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渝北区 查看内容
汽车质押贷款

来看看渝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2017-9-20 20:49| 发布者: 渝北热线| 查看: 1025| 评论: 0|来自: 重庆渝北网

摘要: 来看看渝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乾隆珐琅彩御枕 涡旋纹神矛 川剧戏服大般涅槃经梵行品古床  秋高气爽,正是出门游览观光的好时节。在渝北,就有一些独具特色的博物馆,它们充满了历史气息,或文艺抒情,或典雅大气, ...

来看看渝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乾隆珐琅彩御枕 涡旋纹神矛 川剧戏服
乾隆珐琅彩御枕 涡旋纹神矛 川剧戏服
大般涅槃经梵行品
大般涅槃经梵行品
古床
古床

  秋高气爽,正是出门游览观光的好时节。在渝北,就有一些独具特色的博物馆,它们充满了历史气息,或文艺抒情,或典雅大气,而且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很值得大家去近距离感受感受。

  重庆川剧博物馆:

  纯金线绣“黑蟒”戏服

  一件重达七八斤

  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川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庆川剧博物馆现藏品总量3200余件,这里不仅有异地复建的明清古戏台,还有许多珍贵的戏服、剧本、乐器、老艺术家用物等。这些藏品不但记录了川剧的历史,也是老一辈川剧艺术家的艺术人生写照。该馆分为4个展区,共展出图片500余张,实物近1000件。

  展馆大厅设有一个金碧辉煌的明清古戏台,戏台为异地复建的文物,所有部件均为原件,戏台上的木雕被重新描上了金漆,金光闪烁,展现了戏台当年的繁华与荣耀。

  令人惊叹的是,馆内还陈列了17件川剧戏服。其中有一件重达七八斤的黑蟒服尤为惹眼。它以黑色丝绸为底,结合蜀绣和苏绣工艺,用纯金线在袍子上绣成五爪金龙等图案,看起来厚重典雅,气场十足。

  蟒,是传统戏曲中对剧中帝王将相服装的称呼,该戏服身长147cm,袖长102cm,宽65cm,于上世纪50年代初拨专款制作。据介绍,原本有黄、白、绿、黑四件戏服,黄金耗材共计二两,目前保存下来的只有白、黑两件,相比其它几件,“黑蟒”戏服在做工上更加精细。

  因“黑蟒”戏服主要为性格刚烈的朝廷大臣所穿,如张飞、蔺相如、包拯等等,川剧名家张德成、吴晓雷、唐彬如就曾穿上它表演。据悉,绣制出的一件蟒袍重达七八斤,当年演员穿上它还需在舞台上表演,实属不易。

  重庆宝林博物馆:

  乾隆皇帝纳凉御枕

  纯手工制作全世界仅存一件

  重庆宝林博物馆,主体展馆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展馆内常设10个展厅,馆藏藏品6880件,涵盖古化石、石刻、青铜器、陶瓷器、书画、古籍善本等十多个类别。其中三件镇馆之宝,分别是:乾隆珐琅彩御枕、涡旋纹神矛以及唐人写经。

  乾隆珐琅彩御枕形状颇像一个“乾坤袋”,其底部有“大清乾隆年制”红彩款,是当时乾隆帝夏季纳凉御用的瓷物,全世界仅存一件,名曰清乾隆珐琅彩瓷枕。据介绍,瓷枕高10厘米,宽15厘米,长36厘米,其胎体质地细腻,为清造办处库存的上等填白瓷,厚薄适中,修胎规整。此外,御枕上以油画技法描绘出红、兰、粉红、黄、白等珐琅彩的花卉,还有金发碧眼西洋女郎、洋房、山石等图纹,十分华美。

  而另一件涡旋纹神矛是春秋时期的一件兵器,通长37厘米,最宽处5厘米,其满身饰涡旋形花纹,纹饰神秘有动感,排列整齐有序。据考证,这些纹饰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火、雷电、风的崇拜。据介绍,至今为止,涡旋纹饰在全世界仅发掘了这一件,虽然涡旋纹青铜矛制作精湛,造型庄严肃穆,但并非用于实战,它是一件象征王者权利的尊贵礼器。

  第三件唐人写经出自敦煌石窟,此经卷为《大般涅槃经梵行品》,全长9.6米,高26.5cm,黄麻写经纸质,装裱于清末民初。引首、隔水、拖尾等部位齐全,双柱头嵌有玉片。

