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渝北区 查看内容
汽车质押贷款

文化产业蝶变,翱翔渝北上空

2014-6-9 14:59| 发布者: 渝北热线| 查看: 950| 评论: 0

摘要: 背景资料 近年来,我区文化产业发展较快,初步形成了以两路、龙溪片区为代表的广电、出版发行、数码动漫、文化休闲娱乐等文化产业中心区,以空港工业园、现代农业园区、北部新区软件园等为代表的印刷包装、工业产品 ...

     背景资料>>>

    近年来,我区文化产业发展较快,初步形成了以两路、龙溪片区为代表的广电、出版发行、数码动漫、文化休闲娱乐等文化产业中心区,以空港工业园、现代农业园区、北部新区软件园等为代表的印刷包装、工业产品设计、软件设计、咨询策划等文化产业集聚区。2013年,全区各类文化经营单位(户)1316家,其中经营收入1亿元以上的11家,5000万以上到1亿的9家,3000万元以上到5000万元的9家,1000万以上到3000万元的18家,并实现收入110亿以上,其中,产业增加值突破30亿元,占全区GDP的3%。比上年增长24%,仅文化产业提供就业岗位就达到35000余人。

    2014年,全区文化产业将以全力推动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大项目、大平台、大市场建设为抓手,力争实现产业收入140亿元(增长30%以上)、增加值突破40亿元(增长30%以上),实现产业规模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综合效益逐渐凸显的目标,力争三到五年内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占全区GDP的5%。

叶脉画和剪纸展示

 

影视公司在民国街拍摄电影

 

羽毛画

 

在建的重庆日报大厦

 

设施完善的国博中心

 

剪爱工作室

  

重庆广告产业园

    5月23日,重庆市文艺家活动中心对外开放文艺惠民系列活动在我区启动。当天,在渝北展览分区,羽毛画微企老板徐南南在现场为大家展示“葡萄”羽毛画的制作过程,熟练的手法以及精美的羽毛画工艺吸引了许多市民驻足观赏。在她看来,渝北是个极富文化底蕴的地方,文化浸润在每个渝北人的骨子里。如城市发展理念的革新,城市建设的推进也需要文化产业这一载体的支撑,而这载体自身也需不断调整经营理念,与时俱进。

    点的闪耀——援手相助,让“文化草根”有了家

    “从一个社区微企成长为现在一个独具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制造企业,这其中离不开政府和各个部门的支持。”我区羽毛画制作者徐南南如是说。鲜为人知的是,在成功的背后,徐南南曾经历过一段失落:两年前,同样的一幅画,即便她和女儿从早忙到晚,一个星期最多也只能制作三幅,根本无法接下几百幅的订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她也曾招过几个学习美术的大学生,但由于制作羽毛画需要制作者极大的耐心,他们都没能坚持下来。另一家手工艺制造微企——剪爱,也曾有着自己的“心结”,负责人彭茂林告诉记者,手工作品成本费高,售价也比一般的剪纸画贵,所以每次展览都是看的人多,买的人少。

  如今,和徐南南、彭茂林有着相同苦恼的“文化草根”将不再苦恼。针对微型企业遇到的人才、技术、管理、发展等难题,我区组织协调财政、税务、人社、金融等部门帮助“文化草根”微企解决发展中的“阵痛”:建立微企联系点,推行“一帮一”对接服务,协调解决微型企业遇到的招工、管理、规范做账、商标广告等问题。为了提高“文化草根”在创业之初的成活率,我区还制定了一系列财政奖补政策。同时,积极搭建融资平台,创新微型企业融资贷款模式,在全市率先引入外来资金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全区先后与各银行、投资公司签订了总额1.3亿元的专项贷款资金协议,用于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在这样的呵护下,辖区内一批微型企业迅速发展成长。

    线的延伸——开放合作,力邀文化产业项目入驻渝北

    两年前,随着两江国际影视城一期民国街的竣工剪彩,电影《一九四二》也在民国街拍成并已在全国公演,自此,“两江国际影视城”、“民国街”等极具代表性的地名开始被人们所熟悉。民国街位于龙兴工业园,是两江国际影视城一期项目,也是最具民国特色、全景展现陪都重庆的大型影视产业和文化创意基地。为了让更多的影视节目中留有渝北的印记,我区积极引进中外知名影视制作发行机构,推进影视创作和生产发行,形成集影视拍摄、影片观看、产品展示、高端论坛、特色旅游于一体的影视产业链条,打造特色综合影视基地。

