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双凤桥街道凤鸣路社区“法律诊所”服务群众工作

2017-5-10 22:27| 发布者: 渝北热线| 查看: 1145| 评论: 0|来自: 重庆渝北网

摘要: 双凤桥街道凤鸣路社区“法律诊所”服务群众工作居民为凤鸣路社区“法律诊所”送去锦旗凤鸣路社区“法律诊所”工作人员为居民答疑解惑  在生活中遭遇物权纠纷怎么维权?公司欠薪或家庭财产分割等涉法问题如何解决?20 ...

双凤桥街道凤鸣路社区“法律诊所”服务群众工作

居民为凤鸣路社区“法律诊所”送去锦旗
居民为凤鸣路社区“法律诊所”送去锦旗
凤鸣路社区“法律诊所”工作人员为居民答疑解惑
凤鸣路社区“法律诊所”工作人员为居民答疑解惑

  在生活中遭遇物权纠纷怎么维权?公司欠薪或家庭财产分割等涉法问题如何解决?2015年6月,双凤桥街道凤鸣路社区试点建立了社区“法律诊所”,为群众提供点对点、面对面的便捷法律服务。

  经过近两年的运行,社区“法律诊所”紧密结合基层群众法律需求,探索完善“诊疗”模式,为社区和居民群众提供了及时、快捷、便利的法律服务,已初步构建成为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推进社区民主法治建设的专业化服务平台,“法律诊所”已经成为辖区群众排忧解难的好去处。

  坐诊解难,群众办事有去处

  “我们社区人员结构较复杂,开展法治建设工作难度较大。”据凤鸣路社区主任李华介绍,该社区成立于2010年,辖区有5个居住小区,常住人口10633人,大部分居民都是农转城居民,是典型的居住型社区。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社区的物业纠纷、邻里纠纷和经济纠纷较为突出,要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家门口,特别是涉及到一些较为专业的法律问题,单靠街道、社区来调解,有时候显得力不从心。

  如何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法律服务呢?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由律师、专业调解员、兼职调解员到社区“坐诊”的“法律诊所”就应运而生了。“我们社区调解得最多的就是物业纠纷。”李华告诉记者,去年,红树林小区某个楼栋下水道堵塞,物业公司请了一个外来工人维修,结果操作不当使下水道破裂,水顺着裂口流到了楼下的一住户家中,导致楼下住户室内地面、墙面大面积受损,业主便找到物业公司要求赔偿20万元,无奈之下,物业公司找到了社区“法律诊所”寻求帮助,到现场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驻社区律师经过多方调解,最终以物业公司赔偿业主7万元而告终,双方对此均无异议。

  “‘法律诊所’的成立可解决了社区的一个大难题!”李华告诉记者,目前,该“法律诊所”现有工作人员13名,其中,驻社区律师1名、第三方专业调解员3名、兼职调解员9名。

  把脉支招,服务群众零距离

  走进凤鸣路社区办事大厅一楼的“法律诊所”,一块印有“渝北区先进人民调解委员会”字样的牌匾映入眼帘。“社区的‘法律诊所’确实为我们居民办了许多实事。”前来办事的辖区居民李大妈提起“法律诊所”赞不绝口,原来,李大妈是辖区红树林小区的居民,去年四月前,她与附近的几百户居民都为小区配套设施——红树林公园的环境问题而烦恼。

  “公园就是让大家去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结果公园周围被一些居民私挖种上了菜,还淋上了熏人的肥料,那个味道让人觉得好烦。”原来,红树林公园周围有部分居民为了图方便,直接将菜种到了公园周围的绿化带上,不仅如此,为了让菜长得更好,种菜居民还经常施肥,影响了附近其他居民的正常生活。于是,李大妈和周围受影响居民有的打电话投诉,有的直接到社区反映。“我们大概收到了上百人的投诉。”李华告诉记者,接到投诉后,社区“法律诊所”立即张贴告示,请种菜居民尽快将菜自行清理,有部分居民不肯配合工作,律师、调解员和网格长多次上门对其劝说,最终得到了居民的理解。

  种菜问题解决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还有待提高。随后,社区联系了辖区市政、物业公司等单位,协调了3万株植物,律师、调解员、社区干部、工人齐上阵,将植物种到了公园周围,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尽责普法,厘清关系解困惑

  区别于传统的“坐诊”,凤鸣路社区“法律诊所”不仅“定时、定点、定人”坚持开展法律服务,还拓宽思路创新工作,以“走访收集、分析研判、跟踪落实”三大机制,“诚心走访、用心倾听、细心诊疗、热心解答、耐心协调、真心回访”为内容的“六式服务”开展工作。

  李华告诉记者,去年,辖区红树林小区物业公司到“法律诊所”来反映小区物业费收缴困难,希望“法律诊所”进行调解。原来,拒缴物业费的业主傅先生因向物业公司投诉楼下某酒店烟囱排烟,以及酒店客人打牌扰民未果,进而拒缴物业费。“我们多次协商酒店整改,可我们又不是执法部门,问题得不到解决,我们也没有办法呀!”物业公司负责人无奈地说道。接到此案后,“法律诊所”按照“三大机制”工作职责及时对案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多次实地走访,邀约三方当事人到“法律诊所”进行协商调解,律师对当事人进行案件的利与弊分析,并普及了相关法律知识。经过几番调解,最终,酒店同意及时对问题进行整改,傅先生也同意将所欠物业费交清,同时,三方当事人签订了人民调解协议书。

  “我们希望居民有问题尽量在‘法律诊所’解决,都是邻里乡亲的,闹到法院去也影响关系。”李华笑着说道。据统计,“法律诊所”自创建以来,共接待咨询580余人次,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99件,调解满意率达到100%,有效预防了矛盾纠纷扩大的可能性,真正做到小矛盾不出网格、大问题不出社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