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最大的分类信息综合网站

热门搜索: 渝北 两路 两江新区 渝北新闻

渝北热线 首页 渝北新闻 渝北区 查看内容
汽车质押贷款

重庆日报:渝北:以改革激发创新动力

2016-2-16 17:26| 发布者: 渝北热线| 查看: 980| 评论: 0|来自: 重庆渝北网

摘要:   重庆日报:渝北:以改革激发创新动力   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创新的不竭源泉。   2015年,渝北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提高到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被评为“中国最具产业创新活力城区 ...

  重庆日报:渝北:以改革激发创新动力

  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创新的不竭源泉。

  2015年,渝北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提高到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被评为“中国最具产业创新活力城区”;2015年,渝北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2家、高新技术产品220件,新增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20个,均居全市第一;2015年,渝北全年专利申请7345件,同比增长55.45%,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19件,比2014年增长389件,增长量主城第一。

  这是渝北交出的一份关于改革创新的成绩单。这样的成绩如何得来?

  率先开展研发机构法人化改革试点,将技术这一无形的资源转化为有形的资产;在全市率先推行了财政支农补贴“拨改投”试点,把“以往财政资金全额补贴给业主”改为“财政补贴资金股份化”;推行国有企业改革,首次提出对国有公司按照开发类、产业类、功能类进行分类管理,并初步构建了“国资办——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国有公司”三层管理架构;探索“PPP”模式,引入民间资本参与社会建设;设立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以市场化的方式来体现政府对产业的引导和扶持,放大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

  正是这些改革的新措施激发了创新创业的热情,为渝北的临空都市区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

  A 研发机构从母体分离 引发科技创新领域“蝴蝶效应”

  1月29日,在重庆纤维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内,科研人员正在加紧对一项新材料技术的研发工作,“我们是从再升科技公司这个母体公司分离出去的,分离后的研发人员的积极性更高了。”负责该公司研发机构法人化工作的一名公司人员表示。

  这样的改变不仅仅发生在这一家公司内。如今,随着渝北研发机构法人化工作的推进,这个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城区的科技创新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这可以算是科技创新领域的‘蝴蝶效应’,这项改革推行后,渝北上空也刮起了一场科技创新的‘龙卷风’。”当问及研发机构法人化工作推行的成效,渝北区科委负责人曾这样形象地比喻。

  2014年,渝北区按照区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关于“建立分离与融合双机制,探索创新驱动实现形式”的要求,在全市率先启动了企业研发机构法人化改革工作,让辖区内的科研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变身,从而解决企业研发投入不足、中小企业无力研发、研发平台使用效率不高等制约创新能力的瓶颈问题。目前已有21家科研企业加入了这场改革试点。

  实施一年多来,参与其中的企业发现,研发机构更加优化、研发投入大幅增加、研发人才快速积聚、研发积极性极大提高。

  渝北区科委的负责人介绍,进入首批试点的企业,均对独立研发公司进行了大幅投入,如再升科技往年研发投入在700万元左右,这次成立研究院一次性投入3000万元,以后每年研究院运行也需2000万元以上的投入。

  试点企业先后与中科院、台湾工研院、三星未来科研院等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短时间内吸引了俞建勇院士等知名专家团队和上百名高水平研发人才。与此同时,各研发机构研发积极性极大提高,截至目前,全区以研发机构为主的专利申请达到3353件,居全市第一。

  B 财政支农补贴“拨改投” 2500户农民成了股东

  2016年1月1日,适逢新年的第一天。在大湾镇空塘村4社博竣蜜桃基地,集聚了101户村民。当天,他们不仅是来吃团年宴,也是来领取各自的土地租金和“年终分红”的。

  这一天,重庆博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15年度拨改投项目分红发放会暨团年会”举行,村民们拿着钞票,吃着丰盛的团年宴,脸上乐开了花。“比起去年多了1000多元哦,高兴!特别高兴!”村民余世明端起酒碗一饮而尽。

  为什么会多出一笔钱?原来,重庆博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参与了渝北区推行的财政支农补贴“拨改投”试点,要求财政资金按照约定比例折算成“农民股”和“业主股”,并且依照农民持股数量每年给他们分红。因此,空塘村有100多户农民像余世明一样,都得到了每亩233.3元的财政投入分红。当天,博竣公司一共发放现金217037元,每户平均得到2000元。

  “财政支农补贴‘拨改投’试点,是我区创新财政支农补贴投入方式、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一项举措。”渝北区农委负责人说,“拨改投”以前,政府投入的农业产业化资金多是针对搞规模化经营的业主,农民难以分享政府投入带来的收益。

  为打破这种尴尬局面,渝北区自2014年11月起在全市率先推行了财政支农补贴“拨改投”试点,把“以往财政资金全额补贴给业主”改为“财政补贴资金股份化,农民与业主共同持股,农民持股占49%的份额、业主占51%的份额”,从而将一部分农业产业财政投入集中起来支持水果、中药材、休闲渔业等特色产业规模化经营主体。截至目前,全区共投入3589万元财政资金,在2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试点“拨改投”,涉及2500户农户。

  如今,渝北这项改革已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市财政局表示,将继续深化此项改革,计划将扶贫工作重点区县农业产业资金的30%以上作为贫困户股权注入经营性经济组织,让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受益。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文热点

读排行

重庆防诈骗广告
返回顶部