀起了精神和文化的潮流、时尚。

    “我7岁的孙子也爱上了唱红歌,成为了我们红歌队的新成员。”家住龙溪街道加州城市花园的吕渝敏阿姨自豪地说,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过去只喜欢唱流行歌曲、打电子游戏的孙子,如今也对朗朗上口、旋律优美的红色革命歌曲产生了兴趣。

    和“红歌大妈”吕渝敏一样,“故事大王”张安之、农民作家周汝国、“诵读之星”钱成等都是在“唱读讲传”活动中推选出来的明星人物。

    渝北区,从过去被认为“文化沙漠”,到连续荣获第十四届、第十五届群星奖;从建党90周年文艺演出、百台钢琴音乐会等大型文化活动,到基层开展文化“双送”、“三下乡”、“四进社区”、“五到基层”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渝北区开展群众性“唱读讲传”活动5000余场,200多万人次参与其中,在“唱读讲传”聚人心、汇民力之下,渝北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不断被挖掘,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综合竞争力也不断增强。

    打造开放高地,把文明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成功创建和卫冕‘全国文明城区’以后,渝北的发展环境更好了,招商引资更有吸引力。”黄玉林说,2011年,全区GDP实现新突破,在全市率先突破700亿元,预计可达740亿元、增长13%,新增了170亿元,总量跃居全市第一。居民收入增长超过GDP增幅,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860元、增长14.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增长18%,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8∶1缩小到2.74∶1。

    他说,取得这样的经济成果,很大一部分得益于“文明渝北”战略的有力推进。

    ▲2010年1月15日,渝北区职教中心操场,小选手放飞制作的飞机模型。当日,第21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在该校举行,来自全市25个区县、7所直属中小学的120余名中小学生分组参加了“烈鹰1号电动自由飞模行飞机留空时间计时赛”、“和谐家园建筑模型现场制作赛”、“电子模型竞赛”等三个项目比赛。 记者 崔力 摄

    为让文明建设的成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渝北区专门制定了《“文明渝北”建设纲要》和《渝北区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规划纲要》,探索出了与经济建设对接的形态文明、功能文明、素质文明、管理文明四位一体的“渝北文明架构”。

    基于这方面的思想先导,渝北把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这些“无形的力量”统筹发挥到开放高地建设中。

    一位长期从事区域经济研究的专家认为,渝北将建设“全国文明城区”的精神财富转化为生产力,广泛运用于“第一门户”和开放高地建设,这表明文明软实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强大推动作用,渝北在这方面的理念比较超前,认识相当到位。

    “创文”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在成功卫冕‘全国文明城区’之后,渝北的文明创建会不会松懈下来,甚至出现滑坡?”部分市民有这样的担忧。

    “文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周旬说,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相比更为重要的便是卫冕后的“保鲜”。

    全区上下有这样一个共识——“全国文明城区”是体现一个地方一座城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一面镜子,渝北要以蝉联保持“全国文明城区”称号为新的起点,进一步提振全区上下开拓进取、勇争一流的精气神。周旬介绍,渝北区已将“文明渝北”作为“五个重庆”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战略任务,在全市响亮提出了“六大渝北”建设的目标。

    他为记者勾勒出触手可及的美好蓝图:渝北将会成为“城在林中、人在景中”、“半城山水满城绿”的森林城区,成为居住环境优美舒适、公共服务优质方便的宜居城区,成为出行方便不堵车的畅通城区,成为健康长寿、充满活力的健康城区,成为安全、放心的平安城区,成为开明包容、和谐融洽的文明城区。

    记者 张莎 实习生 颜若雯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文热点

读排行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