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渝北区 查看内容
汽车质押贷款

渝北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建设工作综述

2015-3-10 09:41| 发布者: 渝北热线| 查看: 1166| 评论: 0

摘要: 今年2月28日,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渝北区又一次通过复查,成为连续三次摘得“全国文明城区”桂冠的城区之一。与此同时,区城乡建委、古路镇也分别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

今年2月28日,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渝北区又一次通过复查,成为连续三次摘得“全国文明城区”桂冠的城区之一。与此同时,区城乡建委、古路镇也分别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的称号。

    这里有十几年坚持照顾因公负伤高位截瘫丈夫的龚家玲,这里有一直坚守在红绿灯路口文明守护者费敏秀,这里有免费搭载老人2000余次的“爱心的哥”唐明强,这里还有退休后发挥余热的廉政文明宣传员李承均……

    这是一座充满大爱的城区,这是一方孕育好人的沃土;这就是渝北,重庆北大门、两江新区核心区。

    自从2008年摘得“全国文明城区”的桂冠后,这座城市就始终保持“敢为人先,勇争一流”的创建热情,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文明发展”的工作理念,突出网格化、清单化、常态化,积极创新社会管理与服务,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建设临空都市区,实现了开放发展、社会民主与文明建设同部署、同推进、同提升。

    今年2月28日,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渝北区又一次通过复查,成为连续三次摘得“全国文明城区”桂冠的城区之一。与此同时,区城乡建委、古路镇也分别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的称号。

    每个晨曦初露的清早,当我们走出家门,就能与文明美丽邂逅:在宽敞整洁的广场或绿树掩映公园中,成群的市民或翩翩起舞,或慢跑健身,共同享受着城市文明带来的惬意。

    着眼宜居目标 增强文明城区硬实力

    在渝北人民的印象中,家乡一天天在变大,更一天天在变美。

    家住龙顺街某小区的徐方建老人对此有着深刻的感受。徐大爷的阳台与双龙湖相对。每天,徐大爷都会站在自家的窗前,端着一杯浓茶,望着眼前这片碧波粼粼的湖面和悠然恬静的城市公园。

    “没有整治之前,我们夏天都不敢开窗子,现在只要我在家,窗户就会一直开着。看着天蓝水绿的,我的精神一下就来了。”徐大爷笑着告诉记者,每到周末,孙子徐毅然就会带着画板到爷爷家写生,用笔记录下这片美景。

    能享受到这样美景的并非徐大爷一家。走在渝北的大街小巷,你会看到街道整洁、绿草成茵、景色怡人。

    近年来,渝北区在推进文明城区建设的过程中,着眼“宜居”二字,狠抓环境优化,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在工作中,渝北坚持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推进,让城镇面积以每年十多平方公里的速度拓展,城镇化率达到73%,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7.5平方米;城区主次干道LED路灯实现全覆盖,完成900公里城区管网普查,市政设施完好率达98%;深入实施环保“五大行动”,城区空气质量(AQI)优良天数280天/年,比主城平均天数多16天,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分别达到95%、98%。同时,坚持把“为民创建、利民惠民、共建共享”的理念贯彻始终,力求每一个创建举措合乎民意,每一项创建成果惠及百姓。三年来,乘着文明城区建设的东风,渝北改扩建镇中心卫生院2个,建成村卫生室60个;建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社会养老服务机构45个,改扩建农村敬老院9个;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7.2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39万平方米;新增停车位8240个,新建公厕19座。

    为打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全区还出台了《加快建设文化强区的决定》,提出了打造城乡统筹文化强区和建设重庆文化高地的战略目标,先后启动实施了培育名人、建设名馆、推出名品的“三名”战略,成功引进空港文化城、重庆广告产业园、重庆新闻传媒中心等市级重点产业项目;完成古床博物馆、民俗文化馆改造工程,新建桃源居图书分馆、龙塔街道图书馆和38个社区文化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全覆盖,区、镇街、村居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下转2版)  (上接1版)

    同时,积极打造务实高效的服务环境,建立完善了区委、区政府领导集体决策重大问题议事规则等制度,完善了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健全部门服务社会承诺、公平评议制度;创新实施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搭建“三级平台、四级管理”,将城区87个社区划分成1334个网格单元,组织各种管理资源、志愿服务力量进网格,为居民提供多元化、及时化、精细化的“零距离服务”;推行“问题导向、清单管理、结果倒逼”12字工作法,强化过程管理,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群众对各级各部门改善服务水平的认可满意度达到96.5%。

    一个个利民惠民举措,让广大群众感受到身边的巨大变化,享受到文明创建的丰硕成果,使渝北文明城区建设工作始终保持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充满了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释放榜样力量 构筑文明城区道德高地

    渝北,不仅是英雄辈出的热土,也是孕育凡人善举的摇篮。

    她是血友病孩子的母亲,更是一个“战士”,发动全社会爱心人士致力于血友病患者重归社会,她用手中的剪刀为血友病家庭剪出了生活的希望。她叫彭茂琳,曾获“全国十大幸福母亲”、“中国优秀经济女性”、“2011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等称号。

    她是一朵坚韧的女人花,20岁时,因骨癌被截去一支手臂后,她选择靠自己的努力经营自己的生活与家庭;39岁时,当丈夫被查出尿毒症晚期后,她尽自己所能照顾患病的丈夫、年迈的父母以及年幼的孩子。她叫鄢光菊,用仅剩的一只手,为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

