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渝北区 查看内容
汽车质押贷款

我区基层干部深入学习王伦精神走笔

2014-4-22 19:23| 发布者: 渝北热线| 查看: 752| 评论: 0

摘要:   2013年3月,一名长期患病却坚持奋斗在基层第一线的普通村干部,带着对未完工作的无限遗憾,匆匆告别了尘世,年仅41岁的他名叫王伦。生前,他没有豪言壮语,但他心系百姓、办事公道、无私奉献的精神却为全区基层 ...

  2013年3月,一名长期患病却坚持奋斗在基层第一线的普通村干部,带着对未完工作的无限遗憾,匆匆告别了尘世,年仅41岁的他名叫王伦。生前,他没有豪言壮语,但他心系百姓、办事公道、无私奉献的精神却为全区基层干部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他离开一年来的时光中,渝北大地掀起了学习王伦精神的热潮。他身上那一个个“闪光点”,如黑夜里的明灯,照亮了全区基层干部努力拼搏的道路;如燎原的星火,点燃了全区基层干部奉献为民的激情。

  王伦虽然离开了,但王伦精神演绎出的新故事却在渝北大地上不断上演!

  榜样传“情” 百姓冷暖挂心间

  如今,再走进王伦生前工作的沙坪村,老百姓只要一提起他,有两个字出现的频率会最高,那就是:“好人。”因为这个好人总是记挂着他们的冷暖。

  距沙坪村不远的双凤桥街道中建村,在村民肖洪容的心里,也有一个心目中的好人,那就是村总支书记文兴刚。“如果不是文书记帮忙,咱娘俩可真的没有了‘活路’。”只要有人一提起文书记,肖洪容不停地重复着“他真是个好人”。

  单身母亲肖洪容,带着个身患重病的女儿,生活举步维艰。文兴刚得知她家的困难后,马上与其他村干部一道来到肖洪容家里慰问走访,了解情况。帮她办理了低保,并在村“两委”会议上,提议将肖洪容聘请到村里当保洁员,增加一定经济收入,逐步缓解困难。同时还多次帮忙联系医院,帮助其女儿医治疾病。

  “村干部也是来自老百姓,村民们有啥难事,咱就得真心去帮。”文兴刚说,王伦就是他学习的榜样,只有带着感情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才对得起当村干部的良心。

  “为解决咱家阳台漏雨的问题,李书记冒着大太阳天,不知跑了好多次。”家住回兴街道双湖路社区的张德良夫妇,提起社区党委书记李真云,止不住夸赞:“他真好。”

  为解决张德良夫妇反映的问题,李真云多次跑街道和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并主动联系施工单位,通过多方协调,终于帮张德良家解决了漏水问题。

  “现在不怕下雨天,我们瞌睡也睡得着了。”张德良说,“社区有这样实实在在为民办事的干部,我们都很满意。”

  “只要与群众有关的事,在我们社区干部的眼里,都是大事。”李真云说,社区干部每天都要面对居民们的各种大事小情,真心实意地办好每一件事,就是实实在在践行王伦精神。

  榜样补“钙”清风正气扑面来

  曾经,坚持低保条件不“走展”的王伦,被表舅指着鼻子骂“六亲不认”;还因对亲姐姐整修山坪塘不合格,下了“返修令”,被埋怨其“穿小鞋”……但就是因为他这种认理不认亲的办事原则,被广大村民们竖着大拇指称赞为“耿直”、“公道”。

  在兴隆镇财政所,所长赵中莉每月都会如期接到民政干部贾占燕主动要求查账的请求。“财政花在五保老人身上的钱,我们应该做到一分一厘都不差。”在分管兴隆敬老院的贾占燕眼里,主动接受账目检查,是严格财经纪律的需要,更是对自己工作的自信。

  “咱们敬老院伙食团买菜都是五个人一道,选菜、记账、付钱、监督各有其人,且监督人员每天由院内老人轮换着来。”兴隆敬老院院长刘建立说,在贾占燕的严格管理要求下,敬老院的粮食精确到斤,鸡蛋精确到个,账目与实物随时随地经得起检查。

  “王伦公道正派的作风,就是我们基层干部的精神‘钙片’,有了‘钙片’的支撑,我们就不会向歪风服软,被邪气侵蚀。”贾占燕说,王伦是个实在人,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学习王伦就该学他的一身正气。

  在区人民医院脑外科住院病房的众多患者眼里,科主任刘智不光有好医术,更有好医德。“刘医生每天都会到我的病床前查看我的病情,还尽量给我用便宜的药。”家住统景镇农村的张大爷一提起刘智,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坚持原则是王伦身上的一大闪光点,他的精神让我更加坚定了行医者的操守。”刘智认为,王伦身上的许多精神都适用于不同行业的基层干部,为树立正气,传递正能量,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榜样生“根”敬业奉献“花”满城

  因为担任村干部,王伦连续十多年没有和家人一同观看春晚;因为工作忙碌,多年来肝病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因为踏实敬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念念不忘大年夜的安全守护工作。在人们的心中,王伦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新时期渝北干部无私奉献的赞歌!

  年初,石船镇麻柳村一派繁忙景象,绿油油的榨菜头堆满了院坝,村党委书记樊登文和村干部正忙着给农户过秤、结账……

  “我都这把年纪了,还能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得感谢樊书记帮忙收榨菜。”年近70岁的村民敖奇发喜滋滋地说道。

  从发展榨菜、大叶麻竹产业,到加工食用红苕粉等农副产品,樊登文每天都在奔忙着。

  “王伦全心全意为村民们办实事好事的精神,给了我深刻的激励。”樊登文说,眼下村里老百姓最盼望的事莫过于致富奔小康,为了大伙儿的荷包都鼓起来,为了实现带领村民致富的承诺,就算是跑断腿、磨破嘴也值。

  “一条大路哟通呀通我家,我家就在冉呀冉家坝……”这首由成龙演唱、富有田园气息的《油菜花》,如今被龙山街道冉家坝社区的居民们改唱出全新的版本。社区居民陆小川说,在城市里虽然住上了新房,吃穿都好了,但常常会感到人情味少,心里空了。但自从社区干部积极组织丰富的文化活动之后,邻里之间更亲了,精神生活有色彩了,幸福的味道更甜了。

  冉家坝社区党委书记王安全说,社区干部不仅要解决居民们有形的困难,更应关注大家的精神世界。学习王伦的闪光点,就应当活学活用,用真诚的心、无私的爱,更好地服务于群众,为王伦精神赋予更新的时代内涵。

        本报记者 周精丹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文热点

读排行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