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渝北区 查看内容
汽车质押贷款

渝北:民生事业以教育为重

2017-1-12 22:19| 发布者: 渝北热线| 查看: 1385| 评论: 0|来自: 重庆渝北网

摘要: 渝北:民生事业以教育为重关怀贫困儿童学生课间喝牛奶戏曲进校园  渝北区把教育作为民生事业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重点关注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残疾学生等特殊群体,着 ...

渝北:民生事业以教育为重

关怀贫困儿童
关怀贫困儿童
学生课间喝牛奶
学生课间喝牛奶
戏曲进校园
戏曲进校园

  渝北区把教育作为民生事业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重点关注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残疾学生等特殊群体,着力以教育惠民增进民生福祉,让辖区每一个孩子都好上学、上好学。

  落实资助政策 教育精准扶贫

  冬日的清晨,蒙蒙亮的天空依旧笼罩着浓浓雾气。即使是这般的寒冻季节,位于茨竹镇秦家村的华秦小学却已远远传来孩子们奔跑欢笑的欢笑声。

  作为渝北区最偏远的学校之一,华秦小学地处华蓥山脉海拔700多米的高山上,位于川渝交界处,有在校学生135名、教师职工16名。因地理位置特殊,加之交通不便,华秦小学成为渝北为数不多的寄宿制小学。

  “华秦小学不但没有因为偏远而被忽略,反而受到党和政府的青睐。”渝北区教育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仅2016年,渝北就投入20.4万元用于华秦小学综合楼装修和学生宿舍及教学楼门窗更换,力求进一步改善山区孩子的教育环境。

  寝室和教室里崭新的空调、洁净明亮的食堂、环保又防滑的塑胶操场、早上7点起床晚上9点就寝的规律生活……这些对留守的山区乃至“跨省读书”的孩子们来说更显舒适和温馨。

  不仅如此,孩子们的所见所闻并不因为地处高山而闭塞落后。电视、电脑、网络、实物展台,华秦小学每个教室都可以使用联网的多媒体授课,微机室、音乐室、美术室、科教室、劳技室、图书室等也一应俱全。

  据统计,2016年,渝北区完成重点民生项目、寄宿制建设项目、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改薄)项目共10个;投入基本建设资金2.44亿元,累计完成建设投资15.54亿元;全年新增班额291个,新增学位13410个;全面落实中小学及幼儿园布点规划落地工作,优化了空港新城片区、保税港区校点布局规划;完成了50所学校191个闲置校点移交工作;全年投入资金16758万元用于学校技术装备和教育信息化建设。

  同时,加大资助力度、提升教育保障能力,落实各类资助资金共计6335.3万元。对全区1715人次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实行保教费和给予生活费补助186万元;对义务教育寄宿制贫困生6081人次给予生活费和住宿费补助395万元;对义务教育阶段非寄宿贫困学生22556人次实行“营养午餐”补助1065万元;对81970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一杯奶工程”补助1200余万元。

  均衡教育资源 实现共享发展

  不管是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还是残疾学生,渝北始终贯彻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追求共享发展。渝北农业园区实验小学也是其中的有力范例。

  渝北农业园区实验小学现有学生2123人、教师107人,其中本区流动人口子女470人、本市其他区县学生337人、市外学生357名,流动儿童占了全校学生人数的55%。

  为坚持“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渝北农业园区实验小学在渝北区委、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实施流动儿童、户籍儿童混合编班,每年拨出“流动人口健康促进学校”专款用于各项补贴,积极开展多种流动儿童关爱活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室主要负责人、年级组长、校保健人员、家长代表为成员的创建“流动人口健康促进学校”领导小组,通力合作,给予流动儿童更多关爱。

  “我们专门制定了《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办法》、创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与教育形式、全面落实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等一系列工作,都是为了让孩子们好上学、上好学。”渝北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说。

  2016年,渝北区坚持“两为主、两纳入”方针,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招收流动人口子女8559人;妥善解决了4102名留守儿童(小学3072人、初中1030人)入学问题;落实《重庆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后续行动,保障了359名特殊学生在公办学校正常入读,“三残”儿童入学率达100%;充分发挥“乡村少年宫”在教育留守儿童中的作用,新建市级少年宫学校1所,市级少年宫达12所、区级少年宫22所。

  保障教育投入 提升教学质量

  一直以来,渝北区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临空都市教育强区的总目标,切实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

  截至2016年12月底,渝北区累计投入教育经费21.41亿元,在教育资金得到有效保障的基础上,其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一方面,强化了“质量意识”,完善了校级干部教育教学考核和督导评估机制,出台了高中、初中及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考核奖励办法,建立了中考、高考目标责任制;深入实施了“卓越课堂”计划和“1+5”行动计划;完成了全区中小学学业质量监测,形成了小、初、高每个班级的学业质量诊断数据和反馈报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年开展了21个项目的教师培训工作,共培训干部和教师14693人次;全年新招聘教师185人,面向区外选聘优秀教师41人,开展区内教师调配163人,由超编学校调入缺编学校100人。

  另一方面,教育科研和改革更加务实。围绕打造临空都市教育强区,完成了《渝北区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制定了《渝北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强化科研课题管理,组织申报市级规划课题13项、立项7项,推荐区内高中学校申报市创新人才培养专项课题3项、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8项、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3项、课程创新基地1个;以“优质、共享、均衡、共进”为主题,全面启动了“区域推进校本课程建设的策略研究”,推进全区校本课程改革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渝北区将继续积极改革创新,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政策,实现“阳光招生”,让辖区每一位孩子都得到公平均衡的优质教育。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文热点

读排行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