    他是一名平凡的乡村教师,43年来,辗转木耳农中、木耳中学、白云完小、新乡村小等多个乡村学校代课任教;即使不能成为公办教师也免费为山区孩子补课,辅导功课;老家被征地开发后,他更是坚持每年用6万元征地补偿款的固定利息,购买字典、饮水机等物资无偿捐赠给木耳的农村小学和孩子们,用自己平凡而执着的行动支持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他就是木耳镇原新乡村小代课教师曹世贤,一位为乡村教育奉献一生的普通人……

    一个人的偶然壮举或许是个小概率事件,但一个群体道德素质的频繁闪光,让我们看到了他们背后文明沃土的滋养。

    市民素质提升是城市文明建设的基础,公民道德教育是城市文明建设的核心。渝北区深知这一道理,因此在文明城区的建设中,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放大“榜样”的力量,坚持氛围感染、劝戒引导、教育实践、示范引领并举,大力推进文明细胞创建,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让市民群众文明素质、道德修养大幅提升。

    在工作中,渝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统揽,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为主要内容,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先后策划开展“百万好市民·人人学雷锋”系列活动、“爱在渝北·守望相助”学雷锋系列活动,成立了“郭明义爱心团队渝北分队”,陆续开展了“雷锋铜像颁授仪式”、“好人在身边——万朵鲜花送雷锋”等活动,100多支学雷锋志愿者分队、1万多名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展示活动700余次,广泛掀起学雷锋活动的热潮。承办了中央文明办主办的“美丽渝北·爱绿护绿”保护山川河流志愿服务启动仪式、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重庆·渝北)现场交流等活动。承办全市红樱桃“冬日针爱”行动,组织3万家庭义工为山区留守女童编织爱心织物。扎实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开展道德建设大讨论活动,举办的道德风尚演讲比赛20多场,在全区200多个道德讲堂累计开展活动3200余场,发布诚信建设“红黑榜”名录,开展文明旅游行动治理公民旅游不文明行为。同时,开展文明细胞创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之中,广泛开展文明市民、巾帼示范岗、青年文明号、和谐家庭、学习型职工、文明女性、好婆婆、好媳妇等文明细胞创建活动,扎实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推荐出50名道德模范、21名“重庆好人”和1名“中国好人”,开展道德模范巡讲巡演活动350余场、身边好人微访谈活动180余场。

    做优品牌特色 丰富文明城区建设内涵

    在渝北,有这样一群志愿者,她们活跃在城市农村,是“爱心妈妈”,是“知心大姐”,是“维权斗士”……她们以各种身份出现在需要帮助的人面前;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巾帼志愿者。

    不要以为这群志愿者只是徒有虚名。在她们的帮助下,许多妇女走出了曾经生活的阴影,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徐女士就是其中一个。

    “要不是有了这群志愿者的帮助,我可能现在还活在阴影中。”徐女士告诉记者,得益于法律诊所志愿者们的帮助,她终于摆脱了家暴的困扰,走出了曾经那段不幸福的婚姻。这样的故事在渝北还有很多。

    文明创建,重在建设。在持续推进文明建设过程中,渝北探索培育了城乡联创、志愿服务、和谐社区“三大品牌”,丰富了创建内涵,拓展了创建领域,赢得了群众好评。

    在培育城乡联创品牌中,渝北坚持“虚实结合、软硬兼顾、内外协调、城乡统筹”的十六字工作要求,创造性地组织开展了“城乡联动共建文明工程”,制定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关于开展城乡联动文明工程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城乡联动文明工程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动“城乡文明手拉手”、“三峡库区文明长廊”等文明联创活动,一百多家文明单位与44个基层行政村互结对子,合力共建“美丽乡村”成立了重庆慈孝文化促进会,建成“中华慈孝园”、“重庆慈孝文化教育基地”,筹拍上映《古路》公益院线电影,编写《孝道》、《孝星》、《慈孝童谣》、《慈孝诗歌》,合力打造“慈孝之乡—古路”。

    在培育志愿服务品牌中,渝北在全市率先成立志愿者总会,区文明办统筹协调全区志愿服务工作,并成立志愿服务基金,推动志愿服务事业不断发展。在渝北,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科普志愿者、环保志愿者等门类齐全,“绿色环保”、“城市管理”、“家庭教育”、“文明顾问”、“与邻同行”、“和谐邻里”、“连心卡”、“爱心帮扶公示”等品牌项目百花齐放。同时,探索“四项机制”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立“信息化”运行管理机制,依托“重庆志愿服务网”搭建志愿者招募注册、服务记录平台,成立1个区志愿服务工作指导中心、21个镇街志愿服务工作指导站、87个社区依托社区综合设施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站。目前,全区共注册897个志愿者队伍,招募注册志愿者逾12万人,组织开展骨干培训370多场,累计12800多人参训。

    在培育社会治理品牌中,全区积极探索构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以“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治理体系,成立了区社会治理工作委员会,由区委书记任主任,区政府区长任副主任,负责全区社会治理工作的统筹协调;积极筹建一个互联共享的信息化平台,按照“智慧城市”建设的要求,整合现有数十党政部门信息系统,实现网络互联、资源共享,有效提升社会治理信息化水平;同时,建立一支专群结合网格化治理队伍,将全区划分为2831个基础网格,并探索“领导当格员,干部当义工,群众做主力”工作法,较好发挥了群众自治的作用。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文热点

读排行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