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渝北区 查看内容
汽车质押贷款

杨礼环:渝北医疗卫生条件变化翻天覆地

2015-9-27 10:57| 发布者: 渝北热线| 查看: 1347| 评论: 0|来自: 重庆渝北网

摘要: 杨礼环:渝北医疗卫生条件变化翻天覆地  2015年9月7日下午3点,区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杨礼环照例对科室内各病房的重点病人进行查房。听说有一个新来的病人是经抢救刚刚渡过危险期后转来的脑出血病人,她赶忙来到病人 ...

杨礼环:渝北医疗卫生条件变化翻天覆地

杨礼环:渝北医疗卫生条件变化翻天覆地

  2015年9月7日下午3点,区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杨礼环照例对科室内各病房的重点病人进行查房。听说有一个新来的病人是经抢救刚刚渡过危险期后转来的脑出血病人,她赶忙来到病人床前,一面查看病人的CT片子进行诊断,一面向病人家属询问病人的情况,叮嘱家属要做好看护。

  “如今渝北的医疗卫生条件真是今非昔比,我们医院和其他条件比较好的医院,都配备了CT等检查设备,有什么情况能够及时进行检查,而不至于耽误病人的治疗。”杨礼环告诉记者。

  作为一名在渝北医疗战线上奋战了30年的资深大夫,杨礼环亲身经历了渝北近年来医疗卫生行业的巨大变化。

  1985年,刚从泸州医学院毕业的杨礼环被分配到江北县,并安排到当时的龙兴区医院(现龙兴中心卫生院)进行基层锻炼。“全院只有20-30名医务人员,夜班值班都是统值,也就是晚上送来的病人,不管值班医生是哪个科室的,任何类型的病人都得去诊治,我这个内科医生还兼职过不少次妇产科医生。”在杨礼环的印象里,病床少、医疗设备简陋、医务力量不足、科室划分不明细这些问题,并不仅是乡镇医院独有。1989年,杨礼环被调到当时的江北县医院,作为江北县境内最大的医院,县医院也仅有3栋楼房、100多名医务人员。

  “最大的问题还是设备简陋。”当时,县医院的检查项目只有血常规、胸片、黑白超声等有限几项,很多病患的病因无法依靠设备检查出来,都只能依靠医生凭经验来判断,不少疑难杂症医院也没有条件医治。病情严重的病人,医生们只得劝其去市里的大医院去诊治。对这种情况,杨礼环告诉记者,医院病源流失还在其次,病人无法就近医治而耽误了病情才令人痛心。

  “但是这些年情况完全不同了。”在杨礼环看来,撤县建区后,随着渝北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是不断提高。1991年她调到医院内科时,内科仅有内一内二两个科室,全科室一个月住院病人仅有100多人,而如今,医院内科已划分为7个科室,仅神经内科每月住院病人就达到400人,每名门诊医生一天要接诊40-50人。

  群众需求的几何式增长对全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区委、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不断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全区医疗卫生条件蒸蒸日上,区医院也是一年一个样。

  “医院的面积和病床不断增加,各种新设备不断引进,CT机、三维彩超机、核磁共振仪、生化分析仪等等,科室也是越分越细。”如今,区医院有临床学科25个,开放床位650张,年门诊量60万余人次,该院“三甲”医院的建设和创建工作也在积极推进当中。

  而杨礼环认为,除了硬件上的进步外,软环境上的发展更令她欣喜。刚到医院工作时,杨礼环的本科学历就算是最高学历,而如今全院在岗职工近900人,硕博研究生有133人,取得高级职称的医务工作者也达到了100人之多。在人才建设方面,更是把广纳贤才的人才引进平台延伸到了全国各地,制定相应政策筑巢引凤,对客座专家采取柔性方式引进,对学科带头人及业务骨干以直接方式引进。医院还与国内多家知名“三甲”医院合作,结盟为合作或指导医院,努力提升业务水平。目前,该院部分科室已成功创建为市级医疗特色专科和市级重点专科创建学科,部分技术已达三级甲等医院水平。

  “其实取得大发展的不仅仅是我们医院,全区所有的医疗机构都在进步。各医院的先进设备越来越多,技术力量越来越雄厚,渝北的病人不再像过去那样一有大病就往其他区跑,不会因为在路途中奔波而耽搁治疗,这才是我们医务人员所愿。”杨礼环对记者说:“相信随着渝北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区委、区政府的重视,渝北的医疗卫生条件会越来越好,群众可以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文热点

读排行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