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渝北区 查看内容
汽车质押贷款

一口山坪塘,涌出惠民泉——我区山坪塘整治工作侧记

2014-2-28 10:17| 发布者: 两路崽儿| 查看: 1141| 评论: 0

摘要: 渝北网讯 “有了山坪塘,天旱才不慌。”木耳镇石坪村3社村民邓良云一边挖坝基,一边抬起头回答记者的提问。 2月11日,渝北多个地方飘起了雪花,温度徘徊在1℃左右——这样寒冷的天气却没有挡住村民们整修山脚干堰 ...

    渝北网讯 “有了山坪塘,天旱才不慌。”木耳镇石坪村3社村民邓良云一边挖坝基,一边抬起头回答记者的提问。

    2月11日,渝北多个地方飘起了雪花,温度徘徊在1℃左右——这样寒冷的天气却没有挡住村民们整修山脚干堰塘的热情——他们正热火朝天地搬砖块、运水泥、挖基槽、支模板……

    “整治山坪塘真的是政府为老百姓办的大实事,政府给补助,我们只需出点儿力气。”技术工、八社村民邓良全说,他们要赶在3月份前把堰塘整好,在雨季蓄上水,天干的时候就能起大作用了。

    解民忧:让农民不再挑水插秧

    邓良全所在村的山坪塘始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其名称带有那个年代的符号——伙房屋基堰塘。

    因为容量小,十几年前搞过一次清淤扩容,并用条石对大坝进行了改修加固。近年,这个山坪塘坝体开始出现裂缝,长期蓄不起水,而且溢洪道也被堵了,一下暴雨就有决堤危险,威胁着下方的上百亩田地。

    “下雨怕洪水,不下雨怕干旱。”石坪村党支书记曾廷素告诉记者,“这口塘本来有3800立方米的库容,这几年却‘一口水’也没有,村民常常是守着它干着急。”

    在塘里挖坝基的曾良云停下手中的活儿对记者说:“去年插秧子那段时间干得没得法,我只有从家里挑水去插秧。”其他几个村民也纷纷附和。有村民说,因为缺水,他家收的谷子尽是壳壳。“这下好了,政府资助我们搞整修,今后就不怕洪水和干旱了。”该村民说。

    顺民意:让夏季送水成为历史

    一般来说,蓄水量在1000立方米以上的山坪塘具备“小雨能蓄,大旱能灌”等功能,是农民生活生产非常重要的水利基础设施。

    “我区将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对13个农业镇街、1759口山坪塘的整治任务,结束易干易旱地区送水历史。”区水利局水利管理站站长李建介绍说,经过近几年的持续整治,目前全区问题较严重的山坪塘数已大幅减少。在提前完成270口整治基础上,去年底,区水利局又按照区委区政府办好28件重点民生实事的部署,本着“三年工作,两年完成”的要求,计划在今年3月底前全部完成800口山坪塘整治任务。截至2月20日,全区山坪塘整治工程累计开工1070口,累计完工478口。

    经调查统计,通过整治累计新增灌溉面积4166亩,恢复灌溉面积4814亩,山坪塘清淤量32100立方米、清淤率为100%,新增恢复蓄水量14.25万立方米。

    惠民生:让老百姓用上放心水

    在木耳镇金刚村,记者看到了刚于1月底竣工的尹家大堰塘:坚固的混凝土大坝,规整的塘周护坡,规范的沉沙井、溢洪道,方便的用水道路,新修的安全护栏、洗衣台等,让曾经的“干堰塘”、“臭水塘”焕然一新。

    木耳镇农服中心主任刘红兵告诉记者,1月初,他们组织村民按照区水利局出台的《渝北区山坪塘整治技术标准》,一项一项对照着对这个山坪塘进行了整治。“以前只能蓄2000多立方米水,经过整治库容已达4000多立方米了,当地老百姓都非常拥护和高兴。”他笑着对记者说。

    金刚村村民张大叔对此非常认同。他说,没整修之前,堰塘水又少又不干净,别说没人来洗衣服,连牛羊也没人敢牵来饮水。“整治一下好,以后大家用水就不愁了,可以说是‘一口山坪塘,涌出惠民泉’。”

    据悉,去年和今年,区财政部门专项落实了3974万元用于山坪塘整治及配套工程建设,区水利部门及时制定出台了《渝北区山坪塘整治工作方案》,有效规范了全区山坪塘整治标准,确保了工程进度和质量,实现了民生工程人民参与、让人民满意的宗旨。

    本报记者 郑和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文热点

读排行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