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渝北区 查看内容
汽车质押贷款

从金融安全到金融创新 渝北打造创新金融发展高地

2016-2-2 20:32| 发布者: 渝北热线| 查看: 1085| 评论: 0|来自: 重庆渝北网

摘要:   从金融安全到金融创新 渝北打造创新金融发展高地   2015年,渝北区金融工作继续围绕临空都市区建设,加快引进各类金融机构特别是创新型金融机构,金融业务规模稳步扩大,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全面有序推 ...

  从金融安全到金融创新 渝北打造创新金融发展高地

  2015年,渝北区金融工作继续围绕临空都市区建设,加快引进各类金融机构特别是创新型金融机构,金融业务规模稳步扩大,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全面有序推动企业直接融资工作,改制上市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同时,全区以建设“金融安全年”为主线,加强金融市场主体日常监管,深入开展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教育宣传,优化金融发展环境,持续推进全区金融业健康快速发展。

  业务规模稳步扩大 经济比重持续攀升

  去年以来,全区金融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主要指标稳步增长,各项业务持续发展。其中,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3549亿元、增长10%;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282亿元、增长19.3%,存贷款余额分别占全市总量的12.6%和14.7%。区属担保公司在保余额133亿元,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76亿元,证券公司成交金额5200亿元,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7亿元,金融机构全口径税收达到16亿元、增长24%。全区金融业增加值145亿元,增速48.9%,占GDP比重12.1%,GDP占比相较于去年的7.2%,增加了4.9个百分点,金融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转变招商引资方式 吸引优质基金落户

  “坐地招商、等客上门的引资方式已经过时了。”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金融办主动出击,用以商招商办法,外出拜访各类金融企业100余家。充分利用市、区产业引导基金的配投引资作用,吸引国内外优质基金落户渝北。“目前招商局资本、深创投、赛伯乐投资集团等知名投资机构发起的多只基金已落户或拟落户我区。”

  通过“走出去”的方针,全年新引进落户支行级银行机构4家、股权投资类机构17家、支付结算类机构1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1家,落户企业注册(或认缴)资金合计达到58亿元。

  另有4个金融项目亮相渝洽会,签约金额合计64亿元,其中招商局资本列为全区三大重点项目之一,其发起设立的大消费及现代服务业股权投资基金——重庆慧林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远期规模为50亿元。

  改制上市取得突破 有序推进企业融资

  去年,再生科技公司在上交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成为区属第一家在主板上市的公司。“这是我们改制上市工作中,取得的历史性突破。”上述负责人介绍,2015年,金融办对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工作措施等内容进行明确,全面有序推动企业直接融资工作;并给予上市经费补贴及财政奖励政策,激励区内优质企业改制上市;举办企业改制上市培训会,提高参会企业家直接融资知识水平。

  2015年,重庆狼卜策划在“新三板”挂牌。有友食品公司被评为重庆市拟上市重点培育企业。洁雅清洁公司在重庆股份转让中心成功挂牌。另外,对300余家企业进行改制上市辅导培训,已经推动近20家企业正式启动上市挂牌程序,阿兴记食品公司、重庆星河光电公司等多家企业有望于2016年上半年在不同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

  融资服务不断健全 跨境结算更加便利

  针对融资困难的企业,渝北区结合行业主管部门和全区“3人5事”工作组通过召开融资工作座谈会、开展企业财务状况摸底、争取金融机构资金倾斜等多种方式,提高融资服务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融资服务。并突破抵押担保限制,积极推进“助保贷”、“助创贷”、“农村生产资金扶持贷款”试点,降低中小企业和个人信贷准入门槛,满足不同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

  同时,针对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短、频、快的特点,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协调银行机构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实行信贷审批限时办结制度。引进金电联行第三方征信评估机构,为企业开展信用等级评估及融资规划服务,实现信用融资。全年区内银行机构为恒通客车、瑞阳科技、源山实业等32家企业授信或贷款达14亿元。

  在跨境结算及投融资便利化方面,渝北主动与市金融办、海关、外管局、国税局、外经外贸、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等相关部门联系对接,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便利化服务,进一步加强资金互动流通,制定出台结算类企业招商扶持办法。2015年,共有25家驻区银行机构开展跨境结算业务,跨境人民币结算量62亿元,同比增长45%,结汇量55亿元,同比增长48%,国际结算量41亿美元,同比增长2%。

  打击非法集资活动 加强监管防范风险

  “坚持开展打击非法集资活动,加强行业监管,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是构建金融安全的重点工作。”上诉负责人表示,在打击非法集资的活动中,通过抓好打非宣传教育工作,做好非法集资风险排查整治,建立健全打非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2015年,发放各类宣传资料60余万份,重点对全区1000余家投资咨询公司进行全面梳理清查,对排查出的54家涉嫌非法集资公司进行现场调查,清退群众资金3200万元。此外,还建立联络员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日常监管排查和风险监测研判,强化信息沟通和协调联动。

  在风险管控方面,渝北区对小贷公司、担保行业的监管和排查一刻也没能放松,同时,强化对互联网金融的日常监管;牵头组织召开区属小贷公司、担保公司“风险防控与法律实务”座谈培训专题会,积极与银行、小贷公司协调沟通,推进问题解决,有效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

  同时,渝北金融办还会同统计部门加强与两江新区、北部新区协调沟通,积极争取支持,全面掌握全区新型金融机构基本情况,做到应统尽统,不遗不漏。目前全区统计入库各类新型金融机构138家。

  促进金融行业创新 抢抓战略合作机遇

  2016年,渝北以“金融创新年”为主线,围绕“不断推进部门服务创新、加快促进金融行业创新”扎实开展工作,抢抓中新战略合作机遇,持续优化金融投资环境,促进实体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提升资金要素保障水平。

  这就要求渝北继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和银政企合作力度,大力拓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通过PPP方式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上来。同时要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丰富金融业态发展,大力开展普惠金融发展,推进企业改制上市。

  今年,金融业发展主要目标为: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金融业对地区税收贡献同比增长15%,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0%,金融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亿元。

  十二五数据

  2015年末,全区金融业增加值145亿元,是“十一五”末(19.5亿元)的7.4倍,占GDP比重由“十一五”末的3.4%提高到12.1%。区属金融机构年度税收贡献16亿元,是“十一五”末的4.5倍。2015年末,区属一级支行(支公司)级以上金融机构数量191家,比“十一五”末的95家增加了96家,增长1倍,其中,银行58家,证券公司18家,保险公司16家,小贷公司17家,担保公司9家,基金管理(基金)67家,其他金融机构6家。

  2015年,全区银行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3549亿元,是“十一五”末(1189亿元)的3倍;贷款余额3282亿元,是“十一五”末(970亿元)的3.4倍,存贷款余额分别占全市总量的12.6%和14.7%。区属保险机构保费收入由“十一五”末的11亿元增长到17亿元,增长55%;全区证券公司成交金额5200亿元,小贷公司贷款余额76亿元,担保公司担保余额133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5.4倍、5.1倍和7.6倍。

  十三五数据

  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区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20年突破280亿元;区属金融机构年度税收贡献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20年突破30亿元。金融业继续成为全区第二大支柱产业,继续位列全市第二大金融集聚区,逐步建成机构众多、业态丰富、功能齐全、结构优化、体系完善的创新金融发展基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文热点

读排行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