    在积极引导和培育新兴文化创意产业方面,我区还充分发挥重庆广告产业园、国博中心、两江影视城等大平台的示范带动效应,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产业发展为载体,大力发展影视传媒、文化会展、文化创意、数字动漫、艺术品交易、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产业,促进文化与科技、旅游深度融合,助推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

    同时,以大项目、大平台、大市场建设为抓手,实施“整合集聚、品牌培育、开放合作、改革创新”四大战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提升相协调,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根据渝北区发展定位,结合城市功能、产业功能、配套设施,实施集聚化的总体策略,着力构建以空港中央文化区为核心,六大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为支撑的“一区六基地”产业空间格局。围绕打造会展新城、创意设计之都、影视传媒名城、出版印刷基地和休闲娱乐胜地五大支撑性功能,重点发展会展博览、文化创意、广播影视、数字内容、出版发行、印刷包装、文化旅游、演艺娱乐、艺术品创作及交易、文化用品及设备生产等十大类行业,让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渝北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

    面的结合——整合资源,打造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格局

    “到2015年,文化产业将成为渝北支柱性产业,基本建成重庆文化产业高地和重庆文化创新发展示范区。”这是出现在《重庆市渝北区“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里的一句话。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区将以文化资源为依托,以产业园区和重点项目为主要载体和重要抓手,有效配置资源,形成强有力的竞争主体和产业群体。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错位发展”思路,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布局的统筹规划,增强园区集聚功能,发挥品牌效应和集群效应,形成有效集聚、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渝北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格局。

    同时,我区将以打造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为抓手,发挥渝北空港和人文资源优势,在会展、广播影视、文化创意和数字内容等有特色和市场竞争优势的领域,扶持培育若干在国内外有较强竞争优势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

    在开放合作战略方面,我区将以开放视野,积极吸引国内外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借鉴国内外文化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营销策略,提升渝北文化产业层次;建设特色鲜明的辐射全国的区域文化产品物流中心和交易市场,组织园博会、文博会等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营造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鼓励文化产品出口,参与国际文化贸易交流,拓展国际市场。

    此外,为了形成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文化发展环境,我区将建立文化产业创新体系,立足传统文化资源,结合流行时尚元素,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大内容创新力度,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创造更多富有时代特征的新型文化业态和创意产品。

    记者手记>>>

    渝北:百花齐放春常驻

    欧云霄

    对一个地方来讲,文化产业是灵魂;对一个区域来讲,文化产业,是名片,是形象,更是实力的重要体现。随着一张张老名片重新焕发光彩,更多新的“名片”也将不断呈现。渝北,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在漫长的岁月里积淀了富有特色的地域历史文化,其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使之迅速崛起,成为这段进行曲中最华彩的乐章。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要把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放到重要位置,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来培育,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为把渝北建设成文化强区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近年来,我区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实施文化兴区战略,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全区发展文化产业的氛围日渐浓厚,文化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增强。同时,全区初步形成了以两路、龙溪两大核心城区,各工业园区以及大型文化产业项目为依托的文化产业空间格局,集聚态势初步显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今天的渝北,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两手兼备”,携手并进,让文化生产活力迸发,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迎来文化产业百花齐放的春天!

    各方声音>>>

    区文广新局副局长 张强

    渝北区文化产业发展面临四大机遇:一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国内外市场和前景更加广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文化产品、文化资本跨国流动加快,文化生产、文化贸易全球化运作程度提高,为文化产业“走出去、引进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文化产业在我国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已被确立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进行发展,国家将从资金、人才、土地等要素保障方面强化政策支持,为我国文化产业提供优越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激发产业发展活力。三是全国和重庆经济快速发展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重庆和全国一样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经济结构、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对文化服务和产品的需求将迅猛增长,为文化产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四是渝北区发展基础和未来发展前景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快速发展平台和通道。作为重庆主城新中心、两江新区核心区的渝北区,致力于高标准、高要求建设临空都市区,打造“城乡统筹文化强区”,拥有保税港区等重大平台,一大批大型文化产业项目布局落地,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为全区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和发展条件。

    重庆剪爱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彭茂林

    “剪爱”是我区第一家获得知名商标的微企,没有政府的扶持,就没有“剪爱”的今天。发展微型企业带动了九类人群创业就业。在我看来,一方面,微型企业的创业者大多数为“草根人群”,另一方面,这些微型企业又带动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者、“农转城”人员、返乡农民工、城乡退役士兵、“4050”人员的就业,在化解就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报记者 欧云霄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马力 任天驹  胡瑾 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文热点

读排行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