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渝北区 查看内容
汽车质押贷款

渝北巾帼志愿者活动走笔

2013-12-11 21:59| 发布者: 渝北热线| 查看: 1086| 评论: 0

摘要:   渝北网讯 在渝北,有这样一群志愿者,她们活跃在城市农村,是“爱心使者”,是“知心大姐”,是“维权斗士”……她们以各种身份出现在需要帮助的人面前;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巾帼志愿者。   爱心奉献,为困 ...

  渝北网讯 在渝北,有这样一群志愿者,她们活跃在城市农村,是“爱心使者”,是“知心大姐”,是“维权斗士”……她们以各种身份出现在需要帮助的人面前;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巾帼志愿者。

  爱心奉献,为困难群体传递温暖

  “谁没有遇到过打击呢?人生要有酸甜苦辣才算完整……”12月3日,渝北区双凤桥街道溜马山社区会议室,20余名姐妹围坐在张发会周围,仔细聆听她叙述人生故事。

  张发会今年27岁,出生在云南临沧。在她眼中,人生的前25年“黑暗而绝望”:1岁半的时候,由于一次意外,张发会胸口以下部位全部严重烫伤;6岁时,母亲带着她改嫁到另一个寨子中最穷的人家,度过了缺衣少食、挨打遭骂的童年;年仅17岁时,张发会被迫嫁到重庆生下了第一个孩子,婚姻生活非常不幸。“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我被亲人、被全社会抛弃了。”

  200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发会参加了当地的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接触到了一群血友病患者,让她萌发了强烈的“想要帮助他们”的想法。

  在位于安康路的“剪爱”工作室,张发会与血友病患者一起生活、工作,依靠剪纸勉强维持生计。血友病患者的病症表现为凝血功能障碍、关节变形疼痛,“连穿袜子都困难”,张发会便自觉担负起为他们洗衣做饭的任务,在他们病情发作时,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这都是小事。”张发会说道。

  爱心是冬日的阳光,能温暖所有寒冷的角落。正因为有这样一群巾帼志愿者,渝北城乡处处沐浴着互助互爱的暖阳。在渝北区妇联的协调下,全区共组建了621个“好姐妹”城乡互助组,为972个空巢老人家庭安装了的爱心呼唤器。志愿者们与辖区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结成一对一的帮扶对子,在春节、“三八”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开展走访慰问特殊困难群体活动,累计发放慰问物资100万余元,慰问留守(流动)儿童、春蕾女童、空巢老人、单亲母亲共计1万余名。

  法律援助,为弱势群众维权撑腰

  “今天,对于我而言,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我第一次以代理人的身份走进法庭……”5月24日,西南政法大学大三学生林玉婷在她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林玉婷日记中的“代理人”,指的是她作为西南政法大学“法律诊所”婚姻立法组组长,在5月24日渝北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的徐某离婚案中,所担任的代理人一职。

  事情要从4月26日说起。当天下午,正值林玉婷值班,突然,一个神情焦虑的女子匆忙走进法律诊所,急切地说:“我不想过下去了,我想要离婚!”

  “姐姐给我们述说了她的遭遇,表示想尽快结束这场伴随着家庭暴力的不幸婚姻。”经过多次与徐女士沟通,林玉婷的办案团队全面掌握了案件事实,协助搜集了相关证据。开庭前一晚,林玉婷还与其他成员反复演练,准备了多种方案,以应对法庭上的各种问题和状况。

  林玉婷所在的西南政法大学法律诊所,共有劳动行政组、民事综合刑事组、婚姻立法组、合同公益组等4个小组,21名女性法律志愿者占据了法律诊所的“半壁江山”。2012年11月起,这群法律志愿者除了在校“坐诊”,还时常利用周末,到安康路社区、双湖路社区等地开展法律咨询、法律讲座活动。

  渝北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法律人才资源。除了西南政法大学,辖区还有众多驻区的法律和司法机关,以及60多家律师事务所、30多家司法鉴定机构、600多名注册律师。在区妇联的协调下,全区24个部门的巾帼志愿者开展了“温暖你我他·维权服务进万家”的法制宣传咨询活动,公、检、法、司的197名巾帼法律志愿者开展了“玫瑰之约·送法进万家”巾帼法律志愿者结对村居妇女组织活动。此外,巾帼志愿者们还组建了由20名专业律师组成的妇女儿童维权律师团,建立各级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组织1368个,为全区妇女儿童无偿提供法律援助和家庭纠纷调解服务。

  文明劝导,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请走人行横道!”“走慢点!注意车辆!”11月29日下午4点半,黄婆婆和往常一样,手中举着小旗准时“上岗”,站在渝航路三巷路口进行交通劝导值勤。

  “这个路口没有设置红绿灯,情况比较复杂。”黄婆婆值勤的路段不足两百米,其间既有上下公交车的乘客,又有附近渝北中学、金港国际实验小学的学生出入。“尤其是下午放学的时候,学生们在路上又跑又闹,危险得很。”黄婆婆说,有些小孩没有家长陪同,害怕过马路,有些老人行动不便,过马路颤颤巍巍,都需要志愿者主动上前护送。

  黄婆婆今年69岁,她所在的两路街道临港社区还有5名“花甲”巾帼志愿者。5年里,黄婆婆和她的“老姐妹”,愣是没有跟人红过一次脸。今年5月的一天,一位50多岁的老太太从渝航园公交站下了车,准备横穿公路直接到对面的区府广场,被黄婆婆的口哨叫住。没想到,这位老太太正眼也没瞧黄婆婆一眼,朝着旁边狠狠地一声“呸!”。黄婆婆一点也没生气,只是轻轻叹了口气。

  “即使被劝导的行人表现出抵触情绪,但只要事后知道志愿者是为他们的生命安全着想,也一定会理解的。”5年来,黄婆婆亲眼见证了建设全国文明城区为渝北带来的变化,“我也是渝北文明建设的一份子,我自豪!”

  文明新风的吹拂下,渝北区广大妇女参与了首届“十大幸福家庭”、餐桌文明进万家、“创模进万家”暨创模绿色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以及文明礼仪知识讲座、女性道德知识大讲坛,广泛普及文明礼仪,推动全社会文明新风的养成。区妇联还举办了家庭教育流动学校骨干班培训,组织“家教流动学校”讲师团成员深入乡村、院坝、社区、楼宇开展家教知识宣讲活动240场,培训家长26000余人次。

        本报记者 杜娟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文热点

读排行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