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渝北区 查看内容
汽车质押贷款

小企业铺天盖地 大企业顶天立地——渝北区培育和发展市场主体述评

2017-6-9 17:39| 发布者: 渝北热线| 查看: 953| 评论: 0|来自: 重庆渝北网

摘要:   小企业铺天盖地 大企业顶天立地——渝北区培育和发展市场主体述评   “双创”是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的有效方式,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是促进机会公平和社会纵向流动的现实渠道。    ...

  小企业铺天盖地 大企业顶天立地——渝北区培育和发展市场主体述评

  “双创”是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的有效方式,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是促进机会公平和社会纵向流动的现实渠道。

  在年初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要使各类主体各展其长、线上线下良性互动,使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竞相迸发。

  日前,记者在区工商分局发布的《渝北区2016年度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获悉,截至2016年底,渝北区新增市场主体16541户,市场主体总量达到85313户,同比净增长24.05%,市场主体发展总量及新增数量继续位居全市前列。其中,新发展小微型企业5780户,总量达到30313户;全区361户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339.9亿元,继续保持全市总量第一。

  大力简政放权、提升行政效能,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扶持举措,创业激情、创新动力澎湃迸发……正在加快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的渝北,用一个个市场主体的成长诠释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真义,正形成“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企业丛林。

  市场活力勃勃生机:

  新增市场主体16541户

  “大力支持龙头企业扎根渝北、加快发展。”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充分发挥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带动效应,利用各种优势资源和发展机会,扩大就业创业,实现就业增收、创业富民。

  《报告》显示,2016年渝北内外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市场主体呈大幅增长态势,其中内资企业40332户,同比净增长25.23%;外资企业458户,同比净增长11.04%;个体工商户44264户,同比净增长23.12%;农民专业合作社258户,同比净增长15.7%。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有效降低了创业成本,市场主体增长迈入新台阶。”区工商分局注册登记科负责人介绍,2015年我区新增市场主体同比增长是18.37%,随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主体增长速度仍旧保持较快的增长水平,2016年新增市场主体达到16541户,同比增长21.7%。

  《报告》还显示,渝北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去年,全区新登记企业在第一、二、三产业的企业数量分别为310户、879户、7056户。其中,第三产业比去年增长6.82%,实有企业7056户,占企业总数的85.59%,其中批发和零售业3577户,占新增总户数的43.38%,列第二、三位的分别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210户,占14.6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779户,占9.45%。

  “企业新登记数的稳定增长,既体现了城市的经济吸引力和资源聚集力进一步提升,也表明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激发市场活力取得明显进展。”区工商分局负责人表示。

  新登记企业质量提升、规模放大、结构优化,有力支持了“稳增长、调结构”,为渝北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做实了企业体量“底盘”。

  创业动力生生不息:

  平均15人就有一个“老板”

  众创经济、共享经济,人人参与、人人受益。

  “大众创业”,就是要以千千万万市场主体的“微行为”,汇聚成创新发展的“众力量”,推动和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位于空港工业园区的空港创业孵化基地就是“大众创业”的样本。如今,该基地已入孵企业149户,帮助大学生创业98人、失业人员创业29人、返乡农民工创业29人、退伍军人创业2人,带动就业600余人,年销售收入达到3320万元,成功跻身全市百万级创客中心和市级微企孵化园行列,成为渝北区创业创新的一片热土。

  “得益于区工商分局、区经信委、区人力社保局等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我们打造了众创空间、创业商学院等创业服务平台,帮助来自社会各界的创业人员实现创业创新梦想。”空港创业孵化基地负责人表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光在空港创业孵化基地精彩上演。区工商分局微企科负责人说,去年,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推进微型企业发展的安排部署,我们以“放开、减负、解难、引导”为目标,以“数质并举”为重点,扎实有效推进微型企业发展工作,新发展微型企业5780户,截至去年底,全区微企总量达到30313户。

  小微企业继续保持蓬勃发展势头,将在鼓励投资创业的同时,为拓宽就业渠道、保障改善民生提供积极助力。渝北,小企业渐显“铺天盖地”之势。2016年渝北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则显示,我区已先后建成市级示范性众创空间11个,平均15人拥有1个市场主体。

  “健全创业激励政策,激发全社会创业活力,促进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大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幅增加群众收入。”区工商分局负责人说,随着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双创效应充分释放,到2020年,我区市场主体数量将达到20万户,实现每10个人就有一个市场主体,这将达到发达地区的水平。

  创新推力源源不竭:

  每年不低于3亿元扶持资金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双创”已成为企业创新的重要路径。

  “工业总量持续增长,经济效益同步提升,创新发展成果显著。”谈起创新对工业经济的驱动作用,区经信委负责人表示,去年,全区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新引进战略性新兴制造业项目73个,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793亿元。

  大企业依旧“顶天立地”。数据显示,我区工业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工业集中度和产业链上下游环节整合度提升,为渝北工业持续走在全市前列提供了强力支撑。其中,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6家、达到360家,汽车年产量达到145万辆、占全市近一半,笔电年产量达到2000万台件、占全市三分之一。智能终端产业从无到有,集聚整机及配套企业40家,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占比达22%。

  “去年,我区帮助企业争取市级资金1782万元,安排市中小企业专项切块资金3051万元、惠及企业150家。今年,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区经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区将实施技改扩规、机器人产业扶持、稳增长综合评估、协作配套、贷款贴息、入规升级、兼并重组、鼓励发展工业设计、两化融合、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节能改造等11项扶持措施,区内年度产业扶持资金预算总量提高到2亿元。

  另外,去年,我区共拨付补助资金1.2454亿元,对3726家微企进行创业补助,同时微型企业获得创业贷款508笔,共计5000万元;实现税收返还1070户,共计858.4436万元。

  空港创业孵化基地负责人介绍,该基地入孵企业每户可减免相关费用约1.2万元,符合条件的企业可向国家申请创业补助金,已申请创业补助金的达68户,孵化成功率超过95%。“这些鼓励政策对基地、对企业都起到了极大的帮扶作用。”该负责人表示。

  助推大企业“强者恒强”,拉动小企业“茁壮成长”。今年4月,我区制定印发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生态圈的若干政策》及相关配套文件,推出52条奖励或补贴政策,每年整合不低于3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大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企业创新离不开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政务环境。”入驻感知孵化园的重庆路投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对渝北创新创业环境给予高度评价,并对52条创新政策表示期待。

  《报告》透露,今年,渝北将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坚持以创新推动创业,增强创业活力,提高创业水平,促进创业就业互动,为渝北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营造更加良好的市场准入环境和营商环境。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文热点

读排行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