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渝北区 查看内容
汽车质押贷款

“五美行动”提速渝北美丽乡村建设

2015-7-20 20:07| 发布者: 渝北热线| 查看: 1188| 评论: 0|来自: 重庆渝北网

摘要: “五美行动”提速渝北美丽乡村建设玉峰山风情葡萄谷 摄/罗陶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是“三农”。近年来,渝北区城市发展快速,但农村发展相对缓慢,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9:1,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 ...

“五美行动”提速渝北美丽乡村建设 

渝北美丽乡村插图1
玉峰山风情葡萄谷 摄/罗陶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是“三农”。近年来,渝北区城市发展快速,但农村发展相对缓慢,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9:1,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

  今年,渝北区提出,围绕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治理民主和谐美的“五美”目标,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现代文明向农村扩散,加快农村地区发展,提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1、形态美

  关键词 规划科学 布局合理 功能完备

  莲叶吐绿,荷花摇曳。近日,茨竹镇中兴村的冉隆恩乔迁新居了,他的家是一栋绿树掩映下的蓝色小高层,前方便是“十里荷花长廊”。

  冉隆恩原来的土坯房被鉴定为危房。2013年,镇里在原华蓥山镇政府启动居民新村建设。冉隆恩坦言,搬到居民新村就担心离承包地远了,生活无着落。

  “美丽乡村不只是建房造楼,要科学区分生产生活区域,做好产业布局和配套完善。”渝北区委书记沐华平称,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科学规划是基础,必须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合理布局,注重美丽乡村的形态美,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

  渝北区试行的《渝北区美丽乡村建设导则》要求,根据各村资源禀赋编制村庄规划,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优先编制好保护发展规划。同时,做好镇域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的协调衔接,做到因地制宜、村民主体、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另外,还要求实现道路、供电、给水、排水、通讯、广播电视“六通”;在每个村实施“六个一”,即完善1个休闲园、1个便民服务中心、1个养老服务站、1个幼儿园、1个便民服务网点、1个市政公用设施。

  “规划的东西真变成了现实。”冉隆恩不仅住进了三室两厅的新房,现在孙女上学只要10分钟,老伴买菜也方便,下一步这里还要配套建设健身广场、休闲公园等。冉隆恩说,没想到成片的荷花不只是好看,村里还因此发展起乡村旅游,好多人吃上了旅游饭。

  中兴村支部书记刘吉全坦言,以前缺乏统一规划和产业布局,村民建房后外出打工,以致房屋空闲、土地撂荒,现在美丽乡村建设有了蓝图,村民不但住得好,生活也配套,致富还有门路。

  据悉,中兴村依托“十里荷花长廊”引进了4个业主,栽种荷花、发展荷叶茶等相关产业链,让新村的村民在家门口也能打工赚钱。

  2、仪态美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环境优美 整洁干净

  乡村美不美,理解各不同。但道路不通、饮水困难、环境污染,肯定不是美丽乡村。为此,渝北区提出,加大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投入,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五大行动,切实做好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全面提升美丽乡村的硬环境。

  渝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半小时渝北”目标,3年投入5亿元,新建硬化路850公里,有序推进“公交镇镇通、客车村村通”;坚持生产、生活用水同步建设,每年安排1亿元财政资金,两年内实现自来水“村村通”,让村民喝上干净、达标的自来水,并建设一批大中型水库,推进山坪塘整治,改变农业“看天吃饭”的困境。

  “既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更要保护与修复生态。”该负责人称,渝北区坚持综合整治与专项治理并重、常态治理与集中整治结合,加强环境准入,强化源头控制,加大对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努力构建碧水青山、绿色低碳、和谐宜居的农村生态环境。

  石船镇铜锣山矿区因疯狂开采,山体植被被破坏,弃土堆积成山,形成众多绝壁和矿坑,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为此,渝北区先后关停了50余家碎石企业后,在39个废弃矿坑、4000余亩土地上打造铜锣山矿山遗址公园,建设特色风情小镇,发展文化创意、特色观光型复合型农业、高端智能养老等产业集群,铜锣山生态逐步得以修复。

  做好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渝北区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推进村庄绿化,开展“四地四旁”造林育林建设;对采空沉陷区、石漠化、水土流失等采取宜林荒山绿化、地质公园打造、河流治理等多种形式修复生态;建立村庄保洁制度,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垃圾、污水利用处理,彻底改善“脏乱差”现象,实现农村生态文明、环境优美、整洁干净的仪态美。

渝北美丽乡村插图2
石船镇矿山公园
渝北美丽乡村插图3
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后的古路镇草坪村 摄/谢凤华

  3、业态美

  关键词 农民创业 产业发展 生活富裕

  “美丽乡村本质上是人的乡村,核心是增加收入,关键还是靠发展。”渝北区区长赖蛟称,依托主城大都市,利用机场大通道,渝北区以临空都市农业为引领,坚持产村相融、三产联动,构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产业体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力争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12%以上。

  据介绍,渝北区依托“一区三带十基地”,突出都市农业与乡村旅游两大业态,引入产业链、价值链,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打造石斛、蓝莓等亩产2万元以上、利润超过1万元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引入和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标和品牌,推动农产品精加工和农超对接,形成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格局;同时以现代农业园区拓展区为载体,以印盒李花、放牛坪梨花、玉峰山葡萄谷、木耳七彩香村、大湾花漾渔村、明月山药王谷等基地为依托,打造集观光、休闲、品尝、采摘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展销基地,促进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并在玉峰山、华蓥山等地区建设高品位的健康养老基地。