  据介绍,唐代是以楷书为主的时代,唐楷扬弃了一切不规范的东西,使其成为单一、程式化了的书法形式。该经是一部浓厚唐代书风的长经,内容为《大般涅槃经梵行品》,据传古人望之即谟拜。

  重庆古典照相机博物馆:

  世界上第一台机身

  内置曝光表的相机

  重庆古典照相机博物馆由民间收藏家陈晓林创办。据悉,陈晓林从1982年开始,花了30年、投资上千万元,从世界各地收藏了古典照相机近1500台,古典缝纫机600余台。2011年10月1日,陈晓林将收藏的1000余台相机免费进行陈列展出,馆内珍藏的CONTAFLEX.T.L.R135双镜头反光相机,生产与1935年的德国,制造商是蔡司·伊康公司。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机身内置曝光表的相机。据了解,它当时的定价约1000美元,那个时候,1000美元可以买到两栋房子,号称最豪华、最高级,当然也是最昂贵的相机,俗称“帝王照相机”。目前,这台照相机收藏于重庆古典照相机博物馆内,是该馆的八大馆藏精品之一。

  巴渝民俗博物馆:

  清代金木雕家神龛

  集木雕技艺大成

  巴渝民俗博物馆馆内展品为大家展示着农业手工业等生产民俗、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民俗以及巴渝传统婚俗等,在这当中,不得不提清代金木雕家神龛。

  据史料记载,所谓家神龛一般用于陈设“天地君亲师”神位,供家族成员祭拜祖先,在民间俗称“香火”,是家族血脉的象征。

  现藏于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的清代金木雕家神龛,为国家二级文物。上世纪90年代初,文物专家在原江北县两岔乡斗水村发现。神龛通高足有4.5米,宽1.7米,厚近0.7米,被誉为“中国第一龛”。据悉,此龛为柜式神龛,仿楼阁结构,由座、身、顶三部分组成,龛顶有“二龙戏珠”的纹饰,楣板和花板中雕刻有“八仙上寿”、“槐荫送子”等象征吉祥寓意的各种图案。除此之外,神龛两侧还雕刻有“魁星点斗”“三星高照”“刘海戏蟾”“白娘子盗仙草”“黛玉葬花”等图案,每一个图案的背后都有独特寓意,堪称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的大集合。

  此外,在这尊清代金木雕家神龛正中,列有“天地君亲师”牌位,两旁立柱缠绕着4条飞龙护卫牌位,右题“采蘋蘩以荐馨香当报水源木本”,左题“列俎豆而酬沛泽不忘祖德宗功”。正面圆形开光处还有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等28位神仙的群像,这些都是表达了古代农耕文明之下人们对天地的敬畏,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巴渝古床博物馆:

  “巴渝第一床”三年打造

  内外共五层装饰

  巴渝古床博物馆,为一幢三层庭院式仿古建筑,以清代中晚期以来巴渝地区古床发展演变过程为主线,分类展示宁波床、罗汉床、各时期拔步床和双踏床等精美古床等。被誉为“天下第一床”的满金雕花床是镇馆之宝之一。

  一踏入博物馆主馆,被誉为“巴渝第一床”的镂雕满金漆花鸟纹楠木拔步床(拔步床又叫八步床,是汉族传统家具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床)就映入眼帘,其高2.9米、宽2.8米,气势十足地“躺”在展厅中。古床“浑身”上下金灿灿的,床体由架子床和围廊组成,内有两层花罩,外有三层楣板,配备靴柜、银柜、被盖架等。

  “它‘出生’于清代同治年间,作为‘嫁妆’特制。”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工作人员刘蒋介绍,当时在渝北的徐家坝有一戴姓大户人家,其主人招募工匠制作这张六柱五檐满金雕花大床,足足花费了三年时间。经代代相传,到了民国时期,戴家将大床转让给当地马家,马家嫁女之时,这件“宝贝”作为嫁妆送到当地吴家。到上世纪90年代初,吴家后人将这件“颠沛流离”的传家宝捐赠给原江北县文管所(现渝北区文管所)收藏。

  “这架古床雕刻工艺精湛,装饰的黄金足足达到200克以上,在当时可谓相当奢华。”刘蒋介绍,之所以被称作“巴渝第一床”,是因其身上雕刻有丰富图案纹饰,寓意深刻,“它们浓缩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具有巴渝特色。”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文热点

读排行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