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两江新区 查看内容

“新区事情新区办”“两江审批不过江”成为现实

2014-2-28 11:19| 发布者: 两路崽儿| 查看: 727| 评论: 0

摘要: 重庆日报头版报道:领全市开发开放之先的两江新区,如果登记一家企业需要一个月,审批一个项目需要70多天,这会是多么“囧”的一种状况? 但是,在12月6日,重庆港昌贸易公司—— 一家登记在两江新区的企业,其负责人告诉记 ...

    重庆日报头版报道:领全市开发开放之先的两江新区,如果登记一家企业需要一个月,审批一个项目需要70多天,这会是多么“囧”的一种状况?
    但是,在12月6日,重庆港昌贸易公司—— 一家登记在两江新区的企业,其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登记仅用了一天!项目审批中,一些以前需要跑到市级部门盖章的,现在在两江新区政务大厅一站就能搞定。而且整个办理过程中都未遭遇“玻璃门”,没有一名工作人员冷脸相对。
    这一巨大转变的背后,是市级行政管理权限对两江新区最大程度的下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力量,在两江新区一石激起千层浪。

    “新区事情新区办”

    地处长江、嘉陵江之间的两江新区,是我市开发开放的最前沿,也是重庆经济的增长极。
    这里自然与企业贴得最近,与市场紧密相连。与其他区域相比,这里更需要转变政府职能,以一流的政务环境和“软实力”换取企业的青睐和信赖。
    然而两江新区管委会与所有开发区行政机构一样——作为政府派出机构,其行政主体资格缺位,行政管理权限太少。
    为了解决两江新区政务环境问题,近年来,市级部门不断向两江新区放权。
    然而,一批与企业登记、开发开放密切相关的行政管理权限还在市级部门手中,即使按照最快的正规审批办理流程,对两江新区的企业来说,也还嫌慢。
    市委、市政府对两江新区的加快发展高度重视、寄予厚望:两江新区今后五年年平均经济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50%,2015年经济规模达到全市总量的20%左右,每年实际利用外资规模保持在全市总量的1/3左右。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在体制机制上动脑筋,需要在职能职责上做文章。因此,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明确,要进一步完善两江新区运行管理体制并给予行政审批事项的充分授权。市委书记孙政才指出:“要按照‘新区事情新区办’的原则,赋予两江新区更大的开发建设管理权限,在经济发展、开发建设、财政体制上实行最大限度的放权,做实两江新区开发职能。”
    市编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为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精神,日前,市政府常务会决定向两江新区下放行政审批等管理事项和权限283项。这次放权除涉及中央权限的、涉及中央和市级专项资金分配的、与两江新区建设关联度不高的权限外,其余审批权限尽可能下放两江新区。在下放两江新区的管理事项中,事关企业投资84项,企业生产经营135项,企业注册登记11项,资质资格认定23项,与两江新区开发建设密切相关的社会管理24项,人事管理等其他6项。这次放权后,两江新区的职能职责进一步完善,统筹开发开放能力得到大大增强。尤其是,两江新区将利用其“先行先试”的优势,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先走一步,再造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可以让市场主体“火”起来。
    “此次放权之后,两江新区所拥有的行政管理和审批权限,基本覆盖了开发开放的所有领域,‘新区事情新区办’成为了现实。”两江新区政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今后两江新区开发建设涉及的行政审批在新区内就可以办完,企业再也不用市区两级部门多头跑了。

    流程再造提高效能

    作为此次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点,两江新区在获得最大限度的放权之后,如何用好这些权力,考验着两江新区管理者的智慧。
    事实上,伴随着权力下放,两江新区在承接审批权限的同时,结合其行政管理特色,正酝酿出更简洁、更贴近企业和市场的政务审批流程。
    首先是理顺审批机制,两江新区率先提出并联审批,互不为前置的审批原则。以前企业经常遇到的“你这个章还没盖,我们这里审批不了”的现象不复存在。
    两江新区的大部门制显现出优势。例如,其经济运行窗口对应履行发展改革、经济信息、外经贸、统计、物价等5个市级部门审批职责。通常由不同部门办理的交叉、同质甚至重复的事项,在这里则可由一个窗口甚至一个工作人员合并审查、一并办理。
    两江新区建管局,承担了建设、市政、交通、安监、林业等9个市级部门审批职责。此次承接放权之后,建管局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整合,取消、合并、调整了20项审批事项。例如,对项目初步设计的人防、消防、主体结构审查合并进行。对建设项目,将其基础工程和上部结构初步设计实施分段审查,缩短了企业两个月的报建时间。
    两江新区先行先试的权力也发挥出应有效应。例如,在全市率先开展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试点,推行“先照后证”登记制度,实行主体资格与经营资格相分离的行政许可,企业可以先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取得主体资格,再办理其它相关部门的许可取得经营资格,有效降低企业准入门槛,激发了市场活力。

    人性化服务再提速

    在应有的整合创新之外,行政审批是否可以再提速?
    两江新区通过自身的制度创新,使行政审批进一步简化、人性化。
    例如,通过制度实现三个“集中”,即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承担审批职能的科室向政务中心窗口集中,行政审批事项向电子政务平台集中,做到“所有审批进政务中心、中心之外无审批”。
    同时,将部门审批权限向办理窗口授权,审批工作人员入驻窗口,按照“企业注册登记”和“建设项目管理”两大类,形成“一站式”服务体系。中心窗口“首席代表”乃至工作人员被赋予终审权,行政审批事项再不会后台流转到部门甚至市级部门。
    在两江新区直管区所有项目全部纳入“绿色通道”开展审批服务,做到常事快办、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难事帮办。
    两江新区还针对企业办事特点,主动开展政务服务,构建关口前移、一线服务、全程协调、后台保障的长效服务工作机制。即,从招商引资阶段开始,各审批部门就与招商部门和园区沟通协调,提前开展项目的技术审查或咨询;在项目立项后,政务中心和入驻窗口部门成立集中办件小组,到园区为企业进行现场服务,提升效率,促进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在企业创办的全过程,指定服务专员跟踪协办所有行政审批手续,为企业节约时间。
    两江新区还提出了容缺受理这一人性化机制,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或急需办理的特殊项目,部分条件和材料欠缺但基本条件具备、申报材料主件齐全的,由申请人出具限期补齐申报材料的书面承诺后,有关窗口可先行受理和审批。
    在放权、优化流程、人性化服务的综合作用下,两江新区的行政审批“囧”况不再,效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目前内资企业注册登记,总审批时限从70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资料齐全的企业,当场办结率达98.2%;外资企业注册登记,以瑞士皮拉图斯公司审批模式为标准,仅需2天半即可完成全部手续。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通过立项、规划、用地、设计和验收5个环节的有限并联(合并)审批,压缩审批时限2/3以上。
    在提速之外,两江新区还形成了12项内部审批管理制度,构建防控体系,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文热点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