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渝北区 查看内容
汽车质押贷款

缺水村不“缺”水,山坪塘整治解民忧

2014-6-9 15:00| 发布者: 渝北热线| 查看: 1226| 评论: 0

摘要:   渝北网讯 一口口山坪塘,一头连着农田灌溉,一头关系到人畜饮水需要。对兴隆镇宝胜寺村的村民而言,今春是一个“幸福的春天”。“区里支持我们村整治了34口堰塘,让我们告别了春干夏旱的日子。”村民黄显奇激动 ...

  渝北网讯 一口口山坪塘,一头连着农田灌溉,一头关系到人畜饮水需要。对兴隆镇宝胜寺村的村民而言,今春是一个“幸福的春天”。“区里支持我们村整治了34口堰塘,让我们告别了春干夏旱的日子。”村民黄显奇激动地说,让堰塘装满水就是办实事、办好事,政府真正把老百姓的事放在了心头!

▲村民们正抓紧修建山坪塘附属设施。

 

▲重新蓄上水的山坪塘方便了灌溉。

  年年送水年年旱

  “保胜寺村是全区有名的‘缺水重灾区’。”车行在略显颠簸的山路上,区水利局水利管理站站长李建指着车窗外高低起伏的山形说,这里的地形呈“倒锅状”,高低海拔较悬殊,极不利于蓄水,所以“十年九旱”,且水利设施陈旧,村民生产生活用水严重缺乏。

  六社村民邹大安说,以前,宝胜寺村有“四大难”,而“村民吃水难”尤为突出。因没通自来水,大家吃水要到离家很远的山下去挑。“挑一桶水来回要走1个多小时,空桶下坡,满桶上坡,累啊!”他苦笑着说。

  “每年6月就开始干,全靠镇里来给我们送水。”保胜寺村党支部书记曾令光说,因地形和土质的原因,村里没有地下水,全靠地表水。年初时,听说要进行山坪塘整治,全村的老百姓都非常期待和高兴。

  齐心协力共整治

  在一个山坳里,公路边堆放着砖块、河沙和水泥,几匹骡马静静站在路旁等待“起运”。“走。”主人一声令下,骡马便迈开了步子,向200米开外的一处山坪塘整治工地走去。不大的工地上,五个村民正加紧施工,镇农服中心的工作人员和一位村民则在现场监督,确保山坪塘整治工程质量。一口“病危”的山坪塘,即将恢复生机。

  “现在就剩这口没完工了,还有点扫尾工程。”村民黄显军告诉记者,为了赶在雨季前把全村的34口山坪塘整好关上水,他们村就抓紧工期先进行了清淤、补漏、筑坝基、修溢洪道和排水沟等工程,像护栏、台阶、洗衣台等这些便民设施现在再慢慢来增加。“过年那几天,大家都不愿耍,都忙着到山上来整修堰塘。”黄显军说,3月份时,因多口山坪塘同时施工,人手不够,全村老少都加入进来了。

  “把山坪塘修好,我们自己得好处。”村民龙登梅说,堡坎设计加厚80公分,结果加厚了1米。“材料使用上,严格按照设计标准执行。质量第一,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实处。”

  兴隆镇农服中心干部马青安告诉记者,为了解决长期困扰宝胜寺村的“缺水”问题,在去年启动山坪塘整治工作时,兴隆就把整治的重点放在了该村,为全村争取到了34口山坪塘的计划。“一个村就整了34口,这在全镇算是多的了。”他笑着说。

  站在他身旁的李建也点头说,我区选点的原则之一就是,哪些村的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最不方便,哪些社的农作物会因干旱减产,哪里的群众生活最急需,就先整治那里的山坪塘。

  以后不再干着急

  大屋基堰塘是一口始建于70年代的老塘,几经“病重”又几经修补,终在前些年“滴水不沾”,彻底失去了蓄水灌溉能力。它面前的十几亩土地也经由“水田”变成“旱土”再变成“荒地”。而今,几场大雨后,新近整治的堰塘又焕发“青春”,塘里蓄上了近五千立方米的水。塘下的荒地,也恢复了“水田”的原貌。

  黄显奇挑着水桶拾级而下,在大屋基堰塘里盛满两桶水,往自己的育秧地里走。“以前,这块田几乎不种,种了也白种。山下的几块田就看‘天’了,有水就多种点,一般就种1亩多点。”黄显奇说,村里的山坪塘都关上了水,他已经多整出了几块田,准备了4亩地的秧苗。

  在村头的一口名为“峡峡堰塘”前,村民贾占模也挑了一桶水去地里浇葡萄苗。“栽葡萄,以前想都不敢想,不过,以后就不渴了、不愁了。”

  “今年涉及14个镇街122个行政村的800口整治任务已全部完成,截至目前,全区提前超额完成了山坪塘整治共计1070口。”在回程的路上,李建如数家珍,整治后,全区新增储水量现在达到32万多立方米,恢复储水能力达到80多万立方米,新增灌面约1.6万亩,恢复改善灌面约3.5万亩,解决了25690人用水困难问题。

        本报记者  郑和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文热点

读排行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