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渝北区 查看内容
汽车质押贷款

到2020年,渝北乡村有多美?——渝北区以“六大提升工程”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017-2-9 23:57| 发布者: 渝北热线| 查看: 3721| 评论: 0|来自: 重庆渝北网

摘要: 到2020年,渝北乡村有多美?——渝北区以“六大提升工程”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木耳镇蓝莓种植基地石船镇石壁居民聚居区渝北区引进的新品柑橘去年已成片挂果  未来渝北乡村有多美?记者从我区日前出台的《关于深入推 ...

到2020年,渝北乡村有多美?——渝北区以“六大提升工程”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木耳镇蓝莓种植基地
木耳镇蓝莓种植基地
石船镇石壁居民聚居区
石船镇石壁居民聚居区
渝北区引进的新品柑橘去年已成片挂果
渝北区引进的新品柑橘去年已成片挂果

  未来渝北乡村有多美?记者从我区日前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提档升级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中获悉,到2020年,我区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协调发展的人居环境基本形成,农村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得到强化的农村基层综合服务管理体系基本健全,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为实现这些目标,我区将以深入推进农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公共服务、文明风尚、法治建设和社区治理“六大提升工程”为着力点,按照整村推进、逐年实施的思路,从2017年到2020年,每年每个镇街分别按照20%、30%、30%、20%的比例,对全区农村社区进行提档升级。

  提升农村产业

  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根据《实施意见》,我区将大力实施临空都市农业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

  在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方面,主要是发展一批亩产利润过万元的品种,发展蓝莓、歪嘴李、晚熟葡萄等特色品种,实施“品牌兴农”战略。到2020年,新增特色中药材、水果、蔬菜、休闲渔业5万亩,累计达到65万亩,新认证“三品”150个,争创重庆市品牌农业产品和中国名牌农产品10个以上,注册涉农商标200个以上。

  同时,深入推行“都市农业+乡村旅游”联动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优扶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农村电商进村工作,建成200个镇村级电商服务站点,确保“最后一公里”物流的高效性。

  为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将大力推进农民就业创业,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扎实推进1%农村低收入人群滚动帮扶工作,突出梯度转移、产业扶持、危房改造、医疗救助、教育资助、金融扶持等6大帮扶措施,以提高农村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

  改善人居环境

  基本实现农村干净、整洁、便捷

  为了基本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干净、整洁、便捷,建设农民聚居区要科学规划布局,完善功能配套,推行小区化、智能化管理,让农村居民充分享受到现代城市文明。用三年时间,总计投入2.3亿元,对全区23个撤并场镇公共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有效吸引周边村落居民向撤并场镇集聚。

  按每个社配置1-2个垃圾箱、每3-5个村有1台收运车的比例进行配置。到2020年,农村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到100%,农村生活污水综合利用、处理率均达60%以上,建设一批村庄美、田园美、生活美的新农村社区。

  与此同时,加快实施基础设施“村村通”,到2020年,实现撤并村公路通达率100%,人行便道“院院通”“户户连”,“镇镇快速、村村循环、社社连通”。届时,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集中供水率达到90%以上,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95%以上。到2020年,基本实现“三到户、三上线、三到位”,百户农村家庭电脑拥有数达25台,农村家庭有线电视和光纤入户率达到50%以上,带宽接入能力提高到20兆位/秒以上,农村信息化运用水平走在全市前列。

  提升公共服务

  为村民提供“一站式”服务

  升级三个服务平台,即村便民服务中心、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农村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精准农业智慧化指挥中心、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和农村信息服务站,为农民提供“一站式”服务。

  持续办好农村三件民生实事,即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水平、改善农村医疗条件、解决好农村养老突出问题。到2020年,镇镇都有标准化中心卫生院,村村都有标准化卫生室,医疗参保率达到100%,妇女病免费普查率高于80%。按“四个一”(即每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要有一个养老服务专职人员、一套完整的辖区老人信息档案、一个感情交流的平台、一套精准的服务内容)的要求,作好“留守老人”服务工作。

  建立“333”“三留守”人员服务体系,即通过“三访”(即党员干部上门家访,驻村干部探访,专业社工随访)建立台账,实行“三人”责任制(即亲人、监护人、驻村负责人),引进专业社工机构,重点对“三留守”等特殊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服务。

  倡导文明风尚

  以特色活动丰富村民生活

  开展“文明集市”“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文明村”等文明细胞创建活动,到2020年90%以上的村达到文明村标准。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四讲一改”(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讲法制、改陋习)等活动,通过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形成健康向上、开放包容、创新进取的农村社会风尚。

  围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七大节日,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民俗文化活动。出台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性意见和目录,广泛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打造“半小时便民文化圈”,落实《渝北区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规划(2015-2020年)》,到2020年,每个村至少建有1个标准的综合性文化室,每个村建设农村文化中心户不少于1户,让村民依托村综合文化室、文体广场、健身路径等公共设施就近参加各类文体活动。

  推进法治建设

  完善机制提升村民安全感

  以“七五普法”为契机,加强农村社区普法宣传,不断完善农村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加强农村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提升农村居民的安全感。

  成立农村社区普法宣传队伍,大力开展法治宣传、人民调解、安置帮教、法律维权等工作,加强法律顾问进村活动,每个法律顾问每年进村开展活动不少于4次。健全法律援助体系,完善区中心、镇工作站、村联系点的三级法律援助网络建设,将法律援助由“低保”人群扩至“低收入人群”,实现应援尽援。

  完善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倡导群众通过调解方式解决矛盾纠纷,营造“互敬、友善”的淳朴民风。同时,探索建立“家庭轮值网格长”机制,总结推广邻里守望、联户联防等做法,发展壮大群防群治队伍。

  推进社区治理

  每个村建立群团服务站

  按“三定”要求狠抓村务公开工作落到实处:定时,即每年1、4、7、10月的15日为全区统一的村务公开日,公开内容应在公开栏内保留10日以上;定内容,即凡属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村重大问题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要求的都要公开,包括“四务”(党务、政务、财务、服务)等17个方面内容;定方式,即固定公示栏公示与网上公示相结合,切实方便群众了解村务,保障知情权。同时,建立村级协商工作机制,在每个镇建设1个示范村的基础上全面推开。

  每个村建立群团服务站,在村委会增设群团委员,将村公共服务中心党建窗口改设为党群服务窗口,植入群团服务内容,切实提升群团工作的统筹联动能力。服务群众创新创业,在11个镇实施“新芽计划”、电商培训项目、支持100名返乡青年创业项目。

  据了解,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我区将区级有关部门和镇街农村社区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区级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同时,健全对口帮扶机制,大力开展以城带乡、城乡共建活动,建立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一对一”互联互助制度,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城市社区对口帮扶农村社区,将城市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移植到农村社区建设中,并积极鼓励动员社会力量以捐赠、投资等方式兴办农村社区经济服务项目。

  本报记者 兰卓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文热点

读排行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