  去年,渝北区举行首届农民创业大赛。统景镇中和村的李平带来的“农业观光生态园”项目获得大赛一等奖。从3亩柑橘种植到30亩家庭农场经营,年近50岁的李平成了渝北农民创业的典型,带动周边农民打工就业,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

  “增加农民收入,既靠产业,又靠创业。”渝北区农委负责人称,渝北区30万名农民仅有1万多个创业主体,像李平这样创业的农民还需要更多。该负责人介绍,渝北区实施“农民创业行动”,在降低创业门槛、减轻创业负担、提供资金支持、农业品牌创建四个方面出台一揽子政策,鼓励农民创业。

  据透露,渝北区力争每年由农民创办的市场主体增长10%以上,到2020年建成农民创业园10个,扶持500户经济实体入园,带动就业10000人。

  4、情态美

  关键词 移风易俗 淳厚质朴 健康向上

  7月11日,虽已是暑假,但木耳镇乡村少年宫挤满了前来学习的农村孩子。在这里,他们可以阅读书籍、练习书法、手工制作等,尽情地追逐自己的梦想。

  乡村少年宫负责人介绍,每个周末上午9时到11时,村少年宫都准时开放。现在,这里成了农村娃艺术成长的摇篮。

  在渝北农村,不只是孩子们有了乡村少年宫,围绕打造“便民文化圈”,渝北区力求镇镇都有文化广场,村村都有文化室、农家书屋、科普园地等。

  “看书的多了,打麻将的少了。”统景镇居民李民说,读书看报不只是打发时间,大家还能从书本里学法律、学技术,“人也慢慢变得文明起来。”

  从2012年开始的“道德讲堂”也走进了农村,道德风尚化虚为实,发挥“新乡贤”、“模范好人”等的引领作用,让普通居民走上讲堂,讲述身边的点滴善举,使越来越多的市民在参与中不断认知、感悟、提高、成为争做道德建设的参与者和先行者。

  “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阵地建设遏制了陈规陋习,引领着乡风文明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渝北区文明办负责人称,通过制定完善乡规民约、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建设和“邻里守望”志愿服务等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激活了自我管理意识、弘扬了慈孝文化、促进了邻里友爱,进而提升了乡村文明程度,农村社会呈现出移风易俗、淳厚质朴、健康向上的情态美。

  在渝北公安系统,一直有一个“公安文化基层行”。公安民警们每到一处就将治安巡逻防控、整治“黄赌毒”、交通安全管理及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预防盗窃、失火等结合文艺演出,与群众“面对面”普法宣传活动。

  “重视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渝北区文化委负责人称,渝北区鼓励各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下乡活动,组织农民举行、参与富有乡村特色的健身、竞技比赛,丰富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5、状态美

  关键词 制度健全 管理规范 生活安宁

  70岁出头的王应良是龙兴镇合和家园的一名“网格长”。现在,老人每天都要楼上楼下转几遍,哪家水管漏水了、哪家夫妻闹纠纷了,他都得去管,自己管不过来就及时向社区、镇里搬“救兵”。

  近年来,龙兴镇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网格化管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无职党员、热心人的作用,用网格的形式坚守各自的“责任田”,推进了农村的民主管理和平安建设。

  在龙兴镇的沙金村,潘先文、石太银、袁宗昌等无职党员成了“网格长”。有了“责任田”,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民生事,土地流转、产业发展等发展事,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和谐事都成了他们的工作内容,减轻了基层干部的担子,服务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美丽乡村建设,农民是主体,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保障。”沐华平称,农村社会既要纵深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又要不断探索民主管理制度,还要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推动农村网络化治理的全覆盖,提升乡村法治化水平,建设法治、平安、和谐的新农村。

  现在,渝北正探索建立“家庭轮值网格长”机制,让家家参与乡村违章搭建发现报告、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防火防灾防盗等工作,完善网格员“零报告”制度及镇村工作周研判、月总结工作机制,按照“问题导向、清单管理、三清三进”倒逼机制,及时有效解决群众问题,推进村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每季度的首月15日是兴隆镇徐堡村的“村务公开日”。这天,村民们像赶集一样,站在村务公开栏前,就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村集体资产和财务收支情况等逐一看一看、评一评。

  “干部清白,群众明白。”渝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落实村务公开制度,提升了农村自我管理和服务水平,村民满意率高于95%,“现在,一个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生活安宁的美丽乡村正走进老百姓。”

  建设美丽乡村是满足群众幸福生活的德政工程

  ——访渝北区农委主任陈朝晖

  建设美丽乡村是满足群众对幸福生活期盼的德政工程,是顺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规律的有效途径,也是深入实施临空都市区战略的内在要求。

  渝北区农委主任陈朝晖介绍,在都市功能拓展区中,渝北大城市大农村并存,农村户籍人口较多,统筹城乡发展任务十分繁重。目前,渝北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但去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2458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9:1,呈现出城市发展快速、农村发展缓慢的局面。

  在农村地区,还不同程度存在出行难、就医难、吃水难和养老难等突出问题。农村地区公路尚未形成完善的交通网络;36%的村卫生室未达到标准化水平;193个农村社区建立养老服务设施和站点仅60个。

  陈朝晖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在“全面”,“短板”是“三农”。“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改变农村地区落后面貌,就要积极顺应发展形势,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现代文明向农村扩散,加快农村地区发展,不断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缩小农村差距,建设美丽乡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文热点

读排行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