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渝北区 查看内容
汽车质押贷款

渝北以“生态观”建设“志愿之区”

2016-5-18 14:32| 发布者: 渝北热线| 查看: 1162| 评论: 0|来自: 重庆渝北网

摘要: 渝北以“生态观”建设“志愿之区”渝北益群社工为困境儿童提供健康的成长空间78岁文明志愿者费敏秀分享自己对于“善”的理解“欢迎回家”——百画绘乡情志愿服务活动渝北“爱在心扉”志愿服务活动 丁俊晖与留守儿童 ...

渝北以“生态观”建设“志愿之区”

渝北益群社工为困境儿童提供健康的成长空间
渝北益群社工为困境儿童提供健康的成长空间
78岁文明志愿者费敏秀分享自己对于“善”的理解
78岁文明志愿者费敏秀分享自己对于“善”的理解
“欢迎回家”——百画绘乡情志愿服务活动
“欢迎回家”——百画绘乡情志愿服务活动
渝北“爱在心扉”志愿服务活动 丁俊晖与留守儿童合影
渝北“爱在心扉”志愿服务活动 丁俊晖与留守儿童合影
志愿者在开展交通文明劝导工作
志愿者在开展交通文明劝导工作

  “我们社区就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居民和志愿者心手相牵!”今年三月,渝北区宝圣湖街道西政社区被评为全市“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作为一个成立还不到两年的年轻社区,这份殊荣尤显难能可贵,消息传来,居民们纷纷奔走相告,脸上都绽开了灿烂的笑容。

  据了解,西政社区成立于2014年6月,辖区面积0.9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1万人。这里活跃着一支名为“西政毓秀暖风”的志愿服务队,拥有1345名志愿者,近年来共开展各类志愿活动近百次,参与人数近万人。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服务。”西政社区党委书记、志愿服务队队长秦渝介绍说,“社区为每个志愿者都量身定制了各自的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和考核方法,年底还会对每个志愿者进行考核,从而让志愿者清晰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西政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和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所取得的成绩是渝北区以志愿服务生态建设引领“志愿者之区”建设的一个典型案例。近年来,该区着力构建“愿为”、“可为”和“能为”体系,使志愿服务工作的各个主体、各个环节有效衔接、“闭环运行”,推动志愿服务事业进入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发展新生态。

  有人愿为 紧扣“真善美”认同建“愿为”体系

  “‘真善美’是为人们所广泛认同的价值判断和追求,是人们参与志愿服务的源动力。”渝北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愿为’体系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激发人们‘真善美’的内在品质,使志愿服务成为人们所共知、认同的行善方式。”

  为此,渝北区专门出台了《渝北区志愿服务嘉许办法》(下称“办法”),对服务时间累积到一定时长的志愿者进行星级认定。被认定为星级志愿者和优秀志愿者的市民除了在参评道德模范、劳动模范等荣誉评选时可获得加分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享受到一定程度的便利。例如:四星级(含)以上志愿者可享受就医绿色通道,五星级志愿者在金融、通信、供电、供气等窗口服务中可享受优先办理等。

  通过《办法》的出台,渝北区力求让志愿者感受到社会对于他们的礼遇和尊崇,体会到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获得感”。

  同时,渝北区还积极建立“好人有好报”物质回馈机制。依托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建设“爱心储蓄银行”,志愿者可凭志愿服务时长和积分兑换影剧院、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场馆门票的免费服务,免费领取爱心企业捐赠的公益大米、食用油、毛巾等生活物资,还可享受其它商品和服务的折扣优惠。这在一方面可以增加志愿服务的社会关注度,另一方面也能够体现“好人好报”的价值取向,从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尚。

  另外,该区还着力推行“干部当义工”示范引领机制。出台了《全区机关干部义工服务实施方案》,动员全区机关单位成立义工服务队,鼓励干部义工利用工作之余在居住地或所联系的社区网格参加志愿服务。并积极探索建立机关干部义工服务激励机制,将服务情况作为干部品德考核的参考内容。

  有事可为 创新“社会化”联动建“可为”体系

  要让志愿者“有事可为”,就要采集志愿服务需求、开发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社区、网格、社会组织、社会单位的共同协作。

  为了更精细、更准确地采集志愿服务需求,渝北区采用“社区+网格化”模式,将87个城市社区按300户/格的体量细分为1334个网格,并动员楼栋长、干部义工和热心市民担任兼职网格员和义务帮扶员。

  这一举措充分发挥了社区的基层组织优势和网格覆盖优势,让“零距离”排查和采集社区各类人群的志愿服务需求成为可能。在去年下半年的志愿服务需求集中采集工作中,全区累计采集志愿服务需求30000多条,为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开发设计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了明确的“问题导向”。

  解决了志愿服务精准采集的问题,渝北区又在全市率先探索实践了中央文明办倡导的“社工+志愿者(义工)”志愿服务模式。该区在回兴街道启动实施了双工联动服务试点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益群社工服务中心合作设立了18个志愿服务站点,培育发展了1200多名骨干志愿者,围绕社区照顾、社区融入、就业辅导、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需求设计开发志愿服务项目565个,有效推动了志愿服务工作与新型社会服务的深度融合。

  去年,渝北全区6500多个网格志愿服务项目常态实施,涌现出众创未来、四点半课堂、家庭面点师、爱心作坊等精品项目。其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促进项目”和“点亮心窗——失独老人关爱项目”还分获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受到市委、市文明委、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的充分肯定。

  而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方面,渝北区积极推行“组织+带头人”模式,依托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效应,组建培育特色志愿服务团队,大力发展民间志愿服务组织,推动提升志愿服务的社会化程度。

  这其中,涌现出一大批如“费婆婆”文明劝导队、“剪爱”工作室、老杜调解团等由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带领、组建的优秀志愿服务团队,带动了一大批志愿者参与其中,成为渝北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时时能为 运用“互联网”思维建“能为”体系

  “我们正在积极研发建立‘智能化’对接平台,以便充分整合志愿服务需求、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等数据,依托大数据、智能化消除各种信息障碍、技术障碍和时空障碍,使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变得简便易行。”渝北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该负责人介绍,“智能化”对接平台将整合中国志愿服务网、重庆志愿服务网、志愿云等网络和新媒体信息管理平台,理顺衔接运行机制,完善定位查找功能、即时推送功能、时长认证功能和宣传展示功能,使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与志愿服务需求有效对接,真正把志愿服务理念和文化带进人们的生活。

  除了积极探索将志愿服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之外,渝北区的志愿服务工作在由1个区志愿服务工作指导中心、21个镇街志愿服务工作指导站和273个社区(村)志愿服务站构成的“三级”管理体制的强力推动下,也朝着组织社会化、参与大众化和项目多元化的方向良性发展。

  目前,该区共注册成立990多支志愿服务组织,累计招募注册志愿者22.2万人,党员、青年、巾帼、科普、环保等行业志愿者门类齐全。品牌志愿服务项目百花齐放,去年累计服务时长达到575.96万小时,蓬勃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不仅给服务对象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有力的补充,更通过造声势、扩影响引领了全社会志愿服务的风潮,为志愿服务事业的繁荣发展凝聚了内生动力。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文热点

读排行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